從歷史中呼喚神明《關公在劇場》
8月
29
2016
關公在劇場(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78次瀏覽
梁陳安(政治大學哲學碩二)

最近這期間可以發現大型劇班,都開始擺脫傳統戲的框架,試圖在其中尋找突破口,因此許多看似禁忌、不合傳統審美觀的戲,都接連著上演。比如明華園訴說戲班由興盛到衰敗的《散戲》、李寶春導演貫徹悲劇手法的《戲說長生殿》,以及今日要評論的傳統、禁忌戲《關公在劇場》。

《關公在劇場》由唐文華挑起大梁,並配合唱念作打俱佳的說書人:黃毅勇、朱勝麗;基本功踏實的周慎行(馬童);以及身段極佳的劉育志(周倉)。此文旨特別評論這個實驗劇場,在「祭祀」氛圍上出色的使用。「祭祀」是戲劇一個很重要的起源假說,它裡面帶有著「巫」的內涵,即通過演出來取悅神明。這個元素,在這部戲中完全地被化用了。

首先,這部戲,其主線鎖定在和關公相關的故事上,同時將《過五關斬六將》、《單刀會》、《走麥城關聖歸天》、《青石山》中的經典橋段獨立出來演出。其中脈絡,基本上蘊含兩個大架構:第一個是歷史思維的傳達,第二個是民俗儀式的想像。在還沒進入《走》前,說書人端出了一盆高香置於劇場中間,冉冉上升的霧靄將整個劇場,置換成一個「祭祀」的場合,將人對天原始的敬畏感重新請到了現場。因此,在接下來的演出中,關公已經不再是歷史人物的關羽,而是信仰中的神明臨場了,非常地合乎《關公在劇場》的標題。與其說這是一場演出,倒不如說它是一種祭祀,通過這樣的祭祀,一方面介紹了關公這樣的歷史符號,另一方面則梳理了百姓日「拜」而不知的信仰。

再者,在《走》一齣戲中,關公甚至還親自地從旁門走過觀眾席進入現場。現場觀眾,被置放在劇本,成為一位位的東吳士兵,而關公孤零零在人海中,徒增了英雄末路的哀歎,而觀眾也能近距離觀察醞釀在丹鳳眼中的凌厲,感受唐文華散發出讓人毛骨悚然的氣勢。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實驗手法,確實突破了傳統的拘束,非常成功。

最後,這場演出,還引進了很多燈光效果,帶來了一定的突破。開場的3D關公、在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燈影、以及打在舞台上的中文字符,都給觀眾一定的耳目一新。但是,筆者認為,太過強調畫面的表達,肯定會或多或少剝奪了演員本身的表達,因為觀眾會被強烈的色彩吸引而轉移注意力,尤其是在《走》中,過多的畫面效果和字符投影在關公身上,而關公卻正在訴說自己內心的悲慟,這樣的方式就模糊了觀眾應該專注的點,即關公在表情上的處理。但是總而言之,瑕不掩瑜的導演手法,提供劇場表演一個成功的老戲新編的典範。

《關公在劇場》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6/08/27 14:3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兩位說書人的後設表現,拉近觀者和劇場情境的距離,不僅說明了演關老爺的各種禁忌,還客串扮演戲中的各種角色,並時不時和觀眾互動,說學逗唱令人為之驚艷。(祝芸琪)
1月
05
2018
「場地」竟成為《踏境‧巡福》與《關公在劇場》的「解」與「結」。《踏境‧巡福》因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如期開幕,而賦予意義性。《關公在劇場》移至雲門劇場而回歸戲劇展演本身,擁有更豐滿的詮釋空間。(吳岳霖)
9月
05
2016
對演員、戲班而言,如同說書人所言,仍是一齣有所忌諱劇目,不過也或許在端出香爐的那一刻,便能夠了解,這是編劇刻意要提醒大家:今天的主角雖是關公,但這終究是一齣戲、一臺祭。(林立雄)
8月
31
2016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