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語言之上的現代寓言《阿茲大地》
1月
22
2014
阿茲大地(A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0次瀏覽
方姿懿(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改編自《綠野仙蹤》(或譯為《奧茲國歷險記》)的《阿茲大地》於2013年拿下臺北藝穗節的佳作。他們覺得在劇場說故事不夠炫,結合阿卡貝拉唱出寓意才有趣。現場演出時,演員人手一支麥克風同時唱出樂句與歌詞,以戲劇演出來說,演員感覺都在同一個節拍上呼吸,這情景很是動人,而且確實好聽。也是因為這戲定位在音樂劇,以「人聲」為焦點,將舞台、燈光、服裝……等元素做得極簡但精緻,這回再加演以技術層面來說不是困難的事,是個適合一演再演的劇碼。這回趕上加演,與首次演出同樣的場地A House,是一家位於東區巷弄中以現場音樂演唱聞名的咖啡館,燈光明亮,甫入場氣氛一片歡樂,讓平時習慣黑盒子戰戰兢兢的我,一瞬間還以為到哪個異次元了。而這樣的氣氛也持續至劇末,簡言之,這是齣在看戲過程中沒有陣痛便產出至終局的演出,若後設來看,這確實是現下七、八年級生的最佳寫照。

在一片聊天的喧嘩聲中,突然一個女孩從門外衝了進來,她說:「有人掉到水裡了,誰可以趕快去救救他?」此時,其它演員全部衝上前去,就像我們平日所見的記者,沒有人在意這女孩說的話,只是不停逼問是不是她推那個人下水的?還問觀眾相信這女孩講的嗎?突兀的開場(底下還有觀眾竊竊私語問:「開始了嗎?」),搭配現今社會的媒體亂象,起初我以為這戲的主題是要嘲諷現代。隨著故事與歌曲進展,的確結合了許多現代元素,像是遇到困難就拿出手機請教谷歌(Google)大神,路途太遠透過西巫小姐的指導call out 55688(叫計程車)……等。在語言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談到性別問題,就在歌詞中直接唱出「性別就是霸凌」;談到社會眼光,要觀眾們戴有色眼鏡,以及西巫小姐以歌道出心聲「難道愛美錯了嗎?」這些現代社會議題不論以說白還是唱歌的方式皆相當赤裸,坦白說就如同劇中也提到臉書,說「按讚不能解決問題」,而我在思考的是,將這些議題直接提出丟給觀眾,不就如同我們時常在臉書轉貼連結打上幾行自己的心情抒發,其實看完戲的當下我也很想替這齣戲按讚,但想一想,然後呢?

從故事起初的嘲諷,一樣透過大家熟悉的人物:桃樂絲、稻草人、錫人和獅子,要找回各自缺乏而所要追尋的踏上了「黃磚路」,最終發現一路上過關斬將的他們早就在「黃磚路」上找到屬於他們珍貴的智慧、勇氣和善解人意的心。一路上,看角色們開開心心走「黃磚路」走得輕易,讓我不停思索這樣沒有困難的困難意義何在?但看戲的同時聽著角色們歌唱又會不住地讓人投入於其氛圍中。劇末,編導孫自怡將「黃磚路」引伸為如同我們一路讀書考上大學這條路,大人們都說考上大學就會有美好前程,但其實最終就好像一場空,唯有在旅途中學會「相信自己」才是能夠繼續往前的契機。這戲從「嘲諷現代社會」到「相信自己」,結尾感動卻又有些抓不住焦點與頭緒,我想或許都因一切漂浮於語言之上,但在戲劇動作卻有些迷失所致。而這層迷失是否也影射七、八年級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阿茲大地》

演出|A劇團
時間|2014/01/18 20:00
地點|A House(台北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綠野仙蹤》原作以「黃磚道」和「回家」等主題,點出了青少年面臨成長困境的自我追尋,而這無論在俄亥俄還是在台灣,都能引起普世共鳴。但《阿茲大地》將主題深掘,清楚地連結了「自我追尋」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白斐嵐)
1月
21
2014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