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戰地滂湃聲響印記《國防部示範樂隊巡迴音樂會》
6月
04
2018
國防部示範樂隊(取自國防部示範樂隊臉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32次瀏覽
陳彥儒(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國防部示範樂隊本次八二三砲戰紀念音樂會巡迴的最終站,請到了目前任職於高雄師範大學交響樂團與音樂系管樂團的指揮王戰客席。多年來示範樂隊的指揮,除了隊上的隊長或主官,管樂團部分一直是由侯宇彪教授擔任,管弦樂團則由郭聯昌教授指揮。在筆者印象中,除了簡文彬曾客席指揮外,這還是管樂團與管弦樂團多年來第一次交由其他指揮帶領。王戰除了多年管樂團指揮的經驗,也有過歌劇與管弦樂團的指揮經歷,更是一位小號演奏家。這樣的背景與經驗配合上國防部示範樂隊,令人產生了相當的期待。

示範樂隊管樂團在上半場的表現相當的好,在王戰的帶領下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氣質,可說是脫胎換骨。儘管可能是為了換場需要或配合場館本身的硬體限制,除了預置給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的合唱平台,樂團並未再將不同聲部架高,卻未減損上半場示範樂隊管樂團從聲部音響到音樂與張力上的表現。更意外的是,大劇院演出的音響效果,似乎相當適合管樂團演出。身著示範樂隊演出服的王戰彷彿不是首次與示範樂隊合作一般,與樂團有著良好的默契與溝通。不論是約翰・莫里西的《儀典之樂》(Music for a Ceremony),或音樂劇《窈窕淑女》選粹(Selections from "My Fair Lady"),皆令筆者相當享受在音樂的流動中。

為了八二三砲戰六十週年,示範樂隊特別邀請作曲家藍美米創作《榮耀一甲子》。本曲則是一改了前兩個作品的優美,透過擊樂聲響與金門民謠《白鷺鷥》,帶領全場聽眾來到1958年衝突的金門海岸。在擊樂器與人聲模仿的風聲中,薩氏管突兀的進入後由人聲唱出《白鷺鷥》旋律,一陣鋪陳後又透過小號隱隱帶出國歌的音型,暗喻著最前線將爆發戰事的不安以及戍守在前線的部隊,音樂的情境也營造出強烈的臨場感。此外,作曲家善用各式打擊樂器,創造出砲彈落地後塵土飛揚、受到撞擊而飛天的砂石落下的聲響,令筆者著實印象深刻。樂團在王戰的帶領下一刻也不讓聽眾喘息的堆疊著張力,讓整個作品變得立體,彷彿是在觀看某個關於八二三砲戰的電影或紀錄片。較可惜的是,整個作品當中的衝突暗示僅有其神而無其形,除了砲彈以外完全感受不到敵人的存在,彷彿2017年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一般。但,《敦克爾克大行動》是不間斷地透過「看不見的敵人」製造緊張感與氛圍的堆疊,本曲卻在一陣砲擊和混亂後,樂曲便「突然」轉向帶出暗喻反擊與堅守的國旗歌片段。這使得好不容易因為陣陣砲火堆疊的壓迫與緊張感很快的消逝,似乎看不到事件的全貌與國人熟知的歷史事實。筆者對於本作的期待是類似於柴可夫斯基所作《1812序曲》般的格局,作品聆賞過程中也隱約感覺有相近的鋪陳,卻彷彿只是一種單一視角之感作結,相當可惜。

上半場結束後,下半場改由示範樂隊管弦樂團以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隨想曲開場。雖然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大劇院對需要自然反響的樂器(如弦樂)並「不太友善」,樂團在王戰的帶領下仍呈現相當不錯的聲響,漸入佳境,搭配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帶來連續三首歌劇選粹。下半場對筆者來說,較為可惜的除了場地因素外,還有管弦樂團的編制問題。示範樂隊在進入全募兵制後,管樂與擊樂團員的演奏專業也逐年的提高,表現更為優異突出,也更接近所謂國家門面的理想狀態。但弦樂聲部人員比例卻未能同等提升,仍需要大量協演人員才能滿足演出編制。考量音樂演奏者專業分工的趨勢,示範樂隊作身負多元多目標的專業團體,實應考慮更增添編制,好讓多元化的各方面任務均能達成。筆者期待日後在示範樂隊的努力下能更進一步推動編制的完整性,並帶來更多多元的節目豐富國內音樂生態。

《國防部示範樂隊巡迴音樂會》

演出|國防部示範樂隊、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 指揮/王戰
時間|2018/05/24 19: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