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掌中戲?《狡兔三哭》
3月
08
2023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83次瀏覽

文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不貳偶劇創立於2012年,創團人郭建甫師承自國寶級布袋戲藝師陳錫煌,乍看會以為劇團發展將緊緊跟隨傳統技藝的腳步,實則不然。劇團名稱不用掌中戲或布袋戲劇團,而定名為不貳「偶劇」,偶劇二字,似乎就已經說明創立者所期待的劇團發展是更加多元,不會僅將布袋戲設定為唯一路線,或者放在絕對首位。而這點,在進到演出現場,也隨即能感受到。

映入眼簾的不再是傳統彩樓,四周、舞台表演區掛堆著滿滿的古著衣物,舞台分成三層,越靠近觀眾席高度越低,為說書人落語家的表演區,一席坐墊,以及可供其上下場、由繽紛花布所組成的簾子;第二層是當繪師「變魔術」變成戴開成時,得以加入戲偶嬉戲的空間;第三層最高,是布袋戲與戲偶表演的舞台。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所謂的「跨界合作」並非首次,這已是繼2020跨2021年《戴開成落語:寶船浮世》(鄰人製作)、2022年《三人成唬》(不貳偶劇)後,布袋戲師郭建甫、落語家戴開成(開樂亭凡笑)與繪師方志偉(方尾)三人組合的第三次演出。至於跨界合作的成效如何,以下會提到。在此之前,先談一談《狡兔三哭》的劇本與主軸。


諧音與反轉既定印象的趣味

《狡兔三哭》的創作發想與融合,源於日本童話與神話之「因幡之白兔」、「かちかち山」(咔嚓咔嚓山)、以及謡曲「竹生島(ちくぶしま)」三則文本【1】,並且巧妙呼應當今臺灣。

開頭,兔子即因為遇到所謂三急(三級),無意間得罪似乎姓周,名為「croco/coco」(crocodile)的鱷魚,最終被其追殺,掉落懸崖。在得諾羅病毒命懸一線之時,所幸有羅氏夫妻出手搭救。為了報答恩情,兔子協助經營紅蘿蔔田,卻引來狸貓作怪,殺死羅老伯(血蘿蔔/羅伯湯)。兔子因而踏上尋仇之旅,與狸貓展開一連串的鬥智鬥勇,最終兔子偕同羅老太取得勝利。在一切看似圓滿之時,才發現兔子不知何時已與狸貓結盟,兩人繼承羅氏夫妻的祖產。從這條脈絡來看,無論羅氏與狸貓的結果如何,又或是回溯到更久遠以前兔子與鱷魚的對決,兔子都會是最終贏家。

綜上所及,狡兔三窟,本來用來比喻有許多藏身之處或具多種避禍之道,在不貳偶劇的化用下,形成能在瞬息萬變的現世中,找到從容地分散風險的方法。除此之外,《狡兔三哭》引用了許多家喻戶曉的童話與童謠,比如三隻小「兔」、「羅」老先生有快遞等,一方面,觀眾因熟悉而能達到互動效果,一起歌唱;另一方面,劇本在敘事上不須太多刻畫,就能使觀眾理解情境,進而將演出主旨推高到更深一層的深意。以此劇來說,結尾的揭露,完全沒有寓言童話應有的警世智慧,這是一次推翻。

另一個推翻,即:整齣戲貫徹著「狡兔」的設定,比如少了數十條的紅蘿蔔一事,連始終支持兔子的羅老太都不免懷疑,又或是狸貓利用兔子的習性欲嫁禍之。然而,在不斷塑造狡詐的同時,又不斷有想要推翻此一刻板印象的意圖,比如取自「龜兔賽跑」典故之名的「狸兔賽跑」,實則卻是讓狸貓行聰明反被聰明誤之實。

在這不斷地塑造與試圖翻轉刻板印象的過程,顯然是非常成功,因為在揭露之時,底下觀眾反應十分驚喜,甚至當狸、兔說下一個要陷害的對象,就是頭上沒有貼葉子的人時(額頭貼葉子為稍早演出中,繪師與觀眾互動的要求),許多觀眾猛然戴上。如此成功的效果得歸功於落語家與偶戲師精彩且投入的表演,將人物的形象、情節生動地展現出來。


