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體滑移的文本朗讀中差擬台文映像《葫蘆巷春夢》
12月
30
2014
葫蘆巷春夢(雞屎藤新民族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1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葫蘆巷春夢》原是葉石濤的一部短篇小說,雞屎藤新民族舞團以這篇小說所描寫的日治時期台南祀典武廟旁葫蘆巷一帶的民俗風情為本,融合台灣民間當時流行的北管【竹枝詞】等音樂元素與舞者的肢體演繹而編成一段舞劇,原為《春痕秋夢錄》,獲得相當大的成功,亦可看做是《葫蘆巷春夢》劇場版的第一個版本。此次製作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選進葉石濤的另一則短篇《天上聖母的祭典》,並插進一個演員飾演葉石濤本人,由他在劇中以回憶自述的方式現身說法。

由於葉石濤係日治時代台灣文學家中比較後輩者,生於1925年,而一直到2008年才辭世,所以這樣的安排讓本劇在跨越日治時期到廿一世紀的時代感非常有說服力;尤其是《葫蘆巷春夢》(小說)中所反映的葉老在善感的青年時期眼中旖旎多彩的府城風情與《天上聖母的祭典》中囚犯在掙脫囚籠後立即面對茫然未知的人生未來路的情境反差,恰巧與在日治時期服膺浪漫主義文學理想的葉石濤在戰後卻因向台共辛添財購買大陸禁書而受牢獄之災,甚至在白色恐怖時代長期遭受就業歧視與迫害等人生境遇的鮮明對比符節相扣,顯見劇本的安排別有深意。

本劇回到台南公園北路日式建築的台南人戲花園演出,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的舞者所演繹的時代之風是令人驚豔的,從日治時代的主流現代舞到台灣民間戲曲的身段,都非常有感染力。讓人不禁想到另一個領軍嚴謹的舞團總監莊國鑫,其旗下舞者在台上演出原住民的傳統樂舞均一板一眼,一絲不苟。舞者在本劇中扮演著無台詞的演員,但卻藉著許春香編舞及服裝設計上的巧思,讓全劇增加了許多張力與亮點。如日治時期代表無憂無慮的水手服女學生,在終戰後同樣的服裝加上罩住臉面的頭巾,即變成二二八事件中遭鐵鍊串起慘遭集體殺戮的青春生命,對戰後青年台灣慘遭斲傷的意象描寫,鮮明到令人心痛。在《葫蘆巷春夢》的橋段中,飾演鄰居酒女茉莉小姐的舞者薛育婷肢體半隱舞台隔牆場景之後不斷撩人,但導演陳慧勻在前景插入由郭勁紅所扮演的老年藝妲(或為茉莉小姐老年)蒼老淒涼的身段與聲音回應這不堪回首的青春往事,是劇中最美的一個片段,差可比擬陳明章在其作品《下午的一齣戲》中,將多重時間性蒙太奇在一段緩慢低迴的音樂裡般勾人心弦的美感。

這是一個結合舞劇與文學的跨界創作,在舞劇的範圍內,許春香的編導功力令本作在很多細節上都光彩奪目,足以讓人回味再三;但在不同劇種與藝術類別的主體之間的跨接與流動轉換間,導演陳慧勻的處理就有得有失。讓葉石濤以本人的角色穿插其間,本應很有說服力,但演員台語生疏,錯字百出,令人驚覺本應是本劇美感底蘊的台語文在導演所屬的世代是否早已淪為他者(autrui)。讓在這場跨界中本應最能綻放光芒的主體台灣文學,反而馬上異化成為衰弱空洞的符號,只剩餘被朗讀、被引用的功能,而失卻最主要的感染能量。

如此,一齣以葉石濤之名,本應旨在演繹台語文之美及其時代氛圍的作品,卻也藉著該作品宣判該主體的危機,不亦怪哉?

《葫蘆巷春夢》

演出|雞屎藤新民族舞團
時間|2014/12/28 14: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齣舞劇以葉老的小說出發,簡略記錄了葉老一生,以及從他身上所輻射出的時代和歷史,平淡如日常生活,然卻觸動人心。唯一不足之處,是對於葉老作品的傳達,似乎少了一些。(劉天涯)
1月
05
201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