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語言之上的現代寓言《阿茲大地》
1月
22
2014
阿茲大地(A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2次瀏覽
方姿懿(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改編自《綠野仙蹤》(或譯為《奧茲國歷險記》)的《阿茲大地》於2013年拿下臺北藝穗節的佳作。他們覺得在劇場說故事不夠炫,結合阿卡貝拉唱出寓意才有趣。現場演出時,演員人手一支麥克風同時唱出樂句與歌詞,以戲劇演出來說,演員感覺都在同一個節拍上呼吸,這情景很是動人,而且確實好聽。也是因為這戲定位在音樂劇,以「人聲」為焦點,將舞台、燈光、服裝……等元素做得極簡但精緻,這回再加演以技術層面來說不是困難的事,是個適合一演再演的劇碼。這回趕上加演,與首次演出同樣的場地A House,是一家位於東區巷弄中以現場音樂演唱聞名的咖啡館,燈光明亮,甫入場氣氛一片歡樂,讓平時習慣黑盒子戰戰兢兢的我,一瞬間還以為到哪個異次元了。而這樣的氣氛也持續至劇末,簡言之,這是齣在看戲過程中沒有陣痛便產出至終局的演出,若後設來看,這確實是現下七、八年級生的最佳寫照。

在一片聊天的喧嘩聲中,突然一個女孩從門外衝了進來,她說:「有人掉到水裡了,誰可以趕快去救救他?」此時,其它演員全部衝上前去,就像我們平日所見的記者,沒有人在意這女孩說的話,只是不停逼問是不是她推那個人下水的?還問觀眾相信這女孩講的嗎?突兀的開場(底下還有觀眾竊竊私語問:「開始了嗎?」),搭配現今社會的媒體亂象,起初我以為這戲的主題是要嘲諷現代。隨著故事與歌曲進展,的確結合了許多現代元素,像是遇到困難就拿出手機請教谷歌(Google)大神,路途太遠透過西巫小姐的指導call out 55688(叫計程車)……等。在語言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談到性別問題,就在歌詞中直接唱出「性別就是霸凌」;談到社會眼光,要觀眾們戴有色眼鏡,以及西巫小姐以歌道出心聲「難道愛美錯了嗎?」這些現代社會議題不論以說白還是唱歌的方式皆相當赤裸,坦白說就如同劇中也提到臉書,說「按讚不能解決問題」,而我在思考的是,將這些議題直接提出丟給觀眾,不就如同我們時常在臉書轉貼連結打上幾行自己的心情抒發,其實看完戲的當下我也很想替這齣戲按讚,但想一想,然後呢?

從故事起初的嘲諷,一樣透過大家熟悉的人物:桃樂絲、稻草人、錫人和獅子,要找回各自缺乏而所要追尋的踏上了「黃磚路」,最終發現一路上過關斬將的他們早就在「黃磚路」上找到屬於他們珍貴的智慧、勇氣和善解人意的心。一路上,看角色們開開心心走「黃磚路」走得輕易,讓我不停思索這樣沒有困難的困難意義何在?但看戲的同時聽著角色們歌唱又會不住地讓人投入於其氛圍中。劇末,編導孫自怡將「黃磚路」引伸為如同我們一路讀書考上大學這條路,大人們都說考上大學就會有美好前程,但其實最終就好像一場空,唯有在旅途中學會「相信自己」才是能夠繼續往前的契機。這戲從「嘲諷現代社會」到「相信自己」,結尾感動卻又有些抓不住焦點與頭緒,我想或許都因一切漂浮於語言之上,但在戲劇動作卻有些迷失所致。而這層迷失是否也影射七、八年級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阿茲大地》

演出|A劇團
時間|2014/01/18 20:00
地點|A House(台北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綠野仙蹤》原作以「黃磚道」和「回家」等主題,點出了青少年面臨成長困境的自我追尋,而這無論在俄亥俄還是在台灣,都能引起普世共鳴。但《阿茲大地》將主題深掘,清楚地連結了「自我追尋」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白斐嵐)
1月
21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