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國度樂音《天使悅音》
6月
27
2014
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瞧橋文化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54次瀏覽
武文堯(高中生)

舞台微暗,清脆嘹亮的樂音早已迴盪於音樂廳中,甘美、自然,接著,一群配戴木十字架之音樂天使們,踏著堅韌步伐,在熱烈的掌聲中步向舞台。這群來自法國巴黎的學童們,正是名列世界三大兒童合唱團之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Les Petits Chanteurs A La Croix De Bois),以天使般的美聲天籟,享譽世界。特別的是,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是現今極少數使用「無伴奏」(A cappella)技巧演唱之兒童合唱團,睽違九年後再訪台灣,以純真美聲滋育樂迷們。

除了經典的宗教歌曲外,兒童合唱團並非只能演唱宗教音樂,哈利路亞過後,也可以是清恬活潑的午後情意。這次合唱團在演出曲目上,撇開了我們對於合唱的刻板印象,原來人聲是這樣豐富多變,再配上簡單卻得宜之舞台動作,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讓人耳目一新。上半場約十三首小品,從聖樂到藝術歌曲,從鄉村民謠到歌曲會串,短短的幾首歌曲,就已讓在場聽眾心動不已。看著他們身穿白袍、胸前掛個木十字架,音樂天使的美譽真是名副其實;整齊的變換隊形,甚至走下舞台,在觀眾兩旁歌唱,如果天使會歌唱,那麼一定就是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聲音吧!

舉手投足間,我們見到了這群用生命去歌唱的團員們,他們的眼神、動作、紀律,完全發自於內心,雖然年紀小,但歌聲裡盡是對自己以及世界的雀躍與期待。這讓我們想到台灣的音樂(合唱)現況,台灣不是沒有好的合唱團,但真正投入,將自己努力奉獻在其中的團員大概屈指可數,若團員們自己沒有百分之百的投入其中,那演奏(唱)之音樂又怎能使聽眾為之動容呢?在台灣,要聽到合唱團之表演實屬容易,但要聽到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又有幾場呢?我們雖不需崇洋,但卻要向外國借鏡,當我們看到外國合唱團,每個團員都無比投入的專注於表演上,我們台灣之合唱團,是否真的感受到了靈魂的樂音?這場音樂會,讓筆者想起去年欣賞的亞美尼亞霍夫室內合唱團,他們對於保存亞美尼亞地區的音樂不遺餘力,當時筆者曾用「採集後的詩意美感」形容該合唱團之精彩演出;今年當我看完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後,心中的悸動與感慨是相同的,唯有用心感受音樂,才能深刻的詮釋。

《阿里山的姑娘》一曲,讓我們見識到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誠意,他們以洋腔洋調的口吻,讚頌阿里山的好山好水,讓全場觀眾不禁會心一笑,外國人演唱東方名曲,別有一番風味,不論感情是否到位,至少讓大家感受到無比的親近,正所謂音樂不分國界。英國作曲家艾維斯(ives)的作品《美樂妙串》(name that tune),巧妙的將多首古典音樂融合,以阿卡貝拉的方式(a cappella),一展無伴奏合唱之堅強實力;以《費加洛婚禮》序曲開場,加上《命運交響曲》、海頓主題變奏曲、《藍色多瑙河》等,美樂妙串確實是巧妙精巧的合唱金曲。另外像是舒伯特《聖母頌》、韓德爾《哈利路亞》以及法希西亞的《巴黎巴黎》(Faricier,Paris paname ) ,各種曲風都難不倒他們。他們散發出來的魅力,正是一群童心未泯的音樂天使,以音樂訴說他們心中的繽紛世界。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會畫畫,那就是小孩。」畢卡索(Pablo Picasso)如是說。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以兒童的眼光與角度,理直氣壯的向大人們說理,他們跳出大人們思想的框架,隨者自己的意志歌唱,就像聖修伯里—《小王子》裡的飛行員一樣,天真地看世界,卻發現了更奇妙的新世界。不管聽過多少個兒童合唱團的演出,有別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聖馬克兒童合唱團,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一定值得欣賞,就像囹圄歲月中對希望的冀求,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帶給大家希望的力量,峰迴路轉後,柳暗花明又一村,屬於天使的國度,不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

《天使悅音》

演出|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
時間|2014/06/08 14: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