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國度樂音《天使悅音》
6月
27
2014
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瞧橋文化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0次瀏覽
武文堯(高中生)

舞台微暗,清脆嘹亮的樂音早已迴盪於音樂廳中,甘美、自然,接著,一群配戴木十字架之音樂天使們,踏著堅韌步伐,在熱烈的掌聲中步向舞台。這群來自法國巴黎的學童們,正是名列世界三大兒童合唱團之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Les Petits Chanteurs A La Croix De Bois),以天使般的美聲天籟,享譽世界。特別的是,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是現今極少數使用「無伴奏」(A cappella)技巧演唱之兒童合唱團,睽違九年後再訪台灣,以純真美聲滋育樂迷們。

除了經典的宗教歌曲外,兒童合唱團並非只能演唱宗教音樂,哈利路亞過後,也可以是清恬活潑的午後情意。這次合唱團在演出曲目上,撇開了我們對於合唱的刻板印象,原來人聲是這樣豐富多變,再配上簡單卻得宜之舞台動作,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讓人耳目一新。上半場約十三首小品,從聖樂到藝術歌曲,從鄉村民謠到歌曲會串,短短的幾首歌曲,就已讓在場聽眾心動不已。看著他們身穿白袍、胸前掛個木十字架,音樂天使的美譽真是名副其實;整齊的變換隊形,甚至走下舞台,在觀眾兩旁歌唱,如果天使會歌唱,那麼一定就是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聲音吧!

舉手投足間,我們見到了這群用生命去歌唱的團員們,他們的眼神、動作、紀律,完全發自於內心,雖然年紀小,但歌聲裡盡是對自己以及世界的雀躍與期待。這讓我們想到台灣的音樂(合唱)現況,台灣不是沒有好的合唱團,但真正投入,將自己努力奉獻在其中的團員大概屈指可數,若團員們自己沒有百分之百的投入其中,那演奏(唱)之音樂又怎能使聽眾為之動容呢?在台灣,要聽到合唱團之表演實屬容易,但要聽到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又有幾場呢?我們雖不需崇洋,但卻要向外國借鏡,當我們看到外國合唱團,每個團員都無比投入的專注於表演上,我們台灣之合唱團,是否真的感受到了靈魂的樂音?這場音樂會,讓筆者想起去年欣賞的亞美尼亞霍夫室內合唱團,他們對於保存亞美尼亞地區的音樂不遺餘力,當時筆者曾用「採集後的詩意美感」形容該合唱團之精彩演出;今年當我看完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後,心中的悸動與感慨是相同的,唯有用心感受音樂,才能深刻的詮釋。

《阿里山的姑娘》一曲,讓我們見識到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誠意,他們以洋腔洋調的口吻,讚頌阿里山的好山好水,讓全場觀眾不禁會心一笑,外國人演唱東方名曲,別有一番風味,不論感情是否到位,至少讓大家感受到無比的親近,正所謂音樂不分國界。英國作曲家艾維斯(ives)的作品《美樂妙串》(name that tune),巧妙的將多首古典音樂融合,以阿卡貝拉的方式(a cappella),一展無伴奏合唱之堅強實力;以《費加洛婚禮》序曲開場,加上《命運交響曲》、海頓主題變奏曲、《藍色多瑙河》等,美樂妙串確實是巧妙精巧的合唱金曲。另外像是舒伯特《聖母頌》、韓德爾《哈利路亞》以及法希西亞的《巴黎巴黎》(Faricier,Paris paname ) ,各種曲風都難不倒他們。他們散發出來的魅力,正是一群童心未泯的音樂天使,以音樂訴說他們心中的繽紛世界。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會畫畫,那就是小孩。」畢卡索(Pablo Picasso)如是說。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以兒童的眼光與角度,理直氣壯的向大人們說理,他們跳出大人們思想的框架,隨者自己的意志歌唱,就像聖修伯里—《小王子》裡的飛行員一樣,天真地看世界,卻發現了更奇妙的新世界。不管聽過多少個兒童合唱團的演出,有別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聖馬克兒童合唱團,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一定值得欣賞,就像囹圄歲月中對希望的冀求,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帶給大家希望的力量,峰迴路轉後,柳暗花明又一村,屬於天使的國度,不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

《天使悅音》

演出|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
時間|2014/06/08 14: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