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不作為,可惜了一齣好戲《Closer 情迷》
9月
21
2016
Closer情迷(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700次瀏覽
汪俊彥(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綠光劇團與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結合文化部「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連續三週分別於9/17、9/24、10/8在屯區藝文中心、港區藝文中心與葫蘆墩文化中心推出世界劇場《Closer 情迷》。《Closer 情迷》是綠光於2013年推出,改編自英國劇作家Patrick Marber 1997年寫成的作品,曾經在全球各大城市上演,也曾改編成電影,臺灣譯為《偷情》。時隔首演三年,綠光仍持續推出《Closer 情迷》,演員重新調整,除仍以姚坤君(飾黎娜)挑樑之外,加入韋以丞(飾賴睿宇)、李依瑾(飾Alice)、隆宸翰(飾宋曉丹);並由李明澤重新改編、導演。

劇情設定在當代,男女分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發現的偶然與意外中認識,有意搭訕或無心試探的結果,製造出原本堪稱穩定關係的插曲,如纏毛線般地,宋曉丹離開原來情人,搭上最年輕的Alice,但宋曉丹遇上黎娜之後,又埋下新的情種;宋的一場惡作劇讓黎娜與賴睿宇在一起,黎娜與宋曉丹的外遇,又使得賴睿宇與Alice找到上床的理由…,於是四個人編織出錯綜複雜的情、愛、性、利益關係。劇中所有的角色都束縛於這些關係當中,因為愛、性或是利益與價值判斷,而無法真正「落實」一對一的「真愛」關係。毛線球越纏越亂,除了女女與男男沒有真正發展出愛情關係之外,其他任何的異性戀排列組成都成功達陣。整齣戲幾乎以任兩人關係為一場結構而成;但這個看似綑綁在兩人關係中的安排,卻實質不斷拉出不在現場、隱藏的情慾。

導演處理得乾淨俐落,人物、情境、環境設定毫無改編劇本的陌生感;更精彩的是導演在面對當代人的情、欲、性、焦慮與生活,精準而毫不閃躲;演員完全不避諱地以大量成人、性器官、性愛細節等直指日常生活「光明面」下的慾望。導演沒有在這些看似外在於「愛情」本身的判斷中,給予倫理道德的苛責;相反地每一個成人(或許除了Alice之外)都彷彿能夠自然接受自己的「劣根性」。雖然他們也掙扎、也憤怒、也痛苦、也報復,但從結局來看,彼此至少都維持了一定的尊嚴與情分關係。換句話說,編導不意在將當今愛情再供在神聖不可侵犯的神壇上,所謂「一對一的真愛」關係中本來就充滿各式各樣、層層疊疊、隨時在變的過去、價值、情慾、身體與 抉擇。但背叛與外遇的問題卻也沒有流於輕鬆自在,Alice最後的決定,如同難以處理的愛情祭品般,究竟怎樣的愛欲解放卻又不會造成傷害,仍待思索。

每一場的呈現,都單靠兩位演員以大量的台詞對話與互動,發展角色心境與創造新的情境。四位演員兩兩交手,都顯示出高度成熟的情境掌握能力與角色心境發展設定。姚坤君內斂而穩定的表演,洗鍊地詮釋出當代女性掌握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能力;韋以丞扮演的雅痞醫生角色,以嬉鬧又寫實的動作投射無法控制、不斷噴發的性渴望(拿錢打屌、風衣下的醫師袍等),十分過癮的表演,完全抓緊觀眾認同。另外兩位演員戲份一樣吃重,無論是固執於愛情、不受人控制的李依瑾,或是看起來耗呆卻毫不妥協的隆宸翰,這齣戲考驗任何一個想要成為好演員的實力。

幾位精彩的演員與簡單的布景就能撐起一場經典劇作,通常會是強化劇團巡迴演出的重要考量。在城鄉藝文資源分配仍然不均之下,文化部「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應旨在結合在地文化局與文化中心,一方面推動精彩作品的能見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地方藝文中心宣傳、企劃與強化劇場表演與民眾的互動。但非常令人失望的是,這麼精彩的演出,當晚屯區藝文中心賣座不到五成;更難以想像的是在大量政府藝文預算的支助下,只要 200 元票價就可以看到臺灣導演的改編能力與導演手法、臺灣演員的投入與專業、劇場設計的巧思...卻不見觀眾進場。我高度懷疑,不是觀眾不進場,而是觀眾根本就不知道此場演出訊息 。中央文化單位以計畫補助地方單位,但地方文化單位在執行上卻在宣傳與連結民眾的環節上毫不投入心思;或許向各區公所、學校單位發發公文了事,或是臨時廣發貴賓(究竟誰是貴賓?認識文化局與文化中心的人?若是臨時收到票而動念看戲的民眾,真的就是藝文推廣的目標客群嗎?)邀請。幾百萬的預算,卻收尾在文化部、文化局、文化中心、劇團、演員、民眾全盤皆輸的結果。精彩的室內戲成了酬神戲,然後再隔年繼續抱怨資源不均,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Closer 情迷》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6/09/17 19:30
地點|台中市屯區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