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騰在時間裡的冷冽與深邃《深深》
7月
03
2015
深深(廖末喜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92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大約在觀演前數週就被臉書(Facebook)上一則被友人推po的演出訊息中一段引自聖經詩篇的文字「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所吸引,覺得這段文字有非常特殊的節奏與意象,於是在行事曆上記下演出節目的名稱《深深》與演出時間、地點。但鄰近演出時間,卻在售票系統上遍尋不著以《深深》為名的節目,姑且硬著頭皮預定了原先在行事曆上所記下的時間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的節目,直到進場坐定,臺上演出的第二支舞碼,終於讓我看到了《深深》!

在廖末喜舞蹈劇場洄游舞集這檔名為《水啊水啊》的製作中,共邀集了四位年輕的編舞家發表與「水」的意象相關的四支舞作。蔡博丞的作品《深深》即為其中之一。

這支舞作蔡博丞選用了愛沙尼亞作曲家阿福‧貝爾特(Arvo Pärt)的雙小提琴協奏曲《Tabula Rasa(白板)》,阿福‧貝爾特音樂的極簡(minimalist)風格與舞台上刻意控制的微弱光量,讓觀者在面對這支舞作時,首先被濾除了諸多意念上的雜緒,而專注在領會舞作中男、女雙人舞者間所詮釋的肢體與節奏。

編舞者在女舞者身上選用了有如在黑暗中的微炬的紅橙色系舞衣,與著黑衣的男舞者似乎演繹著拉扯、侵蝕與沁漫的相互關係,在這樣的觀看經驗裡,我們所有與水相關的直觀經驗或深層記憶的確得以在舞作內容的推演間不斷得到共振與想像的連結與蔓延。女舞者的肢體輕嬈纖弱,但在音樂的節奏裡卻又永遠精確有力,在面對男舞者的黑暗力量間的迴旋,的確讓我們讀到有如流水在表面的柔弱之下的一種不斷流動迴旋,千萬次洴散後旋即復返的堅韌質感。

後來在演後座談裡,演出這支舞作的舞者在台上分享蔡博丞在編這支舞作時的明確意象在於描述受污染的水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樣約略帶有政治正確的創作意圖的言詮,不禁讓人覺得可惜;姑且不論將一個意象豐富的作品特別標定一個僅僅呼應環保議題的後設資料是否真為編舞者在藝術上最原始的創作意圖,這樣一支深刻精湛的小品,即使命名為「無題」,觀者還是能從中閱讀出流動在其中有如不斷變形的生命存有樣態的意象,實則不待言傳。

這支讓我們讀到了在時間的流裡不斷翻騰但卻冷冽、深邃有如深度夢境的美麗作品,借題《深深》,差可比擬!

《深深》

演出|洄游舞集/廖末喜舞蹈劇場
時間|2015/06/14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