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安生─音樂劇《搭錯車》
7月
14
2023
感謝授權劇照:飛人集社劇團|台南人劇團|四把椅子劇團|人力飛行劇團/設計:王景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2次瀏覽

文 郭璉謙(南臺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原著是種情花毒

原著與改編難免陷入一種宿命糾葛──較勁,從鳥瞰到蟲視。音樂劇《搭錯車》同樣難逃此糾葛,於是在盛讚之虞,也引來閱聽眾唇天口地評高下 。【1】

對於閱聽眾,原著可能是種「情花毒」。金庸《神鵰俠侶》創造出「情花毒」──情花莖上遍滿小刺,被刺者一旦對思念之人動情,便會內心劇痛。若中了原著的情花毒,因愛深責切,對改編不盡滿意,乃至心痛。《神鵰俠侶》的情花毒,有斷腸草可解;原著情花毒,斷腸草難尋。因此,在觀看音樂劇《搭錯車》,時時提醒自己,這是《搭錯車》的平行時空版,切莫陷入電影版的經典印象並觀想雙方差異。

血型不符的劇配歌

全劇採用綜藝節目很常使用的劇配歌(且要有舞群),但正如《大家都想做音樂劇!》中的第二道選擇題「Jukebox或是原創歌曲」所揭示的窘境──歌曲選定與人物設定、劇情鋪述,是否有扞格之處?這在《搭錯車》中幾首原創歌曲不成問題,如〈鬥〉、〈天后與玩偶〉、〈其實你並不需要我〉、〈最後的晚餐〉,與人設、劇情捏合恰當,而〈我曾擁有過〉、〈搭錯車〉的肺腑之語、曲韻之情,足可傳唱。

與之相較,選配電影《搭錯車》與叮噹的經典唱曲,有時因血型不符,與劇情相斥,如亞叔與芝蘭合唱〈牽手〉,但此前二人情愫未見鋪述,反成為唱〈牽手〉而編排的劇情,加上亞叔忽然一句「我知道妳一直對我很好,可是我不能對不起阿明他爹啊」,徒增尷尬。阿美〈酒矸倘賣無〉唱到「雖然你不能開口說一句話」,但亞叔分明善於用口說/演唱吐露情意,實在突兀。最顯而易見的血型不符處,即是阿美夢想摘星的堅持,搭配〈離家出走〉、〈親人〉、〈一樣的月光〉、〈我是一隻小小鳥〉,讓阿美的人設轉向大家都需要成就她的任性,然後又抱怨自己不夠幸福。此外,歌曲與演出場景恐會幻化另類遐想,如時君邁與阿美雨中對談,一曲〈請跟我來〉及其離場姿態,以及當亞叔去世後,身著白衣在高處登場,全場大唱〈感恩的心〉,皆有種難以明說的怪異感。

最大公約數

上述問題,在綜藝節目常用的劇配歌,早已斑斑可見,然《搭錯車》透過高明的製作策略,將之極致縮小,並尋求最大公約數。首先,模糊時空,讓海內外各年齡層的觀眾不會產生時空隔閡,不須背景知識,即能快速進入劇場氛圍。其次,廣納叮噹、陳乃榮的粉絲,以及慕名《搭錯車》或是好奇改編的閱聽眾,藉此帶動票房。最後,也是至為重要的策略,即是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歌曲,儘管明知血型相斥,但能滿足視聽娛樂、牽動觀眾情緒才是上上籤。多數人不在意歌詞與劇情的黏合度,只要動聽即可,最好讓觀眾落淚、口耳相傳,畢竟散戲後,觀眾放大歌好聽、戲動人、演技佳,但會縮小劇情脫落(阿美身分被揭穿後,如何發展?)、配歌突兀。

火宅安生

然而,欲在火宅安生,沾得法水,得依賴此等最大公約數發揮效用。

《搭錯車》以一首開場歌〈我曾擁有過〉,經由劇中七位主要角色輪番獻唱,概括各人故事;同時,〈我曾擁有過〉也為全劇立定主軸──「不是命運的對手」、「為何幸福變成一錯再錯」。全劇鋪述各人的努力、奮鬥與忍耐,試著抓住夢想與幸福,不論是想安於現狀(如阿明),抑或渴望摘星(如阿美、時君邁)、乃至力拼翻轉(如沈妮)。但試圖「運命」偏成「命運」,選擇未必帶來好的轉變,奮鬥未必符合期待,還勢必有所犧牲,阿美與沈妮是很好的參照組,前者放淡親情愛情與友情,後者奉獻肉體與降損名聲。

全劇角色有個共通點:回顧美好過去、瞻望明亮未來,現在卻是火宅人生。劇中沒有人是快樂的,全被命運推著走,誰都無法掙脫,「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吶喊全然無用,反而悵嘆「長恨此身非我有」。或許是因為抵擋不過命運的無情輾壓,才能榨出悲情苦油,故當阿美認真面對內心缺憾、亞叔終結艱苦人生,接引〈酒矸倘賣無〉與〈感恩的心〉,演繹文學是苦難的化身:劇中人物不服膺宿命,但即使拚搏也不是命運的對手,可人生啊就是這樣,錯過一班又一班的列車,日子終究得過下去。

於是,閱聽眾在曲終之際流下共鳴甚或懺情的淚水,身處火宅,仍祈安生,而《搭錯車》就這麼口耳相傳,並開到第34站!

註釋

1、如許天俠〈悲劇身影的時代淘洗:《搭錯車》〉,20180727,表演藝術評論台。文中提及「音樂採取事前預錄方式處理,透過喇叭傳送,音質略顯乾扁」,這還是得回歸演出場地,我曾於高雄衛武營歌劇院觀看《搭錯車》,聲音飽滿乾淨又貼耳,但本次於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觀看時,反覺得音樂聲量過大且渙散。

《搭錯車》音樂劇

演出|相信音樂
時間|2023/06/25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