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寫經典電影的難題《熱帶魚》
12月
25
2019
熱帶魚(野火劇團提供/攝影局外人映像 Outsider Photography Studio)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5次瀏覽

李佳勳(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生)


試圖將成功的電影化作舞台劇的製作並不少,不過取材往往以經典的歐美電影居多,華語電影則相對地少。這幾年,臺灣對國片的重新審視及鼓勵的風潮中,陸續出現中影出品的經典電影改編的舞台劇,例如天作之合劇場的《飲食男女》音樂劇,在票房上獲得了相當迴響,無論是想懷舊或嘗鮮的觀眾,都具備一定吸引力。不過,選擇具有成就的經典電影改編,固然會得到基本分數,但無可避免地會受到觀眾在原著和改編之間的比較與放大檢視。

由台藝大畢業團隊組成的野火劇團選擇改編國片《熱帶魚》,在劇情方面並不像《飲食男女》進行大幅度改動,而與原版電影大同小異──一方面當然可以顧及老觀眾的胃口,不過也讓人惋惜,著實少了些許新意。

儘管敘事視角都以主角阿強出發,但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舞台劇版拋棄了電影版的寫實,改以長大後的阿強回憶他小時候發生的這起綁架案出發,在場景轉換之間常插入舞台劇編劇新寫的阿強獨白,敘述著他當年碰到這些人事物的感受。電影版的阿強因聽力問題總是寡言,舞台劇版的處理則是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性,讓觀眾得以貼近主角的內心世界。不過,這樣的回憶手法也摻雜了長大的阿強(或是導演,甚至觀眾)的想法與評價,例如對於一開始被綁架,阿強曾說:「這是我記憶中最靠近死亡的一次。」到了劇情尾聲,則抒發一番他對聯考制度的想法。過多的評價和揣測,反而使舞台劇版變成了一種說教式的青少年電影。

熱帶魚(野火劇團提供/攝影局外人映像 Outsider Photography Studio)

最令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電影版中三句不離粗口的文英阿姨,舞台劇中的演員百白確實有找到屬於演員自己的一種說話與表演風格,令人耳目一新。不過,在導演的手法下,住在嘉義鄉下操著台語的這個家庭,最終只淪為笑料的發揮,因而少了電影版中那種自然卻深刻的生活感,以及隱藏在城鄉差距之間的衝突。無論是電視報導、警察巡邏或是阿強的幻想,導演選擇了一種極為誇張的群戲或群舞,試圖抓住觀眾的目光;但運用地過多,造成了反效果,且打亂喜劇的節奏。另一方面,舞台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影響了演員進出場的走位以及換場,每次長達三十秒的換景,也讓觀眾逐漸失去耐心。

導演在演出結束後上台告訴觀眾,他是因為看了《熱帶魚》這部電影深受感動,進而決定要把這部作品製作成舞台劇,讓更多觀眾接觸,希望觀眾們長大了也不要放棄夢想。先不論舞台劇是否真能接觸到更多觀眾,要推廣一部經典電影,只是遵照原著進行改編,有時候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選項。我認為,若要結合舞台劇形式的推廣,可拋棄電影改編而在新的劇本創作中提及,或是和電影內容相互對話的劇本,都會是比較有趣的選項。同時,《熱帶魚》電影上映於二十年前,當現在的聯考制度已經轉變,嘉義的漁村卻同樣遙遠,這些對觀眾來說過於陌生的元素,導演勢必要提出詮釋或觀點,以免陷入消費夢想的老調之中。

《熱帶魚》

演出|野火劇團
時間|2019/11/30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