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騰在時間裡的冷冽與深邃《深深》
7月
03
2015
深深(廖末喜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7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大約在觀演前數週就被臉書(Facebook)上一則被友人推po的演出訊息中一段引自聖經詩篇的文字「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所吸引,覺得這段文字有非常特殊的節奏與意象,於是在行事曆上記下演出節目的名稱《深深》與演出時間、地點。但鄰近演出時間,卻在售票系統上遍尋不著以《深深》為名的節目,姑且硬著頭皮預定了原先在行事曆上所記下的時間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的節目,直到進場坐定,臺上演出的第二支舞碼,終於讓我看到了《深深》!

在廖末喜舞蹈劇場洄游舞集這檔名為《水啊水啊》的製作中,共邀集了四位年輕的編舞家發表與「水」的意象相關的四支舞作。蔡博丞的作品《深深》即為其中之一。

這支舞作蔡博丞選用了愛沙尼亞作曲家阿福‧貝爾特(Arvo Pärt)的雙小提琴協奏曲《Tabula Rasa(白板)》,阿福‧貝爾特音樂的極簡(minimalist)風格與舞台上刻意控制的微弱光量,讓觀者在面對這支舞作時,首先被濾除了諸多意念上的雜緒,而專注在領會舞作中男、女雙人舞者間所詮釋的肢體與節奏。

編舞者在女舞者身上選用了有如在黑暗中的微炬的紅橙色系舞衣,與著黑衣的男舞者似乎演繹著拉扯、侵蝕與沁漫的相互關係,在這樣的觀看經驗裡,我們所有與水相關的直觀經驗或深層記憶的確得以在舞作內容的推演間不斷得到共振與想像的連結與蔓延。女舞者的肢體輕嬈纖弱,但在音樂的節奏裡卻又永遠精確有力,在面對男舞者的黑暗力量間的迴旋,的確讓我們讀到有如流水在表面的柔弱之下的一種不斷流動迴旋,千萬次洴散後旋即復返的堅韌質感。

後來在演後座談裡,演出這支舞作的舞者在台上分享蔡博丞在編這支舞作時的明確意象在於描述受污染的水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樣約略帶有政治正確的創作意圖的言詮,不禁讓人覺得可惜;姑且不論將一個意象豐富的作品特別標定一個僅僅呼應環保議題的後設資料是否真為編舞者在藝術上最原始的創作意圖,這樣一支深刻精湛的小品,即使命名為「無題」,觀者還是能從中閱讀出流動在其中有如不斷變形的生命存有樣態的意象,實則不待言傳。

這支讓我們讀到了在時間的流裡不斷翻騰但卻冷冽、深邃有如深度夢境的美麗作品,借題《深深》,差可比擬!

《深深》

演出|洄游舞集/廖末喜舞蹈劇場
時間|2015/06/14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