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臻完美的美聲戰士《歌劇之夜》
3月
15
2025
歌劇之夜(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鄭達敬)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4次瀏覽

文 林鄉雨(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卓越的美聲技巧,戰勝疾病的侵擾

筆者在男高音尤納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來臺演出前,便聽聞他因為重感冒,在香港的演出因此被迫取消了一場。帶著一絲擔心進入音樂廳,依然屏息期待著他的演出。他一出場便演唱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歌劇《托斯卡》(Tosca, 1900)中,經典的男高音詠唱調〈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他英雄式穩健溫醇的音色,配上極其到位的咬字,以極致細膩的詮釋,完美地呈現了男主角卡瓦拉多西(Cavaradossi)的繾綣深情。他的演唱讓人完全忘卻了考夫曼正在疾病的煎熬中。而接下來他演唱了威爾第(G. Verdi, 1813~1901)的歌劇《阿依達》(Aida, 1871)中的詠唱調〈如果我是那位戰士……聖潔的阿依達〉(“Se quel querrier io fossi!... Celeste Aida”)。在此曲中,考夫曼以嚴謹的美聲技巧,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唱出了精湛的音色,將此曲詮釋得精緻而動人。尤其在抒情段落中,時而以強烈的高音震懾人心,又時而以綿延婉轉的高音弱聲,唱得讓人揪心。他充滿層次的音色轉變,即便在不利的情況下,依然將音樂與情緒掌握得當,真不愧為當今的世界級男高音。

而馬斯卡尼(P. Mascagni, 1863~1945)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 1890)中的詠唱調〈媽媽,這酒真濃烈!〉(“Mamma, quel vino è generoso”),考夫曼以其講究的義大利文咬字,在開頭的幾個小節的演唱,便俐落地顯明了角色的個性。再加上他扎實美聲技巧帶出的聲線,以其十足的戲劇性詮釋,抓住了在場每一位觀眾的心。而上半場的法文歌劇詠唱調,考夫曼演唱了比才(G. Bizet, 1838~1875)歌劇《卡門》(Carmen, 1875)中男主角唐荷西的愛情詠唱調〈妳拋給我的那朵花〉(“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ée”)。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歌劇之夜(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鄭達敬)

全心全人的投入,詮釋精妙優雅

下半場的法文歌劇曲目中,考夫曼則是帶來了馬斯內(J. Massenet, 1842~1912)歌劇《領袖》(Le Cid, 1885)中的詠唱調〈啊!一切都要結束!……主啊,法官啊,父親啊!〉(“Ah! tout est bien fini!... Ô souverain, ô juge, ô père”)。相較於上半場的《卡門》,此曲演唱得更為精緻通透,他的詮釋情緒飽滿,只可惜在一處中音域的音符上,出現了狀態不佳的小破音。若要比較考夫曼這次義大利文與法文的歌劇曲目;筆者認為,這次義大利的曲目演唱更勝法文曲目,考夫曼他完美展現了傳統美聲中的一項獨活技術:「覆蓋」(cover)。這個技術精在能夠潤飾不同聲區的聲音,以達到音色統一的效果。更因此能夠唱出極為完美且圓滑的長線條,音色溫潤而不尖銳。尤其在演唱狀況不佳的狀態中,這項技術也能在有限的條件下,遮掩聲音中的瑕疵。但相較之下,考夫曼的法文曲目則似乎處理得更為謹慎,聲音位置又更為集中,並且用了更多控制聲音的方式去演唱,不知是否是因為語言上母音的差異,加上感冒狀況不佳,使得他在今晚法文曲目的演唱中偶有一些小失誤。

