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陰陽的情義《千里兄弟情》
4月
20
2020
千里兄弟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1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疫情不斷地蔓延,迎來表演藝術界的寒冬。從座位的間隔,以拉開觀眾距離作為防疫第一步,而後逐步取消或延期,室內表演空間也猶如「封城」一般,不再生氣蓬勃。於是,室外表演空間似乎成為一道縫隙,暫時保留了部份演出。這次前往安平開臺天后宮觀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的「開枝散葉系列─重塑民間劇場」時,倒還慶幸著廟口的開放空間得以讓窘迫的表演環境喘口氣,殊不知,四月以降的場次也暫停演出了。當疫情焦點從密閉空間轉移至人潮聚集時,「廟口」這道喘息的縫隙又更縮小了一點。

當日,戲台前用柵欄圍出一個觀眾區,凡進入觀眾區前,必須先量體溫、並貼上紅貼紙「點紅作記號」。排定的塑膠椅拉出了一定間隔,但隨著人潮增加與移動,那些間隔會逐步被人群填滿。

大約在六點二十分左右先鳴炮起鼓扮仙,福祿壽三仙口中唸唸有詞,祈求瘟疫早日退散──這樣的祝禱,更強烈地連結了宗教儀式用以安撫民心的作用。財神灑下糖果,主委們面向廟宇敬獻壽桃,三拜後將壽桃分灑至台下,倒有雨露均霑之感。直至七點左右正式鳴炮開戲。《千里兄弟情》並非首次亮相,此前曾於民戲廟會演出,2014年也曾在臺南藝術節時於府城大南門搬演過,此次雖是再演,但佈景與戲服方面仍可看見更加精緻與華麗,角色每一次出場總能為戲服的璀璨耀眼感到驚奇。

 千里兄弟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千里兄弟情》改編自馮夢龍《喻世明言‧羊角哀舍命全交》,述說戰國時期羊角哀與左伯桃結義為兄弟,一同上路投楚,無奈左伯桃不奈風雪,將衣食留給羊角哀後便死去。羊角哀有感於左伯桃的情義,投楚後受封亦不忘恩情。惜左伯桃之上大夫廟與荊軻廟爭奪靈地,受荊軻之欺凌,左伯桃告之羊角哀,羊角哀捨生取義,親自赴陰間解危。因此,所謂「千里」並非實質意義上的間隔千里,而是分隔陰陽兩界的情義。

相較於原著,《千里兄弟情》主要有三處差異:其一,左伯桃投楚的主動性,原著稱:「年近四旬,因國中諸侯互相吞並,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未嘗出仕。後聞得楚元王慕仁好義,遍求賢土,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而在劇團的改編版本中,左伯桃遇玉蓮公主被刺客追殺挺身而出,奈何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所幸羊角哀即時出面搭救解危,左與羊兩人結識後,羊勸左一同投靠楚國「文安邦,武定國」。左與洋二人因「英雄救美」而巧遇,使得左伯桃投楚的主動性較為削弱。

於此,牽涉到第二個改編處──玉蓮公主一角的加入,原著未有這個角色。《千里兄弟情》在此雙生戲中增添旦角實為平衡生旦線,歌仔戲在行當安排上,普遍由雙生搭配雙旦,或至少有一女主角,在武戲中增添愛情支線,也是常見的情節安排。玉蓮公主對羊角哀一見傾心,直至羊角哀為楚王立下戰功、受封領賞時為皇上賜婚,二人結為連理。若不考慮演出效果與行當平衡,純就劇情脈絡來看,玉蓮公主的安排其實可有可無,劇中看不出羊角哀是否對玉蓮公主有任何「情意」,倒是對左伯桃的「情義」足以穿越生死。因此,「兄弟情」的能量遠遠超越男女之情。

最後一處改編在於結尾的安排,左伯桃受荊軻之欺凌,託夢於羊角哀請求協助,羊角哀奏請聖上將荊軻廟遷廟,無奈朝中無人相信羊角哀所言虛實,羊角哀便決意捨棄肉體之身、自行赴陰間拯救左伯桃。原著中,言及羊角哀赴陰間救左,荊軻廟起火焚燒,而劇中則由觀音菩薩解決此一廝殺場面,三人各自懺悔,並宣揚眾生平等的理念,而後楚王為左、羊二人立二士廟。劇中安排有度脫劇意味,主要用意在勸人為善。

從整體演出效果而言,左伯桃與羊角哀二人之間穿越生死的兄弟情著實動人,尤以第三場「患難見真情」藉由藍色調的燈光、飄落滿場的雪花,塑造一幅天寒地凍中,兄弟間相互依偎、難捨的情感。以情節衝突而言,也能適時製造懸念,左伯桃離去以後,與羊角哀的兄弟情如何延續?羊角哀又如何以陽間人介入陰間事?捨棄肉身作為彼此恩情的報答、穿梭陰陽兩界的情感,使得戲劇效果更為彰顯。此外,曲調的豐富性與動人亦能烘托情感,其運用之曲調有傳統的【陰調】、【都馬調】、【漢調】,或有哭調【台南哭】、【彰化哭】,另有新編曲【兄弟情】、【情義】等,每一場次曲調連發,音樂性流暢且動聽,對於人物情感的抒發亦有相輔相成之效。

只是散戲之後一直在某個癥結點周旋思考著,劇中村民們改拜上大夫廟稱其為「在地的神」,而荊軻是燕人不是在地的神;羊角哀請求聖上遷移荊軻廟時亦指出,荊軻是燕國人如何管楚國人。最後觀音點化時,道出要包容不同國家、種族人民,宣揚眾生平等理念時,隱隱約約似乎有意在呼應現世的國家認同所引起的衝突與紛爭。引我思考的是,民間是否會在意所拜的神靈來自哪個種族或國家呢?步出天后宮後,往停車地方走去,後方正好為安平第一公墓,墓群層層疊疊,從清代疊到日治、從日治又疊到今日,不同族群國家都葬在同一處了,或出於尊重、或出於畏懼而祭祀,埋骨於此的都屬於先民,似乎沒有人會刻意區分種族或國家差異。因此,楚人不拜燕國神,像一個疑問擱著,如鯁在喉。

在這樣一個「天地人」三界混雜的空間:廟、群眾、公墓,在廟前看一齣情感穿越陰陽的戲,後方又傍著公墓的祭祀火光,似乎更能體悟傳統戲曲在陰陽空間運用自如,神、人、鬼同處一處的緊密性,或許這是更貼切的「環境劇場」吧。

《千里兄弟情》

演出|鶯藝歌劇團
時間|2020/03/20 19:00
地點|台南安平開臺天后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