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一下,有何不可!《狡兔三哭》
3月
08
2023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3次瀏覽

文 洪郁媗(專案評論人)

《狡兔三哭》為由不貳偶劇、落語家戴開成與繪師方志偉結合偶戲、落語和繪畫所帶來的小品。去年,此組跨界團隊配合「虎年」的主題而創作《三人成唬》的新創落語,今年則延續生肖主題,以「兔子」為主角,並以日本民間童話、謠曲為參照,擷取兔子在不同故事中所展現的面相,展現出不同於靈動、乖巧的白兔形象。對台灣觀眾而言,落語不算上熟悉的表演形式,對落語的認識多半來自日式影劇、漫畫作品,但是或許正因落語文化並非源於在地,較少非正統不可的硬性限制和規矩的想像,反之能以更為開闊的胸懷欣賞新編落語和在地創作所構成的作品。

在本次演出五個相互關聯,以兔子為主角的落語中,各個故事中兔子的狀態和其所遭遇的事件可對應到取材的神話,如剝皮的兔子對應到的〈因幡之白兔〉以及從〈咔嚓咔嚓山〉中提煉並改編的老夫妻、兔子與狸貓三者間的角色關係。創作團隊為了故事的連貫與趣味,在原先較為平淡的故事中加入時事梗、諧音梗和一些異想天開的無釐頭元素,甚至在段落之間的串場讓繪師身著印有「老屁孩」的衣服,一本正經地拋出帶點尷尬和冷幽默的「胡說八道」,增添另種微妙的滋味。然而,有些段子似乎顯得太過刻意和重複,使得笑點有些牽強。前三個段落中,這些段子的出現不免使敘事節奏偏慢,在串接兔子的過往經歷和受老夫婦幫助的環節銜接上略顯拖沓,也使結尾試圖將故事線收攏的段落和最後的反轉顯得倉促。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儘管劇情的編排上仍可見斧鑿的痕跡,但落語、戲偶與插畫三者匯融所激盪而成的巧思卻截長補短、相互輔助,為原先較為單薄的情節增添了由不同媒材帶來的可看性。觀眾透過落語家的表情、聲音變化與上半身的肢體語言進入那由兔子為了渡河而贈耳予鱷魚的世界,角色變換和劇情推進全仰賴表演者的一言一行。然而,以聲音向觀眾闡述動態的行為始終有其限制,而布袋戲偶的加入確實讓角色更為生動。也使觀眾更能一窺劇中世界的樣貌。不同於落語以言語所勾勒的想像,偶戲的加入使想像終於落地化為可視的情節,適度地調節了敘事節奏。

個人認為,以檢視小品的角度審視《狡兔三哭》,確實能感受到團隊們在改編與創新方面所下的功夫,亦有些環節起了娛樂效果——風潮正熱的時事梗還是冷颼颼的尷尬幽默皆有可能不小心戳中笑點。少數的美中不足之處在於節奏的編排,我好奇若是割捨較為平淡的段子,作品可否更為輕盈和連貫?在日本江戶時期,落語的功能本在博君一笑,如同大眾娛樂般人人可得。回到現今,《狡兔三哭》其小規模的製作和不強加說教的風格,只求輕鬆一下的特質,確實和落語精神呼應成趣。

《狡兔三哭》

演出|不貳偶劇
時間|2023/02/24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臺灣觀眾而言,落語並非常見的表演藝術,加之主要故事內容亦非大眾熟悉的日本童話與神話,因此要如何「在地」,則形成另種考驗。
4月
10
2023
所謂的「跨界合作」並非首次,這已是繼2020跨2021年《戴開成落語:寶船浮世》(鄰人製作)、2022年《三人成唬》(不貳偶劇)後,布袋戲師郭建甫、落語家戴開成(開樂亭凡笑)與繪師方志偉(方尾)三人組合的第三次演出⋯⋯
3月
08
2023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