而音樂會最後的兩首義大利歌劇選曲:一是喬大諾(U. Giordano, 1867~1948)的歌劇《安德利亞.謝尼葉》(Andrea Chénier, 1896)中的〈眺望蔚藍的天空〉(“Improvviso”),他的演唱就相當的自由,充分展現他迷人的音色與深情的詮釋。今晚最後一首演出的普契尼歌劇《杜蘭朵》(Turandot, 1926)的詠唱調〈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台下的觀眾明顯感受到考夫曼身體上的不舒服,和他用堅毅的意志力去控制幾次咳嗽的衝動,但如同美聲戰士的他,從第一首歌曲到最後一曲的這首可謂難中之難的男高音經典名曲,他沒有絲毫的保留,用他的全人與全心去演唱,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國外評論所言:「全心投入每一個角色,讓觀眾深信這就是他最後一次演出該作品」(法國《Telerama》周刊)。而最深刻動人之處,便是當他演唱到〈公主徹夜未眠〉中的合唱段落時,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的團員們,相當有默契地輕聲哼唱出合唱旋律,所有的美好凝結於當下,即便最後的高音出現了明顯的破音,在那樣的氛圍下,現場的觀眾均報以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在觀眾們的熱烈回應聲中,生病的考夫曼依然熱情地以三首安可曲獻給臺灣觀眾:歌劇《托斯卡》的〈今夜星空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卡迪羅(S. Cardillo, 1874~1947)〈負心的人〉(“Core n’grato,” 1911)和德.柯斯提(E. De Curtis, 1875~1937)的〈勿忘我〉(“Non ti scordar di me,” 1912),在這三首誠意滿點與音色醇厚的歌聲中,結束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歌劇之夜(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鄭達敬)

TSO與指揮約亨.里德展現令人驚豔的音樂

今晚TSO的表現,是筆者幾次聆聽歌劇或是聲樂音樂會中,最令人驚艷的一場音樂會。在德國指揮約亨.里德(Jochen Rieder)線條清楚的音樂處理下,讓人聆聽到樂團前所未有飽滿而潤澤的音色,可說是一次相當成功的演出。在一開始貝里尼(V. Bellini, 1801~1835)歌劇《諾瑪》(Norma, 1831)序曲,小號與銅管之間有著完美的配搭,演奏令人耳目一新。到了法國作曲家吉霍(E. Guiraud, 1837~1892)改編的第一、二號《卡門組曲》(Carmen Suite No. 1 & 2, 1882/1887)時,TSO在此段演出中展現出豐沛的聲音色彩,聲響層次分明,器樂分部間有著其佳的搭配和默契。而接下來的管弦樂名曲《鄉村騎士》的間奏曲,雖然已經被演奏過無數次,但今晚他們的音樂如同夏夜的月色,靜謐中蘊藏了溫潤的光彩,不過份奪目卻沁入人心。下半場威爾第歌劇《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 1862)中的樂團演奏段落,在指揮約亨.里德精準清晰的樂句分段處理下,TSO華彩絢麗地登場。而馬斯內選自神劇《聖母》(La Vierge, 1880)的〈聖母最後的沉睡〉(“Le dernier sommeil de la Vierge”)中大提琴的獨奏片段,其音色間透著一股脫俗的苦澀,令人印象深刻。另外普契尼歌劇《修女安潔莉卡》(Suor Angelica, 1918)的間奏曲,更是展現了TSO是一個多彩而合一的樂團,讓人聽了好不過癮。

如歌的TSO與美聲戰士考夫曼,用他們最真摯熱烈的那份愛音樂的心,不僅僅是讓人沐浴在音樂的美好之中,更是給我們音樂人上了一課,不論任何時刻或是任何狀況,技巧深厚的功夫底子,更是可以抵擋諸多身體上的不適。在音樂中或是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要不時地回到原點去找回初衷。看到名聲樂家考夫曼,這個當今全球最頂尖的男高音,這個把每一次都當成最後一次而唱的聲樂名家,即便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依然用老道的經驗與熱烈的精神去完成演出。面對音樂抑或是面對人生,我們是否也能夠有這樣的專注力與對追求完美的心呢?謝謝TSO和男高音考夫曼,這一夜,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與充滿深度的感動。

《歌劇之夜》

演出|尤納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約亨.里德(Jochen Rieder)、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25/02/26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