繪師也來入戲,觀演關係的建立

演出開始,有位帶著大包包的遲到觀眾入場,期間鬧鐘、手機響(似乎還有接起來),在親密的觀眾席中,這些舉動妥妥就是惱人的行為。殊不知當第一個小段落結束時,該位「觀眾」竟上台發言,原來他就是繪師本人,突如其來地向觀眾介紹(入戲?)他來自闊葉林保育協會。後來的幾次段落結束之時,他也會上台,以類似科普的方式介紹狸貓,又或是帶動觀眾一起變魔術。


狡兔三哭(不貳偶劇提供/攝影芥末影像)

觀眾一入席即會收到葉子等物件,原來這都是變魔術的道具。所謂魔術,除了劇中的狸貓實際會使用到之外,也是演出、觀眾之間的互動環節,試圖讓觀眾參與,甚至成為演出的一部分。根據現場反應,在繪師的帶領下,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也能感受到隨著演出情節推進,互動氣氛越來越好。

繪師除了身兼場次間帶動觀眾互動的表演者外,偶爾也會回到觀眾席(位於中段位置),現場完成畫作。幸運的我,坐在繪師後面,能夠全覽作畫過程,但是前段一大半觀眾無法窺見,且對於中段以後的觀眾來說,觀眾席與舞台區互搶焦點。當大部分觀眾看見畫作時已是完成品,並未參與過程,那麼現場作畫的效果,以及動、靜態跨界合作間的調和與意義也就失焦了。


笑了之後,是否還有更多?

總結來說,劇本編排巧妙,能看出創作團隊對於現今政治、社會議題的關懷,以及企圖在題材上顛覆偶戲與落語帶給人的既定印象。這些野心很清楚,只是,敘事手法似乎略為發散,且諷刺或者關懷之處點到卻並未加以著墨,使得觀眾雖能掌握大量黑色幽默、諧音梗的意有所指,但卻只是知道、笑笑,然後罷了,略為可惜。

不過,純粹以好看、有趣的角度來看,從觀眾的現場反應就可以知道,《狡兔三哭》精采絕倫。此外,團長郭建甫在過去的訪談中提到,由於傳統布袋戲的觀看群眾十分固定,因而萌生創新改革、開發新(特別是年輕)觀眾的念頭。【2】於是他試圖在傳統與現今中取得平衡,從技法、風格,乃至於做戲思維、觀演關係等,這就是郭建甫所謂的「新古典」,以此從傳統走出新路。【3】在這幾次的跨界合作中,不分男女老少,尤其是現場有約莫三分之一的觀眾都是小朋友,大家整場專注、投入,互動橋段也很活躍,種種表現說明,不貳偶劇跨界的嘗試絕對有意義且有所成效。


註釋

1、擷取自Opentix售票網《狡兔三哭》簡介

2、謝婷婷:〈改革被當亂搞!《不貳偶劇》團長18年走出「布袋戲新未來」:要讓路人都回頭〉。2019。查閱時間:2023年2月28日。

3、林立雄:〈以當代觀點呈現傳統美與純粹 不貳偶劇 另闢「新古典」掌中戲〉,2021;以及,江昭倫:〈郭建甫「不貳」心 走出新古典布袋戲之路〉,2022。查閱時間:2023年3月6日。


《狡兔三哭》

演出|不貳偶劇
時間|2023/02/25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臺灣觀眾而言,落語並非常見的表演藝術,加之主要故事內容亦非大眾熟悉的日本童話與神話,因此要如何「在地」,則形成另種考驗。
4月
10
2023
《狡兔三哭》在原先較為平淡的故事中加入時事梗、諧音梗和一些異想天開的無釐頭元素,甚至在段落之間的串場讓繪師身著印有「老屁孩」的衣服,一本正經地拋出帶點尷尬和冷幽默的「胡說八道」,增添另種微妙的滋味⋯⋯
3月
08
2023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
若說「有真與有真」同名同姓有其心理分析之暗示,戲一開場倒是開宗明義點出心理治療的場景設定。兩位有真實際上是以三十多歲的年紀換上國中制服,回溯國中時期之記憶。換句話說,兩人是以成人身分,重新面對帶著創傷走到青春期的自己——再度呼應此劇重點並非性侵事件本身,而是受傷的人生如何繼續向前。
3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