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氛圍中,諧趣的傳統《狡兔三哭》
4月
10
2023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33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不貳偶劇的《狡兔三哭》沿襲去年(2022)《三人成唬》的生肖命題,以兔子為主題,將〈因幡之白兔〉、〈咔嚓咔嚓山〉與〈竹生島〉作為主要發想,同時結合熟知的兒歌、諧音,與近一年間的時事哏,將原本比喻人善於風險管理、其後引申為形式狡詐的「狡兔三窟」,轉化成為在生活夾縫中各種求生機趣的日常小品。

雖是偶戲與落語的跨界演出,未見常見的彩樓並不意外,但演出空間布置的是以花布與古著建構成的兩層空間,第一層空間擺放小台,為落語師戴開成的表演空間,其上的第二層則為偶戲的表演空間,從空間上來看,職司分明,兩種演出形式相輔相成,落語師講述整體故事,而偶戲則成為故事中的內在敘事,強化細節與角色間的互動。

對臺灣觀眾而言,落語並非常見的表演藝術,加之主要故事內容亦非大眾熟悉的日本童話與神話,因此要如何「在地」,則形成另種考驗。而從空間布置的花布與古著,以及落語師身穿大紅家居服裝、雙手冗掛著三色茄芷袋,則有一種這是身處在市場一隅,既是講述故事、卻也透過故事中的諧音與時事哏批評時政(例如以母鱷魚諧音某資深媒體人、用身分騙取選票的政客等)。這些諧音時事哏自可隨時空替換,然從整體演出氛圍而言,街談巷語作為日常,人人都可言談、並會心一笑,從而帶出落語自身的諧趣,以及故事流傳的通俗性質,多方面地讓落語演出與日本故事在地化。

且此種市場的日常感,也透過繪師方志偉化身為闊葉林保育協會理事長,頭戴宮廟鴨舌帽、身穿「老屁孩」T恤,講述狸貓的生物特性,也帶領著觀眾一起用準備好的葉片變魔術,笑鬧之中,兼有倡議與賣藝兩種尋常可見的生活風景,惟因將日常變得不尋常,才能夠引起觀眾的歡笑。

至於偶戲的部分,由於是新的故事,乍看之下沒這麼傳統,但實際上,偶還是傳統的偶,表演的形式也依循傳統的形式,演出落語段子間,兔子與狸貓間狡詐心機的互動。除了是作為落語表演的內在敘事外,落語表演中也不時看到偶戲在台上補充畫面,如在唱著「羅老先生有塊地」時,動物偶即在台上演出。

因此偶戲與落語表演在本作中相輔相成,偶戲既是故事中的內在環節,同時也是落語表演的外在補充;同樣地,落語表演也不單純只是敘事,也同時具備說書的涵義,兩相映襯,各有特點、卻也不搶風采──若真要說,大概只有因為傳統戲偶較小,在落語師表演的過程中,由於注意力較易集中在落語師身上,加上場景繽紛,稍不留神,確實有可能遺漏偶戲的表演,但仍瑕不掩瑜。

故事本身或如演出自述言「是沒什麼警世味道的童話」,整體演出的輕鬆活潑也確實較難讓人注意到寓言的諷刺性,但,雖說是各類故事集合成的作品,但在現代真的需要將這些故事的寓意,透過演出直接地揭露在觀眾眼前嗎?或許演出本身就是要翻轉寓言故事的作用,同時在演出的最後,利用偶戲翻轉兔子的形象──原來真正狡獪的,正是那隻兔子!突如其來的翻轉,爽利卻又簡單地引起觀眾一笑,未為不可。

《狡兔三哭》

演出|不貳偶劇
時間|2023/02/25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所謂的「跨界合作」並非首次,這已是繼2020跨2021年《戴開成落語:寶船浮世》(鄰人製作)、2022年《三人成唬》(不貳偶劇)後,布袋戲師郭建甫、落語家戴開成(開樂亭凡笑)與繪師方志偉(方尾)三人組合的第三次演出⋯⋯
3月
08
2023
《狡兔三哭》在原先較為平淡的故事中加入時事梗、諧音梗和一些異想天開的無釐頭元素,甚至在段落之間的串場讓繪師身著印有「老屁孩」的衣服,一本正經地拋出帶點尷尬和冷幽默的「胡說八道」,增添另種微妙的滋味⋯⋯
3月
08
2023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