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氛圍中,諧趣的傳統《狡兔三哭》
4月
10
2023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42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不貳偶劇的《狡兔三哭》沿襲去年(2022)《三人成唬》的生肖命題,以兔子為主題,將〈因幡之白兔〉、〈咔嚓咔嚓山〉與〈竹生島〉作為主要發想,同時結合熟知的兒歌、諧音,與近一年間的時事哏,將原本比喻人善於風險管理、其後引申為形式狡詐的「狡兔三窟」,轉化成為在生活夾縫中各種求生機趣的日常小品。

雖是偶戲與落語的跨界演出,未見常見的彩樓並不意外,但演出空間布置的是以花布與古著建構成的兩層空間,第一層空間擺放小台,為落語師戴開成的表演空間,其上的第二層則為偶戲的表演空間,從空間上來看,職司分明,兩種演出形式相輔相成,落語師講述整體故事,而偶戲則成為故事中的內在敘事,強化細節與角色間的互動。

對臺灣觀眾而言,落語並非常見的表演藝術,加之主要故事內容亦非大眾熟悉的日本童話與神話,因此要如何「在地」,則形成另種考驗。而從空間布置的花布與古著,以及落語師身穿大紅家居服裝、雙手冗掛著三色茄芷袋,則有一種這是身處在市場一隅,既是講述故事、卻也透過故事中的諧音與時事哏批評時政(例如以母鱷魚諧音某資深媒體人、用身分騙取選票的政客等)。這些諧音時事哏自可隨時空替換,然從整體演出氛圍而言,街談巷語作為日常,人人都可言談、並會心一笑,從而帶出落語自身的諧趣,以及故事流傳的通俗性質,多方面地讓落語演出與日本故事在地化。

且此種市場的日常感,也透過繪師方志偉化身為闊葉林保育協會理事長,頭戴宮廟鴨舌帽、身穿「老屁孩」T恤,講述狸貓的生物特性,也帶領著觀眾一起用準備好的葉片變魔術,笑鬧之中,兼有倡議與賣藝兩種尋常可見的生活風景,惟因將日常變得不尋常,才能夠引起觀眾的歡笑。

至於偶戲的部分,由於是新的故事,乍看之下沒這麼傳統,但實際上,偶還是傳統的偶,表演的形式也依循傳統的形式,演出落語段子間,兔子與狸貓間狡詐心機的互動。除了是作為落語表演的內在敘事外,落語表演中也不時看到偶戲在台上補充畫面,如在唱著「羅老先生有塊地」時,動物偶即在台上演出。

因此偶戲與落語表演在本作中相輔相成,偶戲既是故事中的內在環節,同時也是落語表演的外在補充;同樣地,落語表演也不單純只是敘事,也同時具備說書的涵義,兩相映襯,各有特點、卻也不搶風采──若真要說,大概只有因為傳統戲偶較小,在落語師表演的過程中,由於注意力較易集中在落語師身上,加上場景繽紛,稍不留神,確實有可能遺漏偶戲的表演,但仍瑕不掩瑜。

故事本身或如演出自述言「是沒什麼警世味道的童話」,整體演出的輕鬆活潑也確實較難讓人注意到寓言的諷刺性,但,雖說是各類故事集合成的作品,但在現代真的需要將這些故事的寓意,透過演出直接地揭露在觀眾眼前嗎?或許演出本身就是要翻轉寓言故事的作用,同時在演出的最後,利用偶戲翻轉兔子的形象──原來真正狡獪的,正是那隻兔子!突如其來的翻轉,爽利卻又簡單地引起觀眾一笑,未為不可。

《狡兔三哭》

演出|不貳偶劇
時間|2023/02/25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所謂的「跨界合作」並非首次,這已是繼2020跨2021年《戴開成落語:寶船浮世》(鄰人製作)、2022年《三人成唬》(不貳偶劇)後,布袋戲師郭建甫、落語家戴開成(開樂亭凡笑)與繪師方志偉(方尾)三人組合的第三次演出⋯⋯
3月
08
2023
《狡兔三哭》在原先較為平淡的故事中加入時事梗、諧音梗和一些異想天開的無釐頭元素,甚至在段落之間的串場讓繪師身著印有「老屁孩」的衣服,一本正經地拋出帶點尷尬和冷幽默的「胡說八道」,增添另種微妙的滋味⋯⋯
3月
08
2023
《解離》是一個真誠而不「討好」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既是情感的考驗,亦是理性的挑戰,既是私密的傾訴,亦是公共的對話,在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共同體驗中,印證了劇場兼具的公共性與私密性,也就是劇場的價值。
5月
29
2023
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5月
29
2023
做戲,本來也就是一種填補空白的企圖。但比起填補,《感謝公主》則是打量與顯影了這些空白與縫隙,就算靜止,也是一種行動,讓南管曲音與演員凝練的身體協助冷卻與打亮,同劇中人物一起望斷水遠山遙
5月
22
2023
有別於布萊希特的暴露設備、歌隊敘事等舞台疏離手法,導演湯京哲整合了對於柏拉圖〈理想國〉中地穴寓言想像的舞台設計,透過取消表演、雙面舞台、物件、煙霧和水平燈光設計等巧思,成功阻斷習慣自我投射的觀演習慣;與此同時,光與影二元卻共存的舞台調度,也恢復了實驗劇場早被遺忘的實驗性。
5月
22
2023
創立於2021年的時生劇團,以青少年教育為出發。此次推出劇團二號作《妖怪》,改編自野田秀樹的《赤鬼》。⋯⋯成功另闢蹊徑⋯⋯
5月
22
2023
《ART》中三位演員良好的配合,不管是激烈爭吵或爭吵後靜默的表演,都呈現出生活中應該有的劍拔弩張與尷尬,也正是因為自然的節奏營造出真實氛圍,讓觀眾將焦點更聚在角色的性格,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5月
22
2023
欲言又止的《尋找一個屬於我們的島》只製造了一種「寓言感」,但僅止於「感」,未達「寓言」程度。
5月
1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