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真愛,關乎劇場《帽似真愛》
8月
27
2012
帽似真愛(沙丁龐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1次瀏覽

演出日期:2012/08/26 14:30

演出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文 謝東寧

本來,做大劇場或小劇場是性質不同、人各有志,但是台灣劇場界始終將登上大舞台,作為劇團「轉大人」的必經之路,這完全中了「文創」的毒、上了「文創」的當,將劇場作品的評判,只放在票房的數據大小,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作品的藝術成就。當然,政府文化部門無視劇場創作者生存之艱辛,劇團決定自立更生,一定要挑戰大劇場也並非不可,只是創作者對於所謂「吸引更多觀眾」的想像力常常顯得貧乏,以為只要結合流行商業元素,就可以達成目標,如此,也未免太小看了一個成功「商業劇場」的各式元素。

沙丁龐劇團在2012臺北藝術節推出的《帽似真愛》,是劇團成立七年來,首度挑戰大劇場之作,請來劇作家王友輝,改編十九世紀法國喜劇劇作家拉比什,膾炙人口之作《義大利草帽》,並結合流行音樂界「添翼創越工作室」(鍾成虎)擔任全劇的九首歌曲製作。劇團大膽挑戰新型式,結合劇團原來的小丑默劇肢體劇場(或是義大利即興喜劇),並加上流行音樂歌舞劇的演出方式,來搬演這個結構緊密、笑料百出的錯誤喜劇。

原來劇本經過編劇巧妙安排,全部都給在地化,變成了屏東北上的新娘(及其親屬),跟主角林賀迪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郎陰錯陽差,因為必須尋找一頂義大利草帽,而發生一連串忙亂的「錯中錯」誤會,但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構(喜)劇。可是原本輕鬆緊湊的喜劇,卻被導演加上過多沈重的型式玩弄,以致於上下半場一點也不輕鬆愉快地,共演了兩個半小時,甚至演到最後,連故事自己都累了。

首先是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加入,導演原本想藉著面具與肢體來玩喜劇,可是舞台上的演員,很明顯是劇團派和非劇團派的身體,完全不在一起;並且,不太容易的義大利即興喜劇,也因為演員訓練經驗的問題,只能玩很表面的立即式鬧劇,尤其當剛開場,全部演員都拼命在「演」,真成了電視綜藝節目的誇張短劇。而戲還沒演一半,演員連身體也都不見了,只能成為站立脫口秀,所有笑料都來自於語言(沒有身體),這點在藍先生(朱德剛飾)身上最明顯。

這種大量插科打諢的口語笑料,不但削弱了原劇本的語言笑料,甚至拖垮了原本的精巧結構。但更嚴重妨礙劇情推展的,更是那與劇情完全脫離的歌曲和舞蹈。來自多位作曲者的流行風歌曲,常常中斷劇情進行的情緒,明明剛剛演得血脈賁張的演員,歌曲一來就變身為抒情派清純歌手;還有,演員的音從頭不準到結束,尤其是男主角林賀迪(劉大瑋飾)更是走音得嚴重,連最基本的悅耳都享受不到。

而整體舞台、燈光、服裝風格也是各行其是,舞台主要符號應該是抽象的紅色木頭門框,但是也出現了垂吊的大塊布幕、金屬材質的簾幕,材質選擇相互衝突;燈光在歌曲演唱時,常常莫名其妙成了演唱會現場;服裝更是細節過多,人物造型無法凸顯。總而言之,舞台種種元素,找不到一個基本的共同核心,更別說能幫助表現導演欲詮釋的劇本精神。

而最後全部演員大合唱的「原來是真愛」,再次讓人跌破眼鏡,這個喜劇好玩的就是劇情結構與演員的喜劇節奏,找到草帽只是解決了問題,真的跟是不是真愛一點無關,尤其原劇本關於布爾喬亞階級的諷刺,在本劇也剩下對於鄉下人/有錢人非常刻板的描述,這點更是完全脫離了拉比什寫這劇本的初衷(中產階級諷刺喜劇)。

筆者在批評的同時,更感到的是憂心,官方到底是什麼心態在幫助劇場界?而劇場創作者又真的能認清與官方的關係嗎?看得出來沙丁龐劇團相當努力用心在做這個戲,但導演明顯地無法掌握那個自己都陌生的領域,這其中有什麼環節錯了,真的只有創作者自己能夠看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帽似真愛》

演出|沙丁龐客劇團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