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逸日常的文學剪影《葫蘆巷春夢》
1月
05
2015
葫蘆巷春夢(雞屎藤新民族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31次瀏覽
劉天涯(特約評論人)

文學(狹義來講),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工具,訴諸作者的感情,能夠誘發讀者的想象、興趣,並為之感動的作品。語言這象徵符號的多義性,使得文學的力與美,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文學該如何「3D化」,在舞台上呈現給觀眾,歷來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雞屎藤新民族舞團此次創作的《葫蘆巷春夢》,嘗試舞蹈「跨界」文學,將出生於臺南市白金町、跨越日治和戰後兩個時代之作家葉石濤(以下簡稱「葉老」)的兩則短篇小說:《葫蘆巷春夢》、《天上聖母的祭典》,改編成為一齣充滿濃濃懷舊氣息的「文學舞蹈劇場」。

演出之場地,選在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台南321藝術聚落台南人戲花園中,此處原身是台南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觀眾席就搭建在露天的庭院裡,整場演出,都與腳下的細土,頭上的樹蔭、鳥鳴,以及老建築為伴。舞台後方,立著由不同形狀、色彩的老窗戶搭建起的一道「屏風」,左側老屋上懸有幾隻燈籠,日式木門開敞,一桌,一藤椅,一舊式檯燈,這儼然便是葉老之家了。飾演葉老的演員(鄧名佑)推著一輛腳踏車進門,和大家點頭致意,第一句話是:「等一下啊,我先去倒杯茶。」觀眾紛紛會心一笑,安然自得地等他進屋、沏茶。如此情境,和傳統劇場中,舞台演員和台下觀眾之間疏離的觀戲經驗十分不同。舞劇和環境相融,既成功地營造了時代氛圍,又多了一份親密,生機和人情味。

該舞劇以文字敘述為主要線索,身兼導演和編劇的陳慧勻,用葉老一角簡單的生平獨白,創造出一個新的觀看角度。這裡不僅僅是小說的「舞蹈化呈現」,小說家本人的介入,也為本舞劇添加了更豐富的層次。舞蹈,則主要負責營造氛圍。編舞家許春香,編排舞者們以肢體為形式,重現葉老小說中的文字畫面。如講述到《葫蘆鄉春夢》時,葉老一邊念著他的小說,一邊便有他口中提及之人物,從左側通道緩步上場:有為待嫁少女親手梳妝的母親、算命老頭和他的漂亮女兒、還有書生及歌女茉莉,他們分散在場域的不同角落,每個人各自過起各自的生活來。此一節最令人驚艷的,是一黑衣老旦(郭勁紅飾演)突然上場,黯然的身段和淒涼的唱腔,如一旁觀者,冷眼看這人世間,為此段拉出了更高的精神層次:歌女離去,少女嫁人,書生和算命老頭的女兒私奔,昔日人生如夢幻泡影,獨留今日惆悵,真個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可惜的是,老旦只出場一次,這個成功建立的意象,之前沒有鋪陳,此後也沒有再延續下去。該舞劇也巧妙融合了民族舞蹈和台灣戲曲民俗元素,例如舞者們《天上聖母的祭典》中的祭典行列,大家提著貢品籃,耍著竹板,扇子,更有一對「老背少」的組合。

舞蹈的編排上,除了演出小說情節之外,還呼應了葉老以三個主題(「無用的人」、「府城青春夢」、「我的勞動是寫作」)為軸線,講述其人生時的年少回憶之內容。如身著白襯衫藍裙子制服的女學生快活玩耍、遊戲的群舞,展現出葉老記憶中,同學們之間的友好情誼;百貨公司中,舞者們輕快、美麗的姿態,展現出日治時期,葉老的「青春夢」、浪漫情懷;「二二八」事變中,葉老回憶自己和朋友們被迫害時,女學生們戴上頭巾,沉默著上台,槍聲響起,她們應聲倒地,變成了白色恐怖中的受害者,也為葉老那句「文學不只是風花雪月,要反映真實人生」,做了最好的註腳。

整齣舞劇以葉老的小說出發,簡略記錄了葉老一生,以及從他身上所輻射出的時代和歷史,看似並無何事發生,平淡如日常生活,然卻觸動人心。唯一不足之處,是對於葉老作品的傳達,似乎少了一些,舞者們僅僅依照文字字面表演,在限制了身體的同時,多少也限制了觀者的想像力。然而,這齣舞劇,無論是對葉老生平之了解,還是對台灣本土文學的認識方面來看,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葫蘆巷春夢》

演出|雞屎藤新民族舞團
時間|2014/12/28 14: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舞劇的範圍內,許春香的編導功力令本作在很多細節上都光彩奪目,但演員台語生疏,錯字百出,讓在這場跨界中本應最能綻放光芒的主體台灣文學,反而馬上異化成為衰弱空洞的符號,只剩餘被朗讀、被引用的功能,而失卻最主要的感染能量。(林育世)
12月
30
2014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