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處透光的人生舞台:2022逆風計劃《赤子之心》
9月
01
2022
赤子之心(差事劇團提供/攝影張育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1次瀏覽

楊美英

坐在大禮堂形式的空間中,讓人聯想起學生時代集會聽講的身體經驗。鏡框式舞台上已經陳設完成:白色大天幕投影了今日演出活動的標題,並於觀演時提供表演內容的文字訊息;舞台左右兩側各有兩個高矮不一的門框,是主要的裝置設計,也成為後續表演過程中的重要道具,並產生可能的視覺象徵意義。

這是一場限定觀賞對象的表演。觀眾席大致為三類參與者:2022逆風計劃戲劇工作坊學員們的家屬親友、勵志中學教師與法務部、教育部等相關長官、接獲邀請並事先登記的觀眾們。在走入演出所在的中正堂之前,我們必須先經過鐵門管制,交出個人的手機、包包等。觀眾所在的校園,最早原稱「臺灣省立彰化少年感化院」,六十餘年來歷經多次名稱與機關體制的變革,至2021年正式改制為矯正學校「勵志中學」【1】。即將登場的演出,乃是所謂本年度「逆風計劃」【2】經過為期半年的戲劇工作坊產出的成果【3】。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與傷

演出開始。從後方傳來沉緩柔美的歌聲「妹妹背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一名少女自彈吉他自吟唱,行經觀眾席的中間通道,燈光一路隨她走上舞台,啟動整場的「序章」;工作坊的少女學員們穿梭、流動於舞台上,先後輪流、疊聲說著:「我是誰,我在哪裡,要去哪裡,我身在何時?我在尋找,我想追尋,我想追尋⋯⋯我以為⋯⋯相信我吧,我以為,我是值得被愛的」【4】


  赤子之心(差事劇團提供/攝影張育瑋)

如是的提問,可說貫穿了整個作品,也可說是大多素人戲劇培力常見的起始點;是以筆者長期觀察的重點在於,每一次不同的社群成員通過藝術介入的計劃實施,如何於期末成果類型的舞台上完成「融入現實生活之素材」,簡言之,她們將會以什麼樣的身體表演美學發展,會選擇什麼樣的故事予以再現、重組、甚或拼貼、變形,進而從中展現劇場藝術行動為成員帶來了什麼改變(或是蘊藏未來可能改變的動力)。

《赤子之心》的節目單列出五段表演文本:序我是誰?、第一章我的家庭真⋯⋯、第二章沒有靈魂的世界、第三章手中線…、第四章英雄的冒險旅程。整場以詩意的風格,表達了這群年輕孩子們內心的痛苦與期待、關於過往的創傷和困惑等,如安排一個女孩持續以陶笛吹出熟悉的旋律「我的家庭真可愛」,旁邊幾個女孩以肢體動作和少許語言對之進行挑釁或笑弄,形成讓人有感的反差。

除了運用簡易的童謠,藉以傳遞戲劇角色的心情,同時也運用大量表述內心世界吶喊的語言,如第二章,表演者邊移動著舞台上的木框邊大聲說著「如此渴望、害怕失去⋯⋯找不到一條回家的路、追尋/孤獨⋯⋯流浪⋯⋯」【5】,在全篇編劇不做(或者也是不宜)精確情節敘事的前提下,達到表演企圖傳達的訊息,以及舞台表演的渲染力。

筆者以為,這個呈現的表現形式應可歸類小劇場美學風格,簡易的舞台和道具,焦點在於工作坊學員的身心開發與共同完成;或許場上的表演語彙,如某些肢體動作、口白帶有幾分生澀,但整體的表演能量相當飽滿,適切的映射出此次戲劇培力計劃的階段性成果。一如序章的最後,由大家一起捧接一名少女猛然向後傾倒的身體,不僅給了當下她的心聲「我以為,我是值得被愛的」一個表演上的回應,更是一個有力的舞台調度,同時間筆者感覺到這也是劇場活動開發團體動力「信任遊戲」會有的畫面。


赤子之心(差事劇團提供/攝影張育瑋)


雙方同在的溝通與對話

在大約五十分鐘的觀演過程中,許多時候因著台上表演者的青春臉龐所訴說的話語、及其透露的某種生活遭遇的嘲諷、挫折、拋棄等暗黑經驗的輪廓,讓身為觀眾的我感到心痛、同悲,特別是第三章手中線⋯⋯。

「手中線⋯⋯」該場,除了原工作坊學員,還增加了從觀眾席走上舞台的四位表演者,分別以姊妹、母女、勵志中學輔導員、本次演出製作人鍾喬的立場,一邊推動舞台上的四道木框,一邊說出對應其身分背景的話語,殷殷切切的勸解和叮嚀、祝福;這四人顯現孩子們身處於家庭社會架構中重要的人際關係,同時隨之也可能存在的僵持、緊繃、誤解、期待、壓力⋯⋯在展演的此刻,雙方同在!而且,透過舞台上的互動,似乎也做到了原本真實生活中不容易出現的溝通、對話。

對於台上的年輕女孩們,在表演中,與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進行了真實的情感交流;而對於台下觀眾席間的學員親友,或許也正在通過他人的表演而有自我凝視、反思的歷程。當時即使自己努力保持客觀理性,仍不免感動而眼眶濕潤,也看到了台上台下都淚光閃閃,一齊聽見這場收尾的話語:開門吧!孩子,加油!


