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木乃伊---賴翠霜舞創劇場《Dream Me:清醒夢》
7月
17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3次瀏覽

郭錦秀(社會人士)


被逼不死的,必能更豐盛地活著!

《清醒夢》是賴翠霜舞創劇場⟪Dream Me⟫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章,也是意象色彩最為濃厚的篇章。

主角於鏡台前洗臉,無縫接軌前一篇章《壓力夢》收尾於鏡框內。

鏡中驚現父權幻影,說教的臉孔疊影於自己的鏡像上,逼得主角遁逃至床。當軟床幻化為水之際,儼然是主角洄游子宮、尋求庇護的起始。

一連串水中晦澀的意象包容了觀者各自的解讀。如:水中顛倒對坐的兩個無臉人,進行著沒有獎懲的猜拳;究竟是自我的內心掙扎,抑或是洄游路上掛念著無意義的輸贏,或者只是回首兒時純粹的樂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妙的水晶球,如實鏡射了觀眾的內心。

洄游過程的掙扎、奮鬥, 連同水底的一切波瀾,終於在竄出水面深吸的一口氣中,畫下句點。回歸子宮,阻絕了紛擾,像個閉眼安住的胎兒。

鏡頭緩緩移入清醒的自己,靜坐巴士中,睜眼目睹窗外這一切。回過神來,窗外羊水已成等身荒草。

巴士,一種沒有自我路徑、必須集體前行的密閉載具,成為《清醒夢》最主要的場景,在精神與實物上完美複製辦公室意象。

座位區冒出一雙雙「打字手」, 往身上、臉上爬行,使全身不得鬆懈。每當主角肢體斜傾鬆軟 ,立即被一動力彈起,在輕快俏皮的音樂聲中,建構了熟悉的辦公室風景;臥、立來回間既美又淒,也逗出了觀眾的苦笑。

接下來是最能呈現舞作精神意涵的一幕:舞者不帶表情正立於鏡頭前,以雙手包覆身軀。緊接著一個又一個無臉的自己從背後繼續包覆。被多個自己綁架的身軀和臉龐在狹隘閉鎖的空間中,宛如墓穴裡的木乃伊,但卻是有著靈動雙眼的木乃伊。

只要靈魂之窗還有縫隙,靈魂就不會放棄。奮力撐開束縛,背後出現三尊遙散的無臉頭身。雖是自我的形象,卻也如希臘神話中的地獄三頭犬,看守著伺機竄逃的魂魄。

諸相由心,看守與桎梏自己的,從來都是自己;而能解放自己的,也只能同此一人。

斗室內,生命努力拼搏著:儘管騰空走路,走不出進度;如彌猴般攀爬、飛躍,飛不出人工叢林。然而,安然回坐後,攀沿上肩的打字魔手,此時已可輕鬆撥去。瀟灑拍拍肩上的塵污,此刻的自己已然不同。

一個漂亮的後仰翻轉,主角回到洗臉台前,抬起浸濕的臉龐:清醒了,也明白了。 順著臉龐滑落的水珠 ,想必包含了夢中奮戰的點滴汗水。

《清醒夢》之所以特別令人激賞,除了調性輕快幽默,意象豐富、深具內涵與啟發之外,若將每一畫面拆解重疊,其視覺效果將特別像一幅磅礡、震撼的立體畫作:橫豎排列且斷點清楚的肢體線條,搭配節奏、色調暢快鮮明的攀爬與翻轉曲線;輔以幾處前後錯落、色澤淡黃、微亮的點狀打字手,以及暗棕色散落座位間的三個無臉頭顱;最後,在漫天失焦的荒草與羊水穿流中,被層疊綁架的木乃伊出現在畫中最醒目之處。

如此豐富與經典,值得凝視與品味。

凝望木乃伊的束縛,不禁懷想:束縛是為了重生;重生後的法老若有機會與自己的乾屍相遇,必然感謝當初麻布的緊裹,以及靈動而不放棄的靈魂!

《Dream Me》

演出|賴翠霜舞創劇場
時間|2022/06/03 20:00
地點|ACCUPASS Live線上錄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說,典型舞蹈演出在現場據點釋放出感染力,舞蹈影像於此所展示的視覺情景,交融現實和夢境,使各種繁雜的思緒、逝去的記憶,皆化入身體,突顯內在難解的感覺和經歷。(謝淳清)
6月
23
2022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