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改編的重心?《來自德米安的你》
5月
17
2018
來自德米安的你(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5次瀏覽
劉沁(文字工作者)

藉現地演唱與鮮明肢體,像一場告別童年廢墟的儀式,《來自德米安的你》吟詠出青少年的成長軌跡與瘡疤。隨角色德米安帶領之下,觀眾被催醒過去記憶,自模板溫馨家庭裡,經歷霸凌、同儕問題、被教育體制圍困、物質誘惑、性的啟蒙等等崎嶇試煉,最後應許自我並蛻變。

青春書寫少以音樂劇形式鋪排,此回《來自德米安的你》則新穎地設置旁白樂手,其音律更易穿透佈景,歌詞反覆展示主題性;然而樂手偶爾唱詞含渾,優雅旋律淪為擺飾,未達引導觀眾、聚焦劇作之用途。另外,劇團亦運用各種肢體擴增情節力度,如扮演霸凌者四腳著地似豺狼或蛇、嘲諷學校僵化規則時的全體唱跳歌舞劇等。其中主角不時為多位演員分飾、輪流唸白,意象化地形塑內心所思,或旋轉對峙,或在場邊跑盪遊走、營造潛意義的無措慌忙。此外,舞台佈景簡潔,僅設三扇門作多種隱喻:兩扇矮門通常指向主角精神的兩個面向,偶爾成善與惡、男與女的矛盾相對;置中最高的門則象徵重要他人,或是描繪崇敬、理想對象的畫板。

然而,也許有青少年戲劇的前提,諸多摹寫譬喻都很簡易、誇張化,課題氾濫常見,基本無力刺激觀眾深入思考。如霸凌事件能探索人性或社會結構,卻被簡化成僅僅是人際關係的衝突;主角懷抱德米安的母親,有迷途後回歸自我、自然的意味,卻未曾解釋生命的創傷迷惘何能如此迅速得解;最後德米安告別,主角穿戴上他的帽衣,暗喻每一個人都是照亮陰暗的德米安,以勵志奮鬥故事勉強下台階,卻顯得前幾章節的困境描述輕巧又粗糙。是否青少年戲劇必要有警示和教育意味?每每皆有刻板菸酒議題,或搭配濫情濫調的配樂與呼喊:「我們都是自己的探索者!」很反諷地,劇作卻只展示某種強調是非對錯的意識形態、單一路徑的人生選擇,且簡化了角色內心複雜的變化。「特別」的自己卻被綑綁成特定的形狀。

《來自德米安的你》為赫曼‧赫塞的文學改編戲劇,其細節做了在地化處理,如生活化語言、霸凌者流利的福建話對白、德米安母親吟唱柔婉的原住民小調、夜總會等等,貼緊台灣觀眾的視角。原著的改編上,只擷選幾個線性事件,屏除了許多赫塞對信仰、善惡美德、精神考驗、自我與群體關係的辯論;語言部分,除宣誓般的開場中演員直接挪用書中片段朗讀,其餘對白則重新產出,基本已是截然不同的創作。然而,這樣算是改編嗎?改編到底該忠於原著還是脫離原著【1】?筆者認為,總體上其無論語言、氣氛、節奏、意象、視覺都離原著甚遠,文學核心亦遲遲未在劇場中再現,只是一齣朝向初學者的音樂劇。原著嚴肅艱深,但青少年未嘗無法讀懂,若因謹慎閉俗之心態捨棄,不免可惜。

註釋

1、參考于善祿《關於文學改編劇場的幾許探尋與思索》的分析見解,之中列舉各式文學改編劇場作品;《文訊》310期,2011年8月號,頁76-83。

《來自德米安的你》

演出|EX-亞洲劇團
時間|2018/5/12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