  赤子之心(差事劇團提供/攝影張育瑋)

在這個舞台上,來自現實世界的故事已被轉化為表演文本的基底素材,但舞台不可能等於現實,角色的真實或是情節的真相,亦非必要重點。那麼,筆者相信,對於這場戲劇培力計劃期末成果而言,完成了劇場藝術行動的這群年輕孩子們,在舞台上執行自我展演/扮演他人的時刻,或許開始感覺到對自我身心表達能力的成長與信心,要多過於作為一個演員的角色表演意識。接下來,筆者期待的是,在這段劇場排練、身心開發的限期計劃之後,能否一如最後一段所演,少女學員們可以結束被壓制在白布下的扭曲、掙扎,可以站起、慢慢摘下遮去臉龐的面具,伴著學員小溫的創作樂曲,帶著自主/主體改變的意念、決心,面對這個世界的觀看,自許「把壞的故事,留在回憶裡沉澱」【6】。

筆者認為,通過生命敘事與劇場身體書寫,李秀珣導演的《赤子之心》,其發展與實踐歷程,為這群少女們打造了一個可能會讓人生透光的舞台【7】。


註解:

1、參見勵志中學官方網頁「歷史沿革」https://www.chr.moj.gov.tw/15824/15826/15838/1035607/post。相關敘述如下:本校創設於中華民國45年9月16日,原稱「臺灣省立彰化少年感化院」,隸屬於臺灣省政府社會處,48年改稱為「臺灣省立彰化少年輔育院」。70年7月1日改隸法務部,並定名為「臺灣彰化少年輔育院」,民國100年1月1日因應法務部矯正署成立,機關改隸,全名更為「法務部矯正署彰化少年輔育院」,民國108年8月1日因應改制矯正學校成立之準備,設置「誠正中學彰化分校」,民國110年8月1日正式改制為矯正學校,全名更為「勵志中學」。

2、參見紀慧玲文章〈飛越第五面牆吧!《迷途羔羊》、《緊急出口》〉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1189。相關敘述如下:此系列活動,可追溯及2016年差事劇團首次進駐誠正中學(青少年感化教育場所),帶著十一名校生進行五個月戲劇工作坊,自2017年開始,正式以此為名:「逆風計畫」,差事第三次協助誠正孩子演出《緊急出口》。2018年也同步擴展到彰化少年輔育院,在「逆風計畫」與差事團隊陪伴下,彰輔孩子(女孩)同樣同步演出第一部戲劇作品《迷途羔羊》。

3、為期半年的戲劇工作坊,差事劇團的工作團隊與校方輔導老師等,以及該校的16位學生共同討論發展表演文本,而且演出人員尚加入部份學生之家人及班級教導員,完全融入現實生活之素材。參見勵志中學官方網頁「最新消息」https://www.chr.moj.gov.tw/15824/15956/15958/1199779/post(發布日期: 111/8/23)相關敘述如下:本校與差事劇團曾於2018年《迷途羔羊》、2019年《囡》、2020年《那個她,那個我》合作演出,故今年再度邀請該劇團的團隊入校,進行為期半年的戲劇表演教育,課程包含身體訓練、自我探索、故事採集、劇本發想、排練等單元。《赤子之心》之編劇與演出方式,不同於一般戲劇,劇本由劇團與本校參加演出的16位學生共同討論決定。演出人員尚加入部份學生之家人及班級教導員,完全融入現實生活之素材。

4、此處所引表演內容使用的文字,來自個人觀演過程的隨手速記,僅供本文討論參考,並不等於演出團隊的劇本。

5、如上。

6、如上。並略補充在表演者困在白布下的掙扎一段之前,觀眾聽到了一段她們的心聲「如果重新來過,我想追尋,追尋那個……不畏懼世界,多少風雨……」

7、關於導演李秀珣對於「逆風計劃」的工作理念,可參閱 〈劇場-面對世界的身體部署與行動姿勢〉《人間思想》26期(2021/8/1)頁229-258。

《赤子之心》

演出|勵志中學、差事劇團
時間|2022/08/19 14:00
地點|勵志中學中正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劇行動的介入,代表我們的同情,不應該僅止於情感的支持,而是從自我的改變、解放開始,拓展我們對個人生命、家庭、親職、教育、價值、未來的多元想像,是不是真能尋回「赤子之心」,我不確定,但,持續探索冒險,才是重要。(陳正熙)
9月
01
2022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