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氛圍中,諧趣的傳統《狡兔三哭》
4月
10
2023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15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不貳偶劇的《狡兔三哭》沿襲去年(2022)《三人成唬》的生肖命題,以兔子為主題,將〈因幡之白兔〉、〈咔嚓咔嚓山〉與〈竹生島〉作為主要發想,同時結合熟知的兒歌、諧音,與近一年間的時事哏,將原本比喻人善於風險管理、其後引申為形式狡詐的「狡兔三窟」,轉化成為在生活夾縫中各種求生機趣的日常小品。

雖是偶戲與落語的跨界演出,未見常見的彩樓並不意外,但演出空間布置的是以花布與古著建構成的兩層空間,第一層空間擺放小台,為落語師戴開成的表演空間,其上的第二層則為偶戲的表演空間,從空間上來看,職司分明,兩種演出形式相輔相成,落語師講述整體故事,而偶戲則成為故事中的內在敘事,強化細節與角色間的互動。

對臺灣觀眾而言,落語並非常見的表演藝術,加之主要故事內容亦非大眾熟悉的日本童話與神話,因此要如何「在地」,則形成另種考驗。而從空間布置的花布與古著,以及落語師身穿大紅家居服裝、雙手冗掛著三色茄芷袋,則有一種這是身處在市場一隅,既是講述故事、卻也透過故事中的諧音與時事哏批評時政(例如以母鱷魚諧音某資深媒體人、用身分騙取選票的政客等)。這些諧音時事哏自可隨時空替換,然從整體演出氛圍而言,街談巷語作為日常,人人都可言談、並會心一笑,從而帶出落語自身的諧趣,以及故事流傳的通俗性質,多方面地讓落語演出與日本故事在地化。

且此種市場的日常感,也透過繪師方志偉化身為闊葉林保育協會理事長,頭戴宮廟鴨舌帽、身穿「老屁孩」T恤,講述狸貓的生物特性,也帶領著觀眾一起用準備好的葉片變魔術,笑鬧之中,兼有倡議與賣藝兩種尋常可見的生活風景,惟因將日常變得不尋常,才能夠引起觀眾的歡笑。

至於偶戲的部分,由於是新的故事,乍看之下沒這麼傳統,但實際上,偶還是傳統的偶,表演的形式也依循傳統的形式,演出落語段子間,兔子與狸貓間狡詐心機的互動。除了是作為落語表演的內在敘事外,落語表演中也不時看到偶戲在台上補充畫面,如在唱著「羅老先生有塊地」時,動物偶即在台上演出。

因此偶戲與落語表演在本作中相輔相成,偶戲既是故事中的內在環節,同時也是落語表演的外在補充;同樣地,落語表演也不單純只是敘事,也同時具備說書的涵義,兩相映襯,各有特點、卻也不搶風采──若真要說,大概只有因為傳統戲偶較小,在落語師表演的過程中,由於注意力較易集中在落語師身上,加上場景繽紛,稍不留神,確實有可能遺漏偶戲的表演,但仍瑕不掩瑜。

故事本身或如演出自述言「是沒什麼警世味道的童話」,整體演出的輕鬆活潑也確實較難讓人注意到寓言的諷刺性,但,雖說是各類故事集合成的作品,但在現代真的需要將這些故事的寓意,透過演出直接地揭露在觀眾眼前嗎?或許演出本身就是要翻轉寓言故事的作用,同時在演出的最後,利用偶戲翻轉兔子的形象──原來真正狡獪的,正是那隻兔子!突如其來的翻轉,爽利卻又簡單地引起觀眾一笑,未為不可。

《狡兔三哭》

演出|不貳偶劇
時間|2023/02/25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所謂的「跨界合作」並非首次,這已是繼2020跨2021年《戴開成落語:寶船浮世》(鄰人製作)、2022年《三人成唬》(不貳偶劇)後,布袋戲師郭建甫、落語家戴開成(開樂亭凡笑)與繪師方志偉(方尾)三人組合的第三次演出⋯⋯
3月
08
2023
《狡兔三哭》在原先較為平淡的故事中加入時事梗、諧音梗和一些異想天開的無釐頭元素,甚至在段落之間的串場讓繪師身著印有「老屁孩」的衣服,一本正經地拋出帶點尷尬和冷幽默的「胡說八道」,增添另種微妙的滋味⋯⋯
3月
08
2023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