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澄淡精緻的古風《長生不老的秘密》
10月
29
2015
長生不老的秘密(九歌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1次瀏覽
謝鴻文(專案評論人)

九歌兒童劇團創團團長鄧志浩(現任「只有偶兒童劇團」藝術總監),在九歌兒童劇團屆滿28周年之際,也是他個人60歲生日之時,回歸九歌兒童劇團許願為孩子創作一齣「樸拙優雅」的兒童劇。這至美的心靈,美麗的承諾,具體兌現在舞台上的一切,確確實實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創作者反璞歸真的生命理型,依此信仰為準則,在《長生不老的秘密》這齣戲中實踐的淋漓盡致,情韻深長動人。

這齣戲不論外在形式或內在意涵,可以說是在中國古典美學精神中開展出來的。例如水墨繪圖屏風般的佈景,簡淨淡雅點綴在舞台上,再加上泛黃的燈光投射,展陳出一種若隱若現不直露的意象;而這種若隱若現的含蓄屬性,不僅表現於舞台設計,也見於情節和情感的鋪陳,例如皇帝征戰勝利歸來,他與皇后相見肢體間的互動,綺衣羅衫相親,沒有過多纏綿交觸,委婉不迫,多在眉眼間傳遞情致綿綿無盡。

又如皇帝從天神那得來長生不老的秘密──隱身衣,第一次在森林使用它,逃過一劫,卻失去了心愛的白馬。緊接著第四場,皇帝和皇后遊賞花園,但湖景雖秀麗,皇帝仍心懷拂鬱,尚未從喪失愛馬的悲傷中抽離,那是一種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傷感瀰漫,透著幾許《牡丹亭•驚夢》中「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烟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的感嘆,那杜麗娘的感嘆,嘆韶華消逝,卻直至二八年華才目睹後院奼紫嫣紅開遍,被消磨的不僅是時光,還有多少情性的自主權利。而《長生不老的秘密》一劇中皇帝的感嘆,不止是時光流去思念傷感仍在,更已隱隱洩漏對天意命運無法掌握的無奈,才能為第三次死神上門來做出的決定轉折埋下伏筆。

皇后為安慰皇帝,唱歌解心煩,吸引湖裡紅魚游來。紅魚其實是死神的化身,再一次要來奪皇帝的命,皇帝皇后夫妻倆和轉化人形的紅魚搏鬥,透過精心編排的舞蹈,典雅流轉,沒有誇張扭動的身體,反而是以紅魚下裙可以拉伸的彈性布輔助,一層一層做出慌張、痛苦、及至被吞噬殞滅的掙扎,內在情緒張力湧動,更勝直接大動作肢體的舞蹈裸陳。

同樣是有舞蹈的幫襯,皇帝與士兵在戰場和敵人的殺伐打鬥,完全採用慢動作表現,那當下不見強烈、快捷的殺戮氣息,演員的身體已不再是功能性的身體,而是在舞蹈中的審美身體,因為動作之慢,才能將每一動作分解的清清楚楚,刀如何上揚,身體如何閃躲或抵擋,全被柔軟美化後辨分明。在普遍講究聲光刺激,所有動作都要誇大做足做滿的台灣兒童劇場表演中,這樣的編排真的是不同流俗,完完全全呼應著「樸拙優雅」的創作理念。

我認為這齣戲每一個部門設計環節,乃至演員的表演,都接近無可挑剔的契合導演「樸拙優雅」的美學觀。前面已列舉過一些例子,我們還可以再從偶的設計來分析,戲中的馬、紅魚、死神原型都是用竹架為骨構建,紅魚、死神還有罩上若干外衣,紅魚更像一盞燈籠發光絢美,但在竹之本質構成下的造型的確是樸拙優雅的;至於馬的造型,更是完全赤裸裸的竹架而已,簡單卻不失生動,換言之,物象之樸拙,可是只要轉化運用恰當,拙而奇、拙而巧的審美效應依然可以產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齣戲的戲偶設計孫成傑(現任「偶偶偶劇團」團長),同樣是九歌兒童劇團創團元老之一,他和鄧志浩的回歸參與製作,更讓這齣1996年演出過的經典舊戲,多了幾分薪傳的意味。台灣兒童劇場的創作從來不乏新人加入,但最欠缺的正是這般誠摯為孩子做戲的藝術理念可以在同一個劇團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九歌兒童劇團能屹立不搖28年,這齣戲能雋永有味相傳,全都是靠著這份精神聯繫。

再看見演員服裝呈現的唐代風韻,不禁想起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論詩崇尚「自然」的意境生發,要能「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得易貧。」更在《與李生論詩書》裡讚揚王維、韋莊的詩是「澄淡精緻,格在其中」,從1996年的《皇帝的願望》至今天的《長生不老的秘密》,亦可說是一種「如瞻歲新」,表現手法有異,但內在精神仍傳承著古風。這齣戲的說書形式攸關著此美學觀念的印證:從頭到尾都在右舞台前說書的鄧志浩,他的說唱情緒跌宕起伏,真情流露不假作,用月琴但唱唸以國語,隨順自然不強造,絲毫不影響曲詞與旋律的韻味。加入頌缽的現場演奏,更把音樂的精神提升至宗教靈性的層次,平靜觀照著這個故事嚴肅的生命無常議題。

生命無常的深遠意義,能不能振盪至孩子心裡,其實我們不用急著想從孩子身上知道答案,還是回到戲尾聲想想小王子登基當皇帝後,他能從父王、母后都不在世的巨大悲傷中振作,以清脆笑聲俯瞰臣子時,珍惜當下的心境已自然體現,我們不也是應該如此讓孩子理解生死往復循環之後,學習珍惜當下的道理呢!

《長生不老的秘密》

演出|九歌兒童劇團
時間|2015/10/25 14:30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
若說「有真與有真」同名同姓有其心理分析之暗示,戲一開場倒是開宗明義點出心理治療的場景設定。兩位有真實際上是以三十多歲的年紀換上國中制服,回溯國中時期之記憶。換句話說,兩人是以成人身分,重新面對帶著創傷走到青春期的自己——再度呼應此劇重點並非性侵事件本身,而是受傷的人生如何繼續向前。
3月
20
2025
以笑話形式呈現的這段劇情,其實正直指了本齣戲劇的主題:也就是關於「相信與否」的哲思。或許,人們只是需要相信(信仰)才能生存下去,事實真偽未必是最重要的存在。
3月
15
2025
這次龐大艱鉅的跨國合作任務,難掩將原生脈絡硬生生移植於台灣官方場館的文化不適應症,但最終仍皆大歡喜地滿足觀眾登台慾望。但當我在台下看著似曾相識的「觀眾飆舞」橋段時,已不確定自己是在看小事製作還是街頭現實(Rualité)的節目。
2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