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真愛,關乎劇場《帽似真愛》
8月
27
2012
帽似真愛(沙丁龐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2次瀏覽

演出日期:2012/08/26 14:30

演出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文 謝東寧

本來,做大劇場或小劇場是性質不同、人各有志,但是台灣劇場界始終將登上大舞台,作為劇團「轉大人」的必經之路,這完全中了「文創」的毒、上了「文創」的當,將劇場作品的評判,只放在票房的數據大小,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作品的藝術成就。當然,政府文化部門無視劇場創作者生存之艱辛,劇團決定自立更生,一定要挑戰大劇場也並非不可,只是創作者對於所謂「吸引更多觀眾」的想像力常常顯得貧乏,以為只要結合流行商業元素,就可以達成目標,如此,也未免太小看了一個成功「商業劇場」的各式元素。

沙丁龐劇團在2012臺北藝術節推出的《帽似真愛》,是劇團成立七年來,首度挑戰大劇場之作,請來劇作家王友輝,改編十九世紀法國喜劇劇作家拉比什,膾炙人口之作《義大利草帽》,並結合流行音樂界「添翼創越工作室」(鍾成虎)擔任全劇的九首歌曲製作。劇團大膽挑戰新型式,結合劇團原來的小丑默劇肢體劇場(或是義大利即興喜劇),並加上流行音樂歌舞劇的演出方式,來搬演這個結構緊密、笑料百出的錯誤喜劇。

原來劇本經過編劇巧妙安排,全部都給在地化,變成了屏東北上的新娘(及其親屬),跟主角林賀迪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郎陰錯陽差,因為必須尋找一頂義大利草帽,而發生一連串忙亂的「錯中錯」誤會,但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構(喜)劇。可是原本輕鬆緊湊的喜劇,卻被導演加上過多沈重的型式玩弄,以致於上下半場一點也不輕鬆愉快地,共演了兩個半小時,甚至演到最後,連故事自己都累了。

首先是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加入,導演原本想藉著面具與肢體來玩喜劇,可是舞台上的演員,很明顯是劇團派和非劇團派的身體,完全不在一起;並且,不太容易的義大利即興喜劇,也因為演員訓練經驗的問題,只能玩很表面的立即式鬧劇,尤其當剛開場,全部演員都拼命在「演」,真成了電視綜藝節目的誇張短劇。而戲還沒演一半,演員連身體也都不見了,只能成為站立脫口秀,所有笑料都來自於語言(沒有身體),這點在藍先生(朱德剛飾)身上最明顯。

這種大量插科打諢的口語笑料,不但削弱了原劇本的語言笑料,甚至拖垮了原本的精巧結構。但更嚴重妨礙劇情推展的,更是那與劇情完全脫離的歌曲和舞蹈。來自多位作曲者的流行風歌曲,常常中斷劇情進行的情緒,明明剛剛演得血脈賁張的演員,歌曲一來就變身為抒情派清純歌手;還有,演員的音從頭不準到結束,尤其是男主角林賀迪(劉大瑋飾)更是走音得嚴重,連最基本的悅耳都享受不到。

而整體舞台、燈光、服裝風格也是各行其是,舞台主要符號應該是抽象的紅色木頭門框,但是也出現了垂吊的大塊布幕、金屬材質的簾幕,材質選擇相互衝突;燈光在歌曲演唱時,常常莫名其妙成了演唱會現場;服裝更是細節過多,人物造型無法凸顯。總而言之,舞台種種元素,找不到一個基本的共同核心,更別說能幫助表現導演欲詮釋的劇本精神。

而最後全部演員大合唱的「原來是真愛」,再次讓人跌破眼鏡,這個喜劇好玩的就是劇情結構與演員的喜劇節奏,找到草帽只是解決了問題,真的跟是不是真愛一點無關,尤其原劇本關於布爾喬亞階級的諷刺,在本劇也剩下對於鄉下人/有錢人非常刻板的描述,這點更是完全脫離了拉比什寫這劇本的初衷(中產階級諷刺喜劇)。

筆者在批評的同時,更感到的是憂心,官方到底是什麼心態在幫助劇場界?而劇場創作者又真的能認清與官方的關係嗎?看得出來沙丁龐劇團相當努力用心在做這個戲,但導演明顯地無法掌握那個自己都陌生的領域,這其中有什麼環節錯了,真的只有創作者自己能夠看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帽似真愛》

演出|沙丁龐客劇團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