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秦川入歌裡《周仁獻嫂》
12月
14
2011
周仁獻嫂(賴宇泰 攝,臺灣春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31次瀏覽
施如芳

話說多年以前,有「活周仁」之稱的秦腔名角李小鋒,到台灣演出《周仁回府》,座中的李佩穎,看得眼熱鼻酸。去年,她奔赴西安短期充電,體驗孕育於「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的秦腔,向李師習得〈悔路〉一折,返台後在故鄉人面前「吼」秦腔,感覺到身上的歌仔戲細胞,躍躍欲試——不待下回分解,二○一一年歲末,臺灣春風歌劇團劍及履及地推出了全本《周仁獻嫂》。

這一齣築夢踏實的戲,與其說,是緣起於那古老而悽厲的聲腔,不如說是周仁所面臨「不獻嫂,兄即死,既獻嫂,無以為人」的絕境,太過揪心驚魂,挑動了春風眾人的戲癮,非得自己扮上,把這個故事移植到山水青綠的台灣,重生於陰柔和媚的歌仔戲身上。《周仁獻嫂》立基於秦腔本子,不太為難地,就保有傳統戲的節奏和韻致:善惡黑白分明,人物配置精要,情節循著套路,不枝不蔓,觀眾「看頭就知尾」,演出者也容易一以貫之地揣摩角色。

然而像《周》這樣,沒有虛華矯飾的大場面,扎實的戲肉全寫在演員一身,得靠大篇幅的唱念做白托出,對並不以演戲為業的春風成員而言,實在吃重。尤其是帶頭追夢的當家小生李佩穎,既演周仁,自然挑起被錘鍊成獨角戲經典的〈悔路〉,其難度之高、挑戰之大,不言而喻。幸有精通傳統戲美學的前輩演員曹復永擔任導演,場面調度得清靈流暢(特別是上半場),在沒有太多身外物(布景、道具)的前提下,以水袖編派身段,樸實而言之有物;陳欣翰設計的音樂,也可見不離戲譜、因人編腔的功力。故綜合觀之,《周》難掩業餘的身手,但癡心可感,稱得上個個沈穩,沒有人明顯失分。

以俊美扮相「忍辱負重」的李佩穎,創造了歌仔戲版的周仁,無疑是全劇也是全場的焦點,雖有幾處「氣口」,勁頭或轉折不足,但瑕不掩瑜;與李對手戲甚多的邱妤萱(飾李蘭英)、劉映秀(飾杜文學),也有令人動容的表現。唯一科班出身的王婕菱,應邀擔綱反派的嚴年,專攻粗角的她,雖仍在學,卻已是一出台就搏掌聲的準演員,她為公報私仇的小人拿捏出可恨又可笑的嘴臉,使得相對沈重的《周仁獻嫂》,也洩露幾許「再苦也要讓人笑出聲」的戲曲本色。

傳統戲的吉光片羽,固然可以與現代人零距離,但一旦發展為全本戲的格式,以置入目前劇場戲曲的觀演常態,戲劇張力和整體得分就未必能等同折子段落。《周仁獻嫂》的難處,正在於此。上半場從〈抄家〉到〈刺嚴〉,情思飽滿,表演光彩奪目,觀眾入戲正深,突然殺出個中場休息,一時不敢想像下半場能怎麼辦?果然,恰如《牡丹亭》杜麗娘回陽後,只剩收拾人倫殘局,再由皇帝頒旨赦罪,彷彿天道好還。這樣的餘緒,各自抒情表述足矣,再無情節高潮可觀,從新編戲審視之,後繼無力的架構是個缺憾

再從思想面來看。秦腔版的杜文學在抄家被捕前,將妻子託給義弟周仁,遂有嚴年威脅利誘獻嫂得官的後事。此一情節,聯結的是「搜孤救孤,一命換一命」的套路;《周仁獻嫂》最大的改動,便在杜妻懷了身孕,周仁的捨妻毀己,因此多了保住杜府宗基的理由,一命救兩命,看起來似乎划算一點——這種思維邏輯,放上西式的「正義」秤桿,仍搖晃不止。

不過,劇本對正當性錙銖必較的用心值得肯定,況且,熟戲中加入新細節,經過發酵,有益於整舊如新。只是,創意須有思想護持到底,當代台灣戲曲至可貴處,還在「不為皇帝唱讚歌,要為蒼生說人話」(柏楊語),若善加提煉,《周仁獻嫂》不難迴避傳統戲的時代局限。然而,乍知抄家惡耗,杜妻第一時間勸丈夫「生死由命莫再悲憤,君要臣死怎敢不遵」;歷經家破人亡,杜府是在「天子英明宣聖命,忠良沉冤終洗清」唱曲中獲得平反。而後眾人一再以「節義萬古傳」的極致之詞,讚頌李蘭英之死,杜文學又請周仁笑納兒子為義子,先前的大義之舉,竟被舊社會的千萬重關係所收買,這點點滴滴,不免讓《周》落入傳統的圈套,令人有為德不卒之感。

《周仁獻嫂》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1/12/11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