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設定與觀眾認識的平行困惑——《千年幻戀》
12月
15
2022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18次瀏覽

回想起幾個禮拜前,在《千年幻戀》謝幕的當下,我近乎是一個沒有感情的鼓掌機器,絲毫不確定自己到底看到了什麼?又看懂了多少?即便往後幾天我翻找出藝術家的專訪和創作自述,意圖找出一些可供反芻的資訊,我仍不確定是否能為這部製作給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提問或評析。無論如何,抱著一種拋磚引玉的心態,我仍儘力整理出這篇展演觀察,期待能激發出更多的對話或是交流。

讓我們從最後一幕開始。

在最後一幕,主演李京曄將燕赤霞和寧采臣的偶衣全數剝除,換上與兩位主角——赤和RED相同的未來裝束。飾演這對克隆體的趙鷺燕、王渝婷,則用僵硬的微笑比畫出和戲偶相同的動作。在這部敘事軸線紛呈、意象錯落交織的《千年幻戀》之中,最後這一幕直言爽利地解開整個故事的謎底——赤和RED就是寧采臣和燕赤霞,反之亦然。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李京曄在專訪1提到,《千年幻戀》有意識地將兩條故事線分別由真人和戲偶詮釋,劃出一虛一實、明顯對比的敘事質感。然而在我來看,寧采臣和燕赤霞之間欲拒還迎的情感刻畫姑且還算饒富趣味、頗富新意;赤和RED這對雙生子之間的對話拋接,卻像是在互相丟擲些空泛的詞彙與概念,堆疊出一道道自我打轉的啞謎。這廂在撩撥性別和愛欲、另一邊則在詰問自我與存有,這兩道平行線如何疊合?何時疊合?我至今仍無法想通。

整部《千年幻戀》最讓我回味再三的,不是寧采臣和燕赤霞隱晦的曖昧,也不是未來世界雙生子的無語對望。而是當雙生子回憶起曾與父親參與宗教活動的場景,無數傳統布袋戲偶自舞台現身,劇場現實中的「偶」與腳色回憶中的「偶像」彼此疊合,呈現出某種解構傳統信仰的黑色幽默。延伸到〈倩女幽魂〉故事線中,燕赤霞與樹妖姥姥的對話,妖物與神靈本來為一物,端看凡人是否接受自身建構的謊言;一如戲偶與偶像同為木塊鑿作,卻因人們的視線而有了雲泥之別。這段兩造之間的互文與最後一幕,是我認為兩條故事線交織最為親密的一刻。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回顧本年度問世的幾部布袋戲跨界製作,「人偶共演」似乎是一種不明說的默契。而我總覺得《千年幻戀》似乎有某種先於作品的預設立場,例如真人/偶戲對應不同敘事線,抑或不同語言對應不同時空等等,並期待觀眾也能夠遵循這些創作者設下的邏輯去理解作品。而這樣的思維是否真的把《千年幻戀》這個故事說的更好?又是否真正讓人偶共演提升到一個不同的高度和思維?我認為是值得議論的。


註解:

1、原文如下「一般認為,偶戲演出的戲是想像、虛幻,而人則是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在《千年幻戀》裡,團隊想嘗試翻轉這樣的人偶關係,使戲偶在戲曲程式的虛像下,實在地演出故事,而人雖然實存於舞台上,但演出的是內在不可見的事物。」,見PAR表演藝術〈《千年幻戀》發現未曾見過的偶師之心〉。


《千年幻戀》

演出|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浪人劇場
時間|2022/11/26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目前的《千年幻戀》仍讓觀眾彷彿霧裡看花,對於自己所接收到的大量資訊有些消化不良。但《千年幻戀》絕非不可行之作,相信經過改良,各種元素交織出的網能嚴而密且實,並支撐起《千年幻戀》頗具質量的奇幻故事。
9月
26
2023
在巧妙的表演下,為這正典之外的if線增添合理性,並點題「戀」字,以禁斷的情感串接起千年之後的太空。
12月
15
2022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