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運用傳記學及一種類似於記憶術的方式,形成抽象概念的傳遞。林爽文,在這場演出裡,彷彿成為一種對於「反抗」的命名,經由這個「反抗」,作品提醒我們識別歷史書寫的立場和對象、受壓迫的實感,以及從中產生的思考、內在力量的追溯。
關於主角的生平交代,與其說依循線性時間軸,更是通過意義建構的遞進程序,猶如研究論述的取徑。開場,表演者對主題姓名的單純提問,預設歷史人物「林爽文」於當代的陌生痕跡。演出段落之間,刻意以投影顯示的各個標題,既近似紀實報導的單元效果,更像是指明思路的章節導引。改編自田野史料的敘事,從身世之謎進入秘密結會(天地會)的社會脈絡與個人軌跡,再參照乾隆朝廷的平定命令、西拉雅族尪姨金花的參與起義,逐漸由宿命般的傳奇,最終朝向反思式的獨語。
此外,時而跳脫故事情境,並且針對人物、事件進行推敲或質疑的橋段設計,如觀眾即席採訪、表演者幕後陳述,或是模擬研討會專家講評等手法,突顯出史觀建立的片面化與偶然性。連同當代社運(太陽花運動、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等)的置入,營造一種時空跨越的共鳴。史話軼事鏈結的劇情,遂與現實批判產生張力。作為主題的人物誌,不止於再現英雄的時空,更讓演繹本身催生觀點,因而呈現出後設作品(metafiction)的特性,宛如訴求觀者自我意識的覺醒。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 KEN)
民俗元素的生機創新
一種仰賴想像而進行的記憶,於此成為重訪歷史的途徑。戲劇詮釋結合舞蹈演繹,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意象與流動場景,並進一步將情節構思與純感性體驗之間的連繫與觸動,託付給舞蹈本身開啟的聯想與情境。尤其,全場幾乎皆以群舞形式描繪單一人物的生命,無論是否化身為具體的角色,表演者共同傳達的特定場景,如比擬乘船渡海的身體交疊晃動,傳聞雀鳥相隨的伸臂揮舞繞行,宛若囚徒受縛的齊排下跪掙扎等姿態、走位、隊形,或是結合影像,營造出有如透視主義式背景的爐前祈拜、林間匍匐等情景,於場中喚起凝聚力,並為消逝的曾經,留下印記。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 KEN)
表演藝術與特定歷史接軌的企圖,因而經由形像的喚起與再次賦予,展現出新的生機。一如多樣民俗元素(南北管、儀式、符籙、石頭公、服裝、身段等)的運用,融入音樂、造型、道具、影像、動作設計的編作中,在如同單元性的連串節目裡,呈現出活潑、鮮明、多變甚至時尚的風韻,讓記憶的運作,成為一股持續的能量和活力。
到底,作品的目的似乎不在於效率地闡釋一場未竟的革命,甚至賦予其絕對性的價值或意義,而是讓這段模糊的歷史及其引發的迴響持續發生效應,如根莖般蔓延,然而亦不忘對所謂的歷史真相產生質疑。生命,並不透過實質成敗來斷定。結尾處,藉由投影文字言及的抗日農民余清芳,就像一則回應,並連結於作品英文名稱(The Event: Lîm Sóng-bûn and his Followers)中關於相繼者的意義,透露反抗的即將來臨。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1/12/18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