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肢體揭露人際虛偽《倫理學》
10月
20
2014
倫理學(三十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7次瀏覽
徐瑋瑩(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兼任講師)

三十舞蹈劇場今年推出《倫理學》與《局外人》兩支獨立作品。前者由張秀萍、余奐甫與演出舞者共同創作,後者由王怡湘從2008的獨舞再內化與延伸。這兩支作品所傳遞出的氛圍與溫度非常不同,《倫理學》冷靜,《局外人》則充滿情感張力。受限於舞評的字數,在此只評述《倫理學》,主要是因為直接以倫理學,此抽象層次為議題的舞蹈創作,在台灣並不多見。因此這篇短評的目的,是以觀舞者的角度見證台灣舞蹈藝術界之人試圖以倫理學,如此思辨性的主題,當作舞蹈創作題材,嘗試開啟思維與身體的對話。

倫理學是哲學或社會學的重要議題,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秩序關係。倫理的崩解,導致社會失序,人則愈發無所安住與無所適從。三十舞蹈劇場在此時以舞作的方式提出倫理學的議題,折射出今日社會在新舊倫理重新洗牌下,正義、良善、權力、虛假等長期被討論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且愈發紊亂。正如節目單所提問的「我們要如何與我們這個時代相處?」;也就是,我們要如何與周邊的人、事、物共生,產生良好的關係?這是一個在舞蹈中無解的提問,而其無解的關鍵在於「虛偽」 。

以倫理學為主題入舞的張力存在於身體與理智的拉鋸。身體善於傳達細膩的情感,理智善於辨證思維。前者透過身體質感傳達給觀者溫度、情緒,後者有賴冷靜與理性的沉思。如何將二者互補交織的並列融合,並非容易。尤其,舞蹈中口白的使用,激起觀眾沉思話語的意義。但那些並不連續的片段語言,沒有文字脈絡可以追尋,開啟觀(聽)者更多的詮釋與想像空間。然而,難解的是,當語言喪失解讀的文字脈絡,卻交織於動作脈絡中,語言應該如何解讀?動作又應該如何闡釋?這對觀者是個考驗。

根據節目單所述「舞者代表哲學家的身分」,如此,片段的話語,在自問自答、自我反省、批判,與對虛假社會規範的反諷間,透露出身為哲學家(或一般能思考的大眾)混亂的身心狀態。更甚者,反映出日常生活中實踐與理想的拉鋸。手勢化、直硬、強有力,但卻左右不定的舞蹈動作,外顯了哲學家(或也是編舞者)固執的精神,與在現實生活中理想之無法實踐的內在張力。舞作中,這些氣質高傲的哲學家,總是獨處獨舞,自問自答,沒有交集、也無交流。是否,缺乏現實的人際互動與感動,是哲學家理想與實踐背道而馳的原因?

此舞對親密關係的刻劃,一樣彰顯著虛假與偽善,算計與猜疑。漫畫般的親吻,不論再多次,都只剩下空洞的符徵。相互偎依的擁抱,卻沒有溫柔的撫摸,而是大力的拍打,強硬的移動對方。這讓擁抱像是親密關係中虛假的雕塑,身體的緊密感並不等於心靈上的連結與同步。愛人的眼中盡是愛自己,而非愛對方;強迫對方順著己意才是目的。該如何維繫親密關係?其中,倫理依歸於何處?親密關係中非理性與純真的情感,又該置於何處?身為觀眾的我,開始自問自答。

「倫理學」沒有浮濫或誇大的情感造作,以冷靜、諷刺、反省與批判的角度觀察宏觀的社會關係與微觀的親密關係,揭露了人際關係中道德、正義、良善的虛偽性,卻留下了迫切、深刻,但卻無解的提問:我們要如何與我們這個時代相處?這個攸關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哲學/社會學問題。

《倫理學》

演出|三十舞蹈劇場
時間|2014/9/1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