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設定與觀眾認識的平行困惑——《千年幻戀》
12月
15
2022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1次瀏覽

回想起幾個禮拜前,在《千年幻戀》謝幕的當下,我近乎是一個沒有感情的鼓掌機器,絲毫不確定自己到底看到了什麼?又看懂了多少?即便往後幾天我翻找出藝術家的專訪和創作自述,意圖找出一些可供反芻的資訊,我仍不確定是否能為這部製作給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提問或評析。無論如何,抱著一種拋磚引玉的心態,我仍儘力整理出這篇展演觀察,期待能激發出更多的對話或是交流。

讓我們從最後一幕開始。

在最後一幕,主演李京曄將燕赤霞和寧采臣的偶衣全數剝除,換上與兩位主角——赤和RED相同的未來裝束。飾演這對克隆體的趙鷺燕、王渝婷,則用僵硬的微笑比畫出和戲偶相同的動作。在這部敘事軸線紛呈、意象錯落交織的《千年幻戀》之中,最後這一幕直言爽利地解開整個故事的謎底——赤和RED就是寧采臣和燕赤霞,反之亦然。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李京曄在專訪1提到,《千年幻戀》有意識地將兩條故事線分別由真人和戲偶詮釋,劃出一虛一實、明顯對比的敘事質感。然而在我來看,寧采臣和燕赤霞之間欲拒還迎的情感刻畫姑且還算饒富趣味、頗富新意;赤和RED這對雙生子之間的對話拋接,卻像是在互相丟擲些空泛的詞彙與概念,堆疊出一道道自我打轉的啞謎。這廂在撩撥性別和愛欲、另一邊則在詰問自我與存有,這兩道平行線如何疊合?何時疊合?我至今仍無法想通。

整部《千年幻戀》最讓我回味再三的,不是寧采臣和燕赤霞隱晦的曖昧,也不是未來世界雙生子的無語對望。而是當雙生子回憶起曾與父親參與宗教活動的場景,無數傳統布袋戲偶自舞台現身,劇場現實中的「偶」與腳色回憶中的「偶像」彼此疊合,呈現出某種解構傳統信仰的黑色幽默。延伸到〈倩女幽魂〉故事線中,燕赤霞與樹妖姥姥的對話,妖物與神靈本來為一物,端看凡人是否接受自身建構的謊言;一如戲偶與偶像同為木塊鑿作,卻因人們的視線而有了雲泥之別。這段兩造之間的互文與最後一幕,是我認為兩條故事線交織最為親密的一刻。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回顧本年度問世的幾部布袋戲跨界製作,「人偶共演」似乎是一種不明說的默契。而我總覺得《千年幻戀》似乎有某種先於作品的預設立場,例如真人/偶戲對應不同敘事線,抑或不同語言對應不同時空等等,並期待觀眾也能夠遵循這些創作者設下的邏輯去理解作品。而這樣的思維是否真的把《千年幻戀》這個故事說的更好?又是否真正讓人偶共演提升到一個不同的高度和思維?我認為是值得議論的。


註解:

1、原文如下「一般認為,偶戲演出的戲是想像、虛幻,而人則是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在《千年幻戀》裡,團隊想嘗試翻轉這樣的人偶關係,使戲偶在戲曲程式的虛像下,實在地演出故事,而人雖然實存於舞台上,但演出的是內在不可見的事物。」,見PAR表演藝術〈《千年幻戀》發現未曾見過的偶師之心〉。


《千年幻戀》

演出|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浪人劇場
時間|2022/11/26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巧妙的表演下,為這正典之外的if線增添合理性,並點題「戀」字,以禁斷的情感串接起千年之後的太空。
12月
15
2022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