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空間的陰霾《深淵Abyss》
12月
27
2017
深淵(稻草人現代舞蹈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6次瀏覽
白心彤(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研究生)

進到劇場裡,彷彿踏入了另一個空間裡,整個劇場以及觀眾席上方佈滿了繩索,有如求生繩索般,舞台中央垂吊繩索四方形的檯子,像是籠子又像監獄,有些繩索上掛著白色衣服以及白色布,搭配四個角落所照射的綠光,有著詭異和神祕感的視覺效果。這種讓人馬上可以沉浸在整個劇場裡,就如同陷入深淵,困在其中被深深的著迷,我想這就是編舞者所要傳達給觀眾的深淵意境中吧。

安靜的氛圍下,小鼓聲響起,如士兵進場的音樂,似乎引領著舞者進場。而舞者從後觀眾席後方兩側以及舞台四個角落分別以爬行、跨腳的方式緩慢進入舞台中,彷彿爬蟲類動物。舞者們圍者那似籠子的四方形檯子,不斷的看著籠子裡頭,眼神充滿著好奇的眼神,不知不覺舞者陸續地進去入裡面,像是被某種力量吸引進去的,接著不斷的擠壓,不斷的往上爬,他們渴望的臉部表情,彷彿上方是通往自由的出口,想要逃出,但是似乎逃不出。舞者背對著背,手牽著手,不管是雙人舞或任何動作變化,手依然牽在一起,呈現出他們的團結,不管發生什麼事,依然是在一起的。

慢慢的繩索被一條一條解開了,特別的是檯子後面那排的繩索解開後,彈出了紅黃藍的褲子掛在繩索上,利用橡皮筋的彈力所呈現瞬間特別的視覺效果。舞者們分別穿上各種顏色的褲子,身體開始抖動,彷彿那件褲子充滿著靈性,像是乩童被上身一般開始抖動。頭前後擺動,腳踩踏地板發出聲響,手自然地放在大腿兩側並且拍打,像是鳥一般的揮動著翅膀,似乎從爬蟲類變成了另一種鳥禽類動物。在四方形的檯子上,像是在爭奪似的,他們互相推擠將其他人推下檯子,彷彿唯獨站在上面的才是老大,互相爭奪。反射出現實生活中的人類也是如此,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因為自私貪婪,所產生人與人的競爭。

留在正中央的舞者,不斷以腳踢的方式將所有舞者踢開,開始發瘋似的動作,瘋到了極致,最後跪在地上抱著頭,用手拍打著頭。如經過激烈的爭奪後,所獲得勝利而感到興奮至發瘋一般。而旁邊一位舞者雙手握著鞋,雙腳踩在舞者身上,而地上舞者不斷的想要掙脫。與前段的比較下,前還享受著勝利,後被壓制在地,呈現極度反差的感覺,這是為了利益而背叛同伴的下場嗎?而其他舞者卻在旁靜靜地注視著他們,像是冷眼旁觀,反射出人性的冷漠。最後穿上白色衣服,雙手被繩索綁著,不斷想掙脫,想往上爬,掙脫到無力,似乎呈現出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洗清因為自私所犯下的錯誤。

肢體上,利用最直接的表達,以專業又不失一點小趣味的大膽獨特創作方式帶給觀眾。尤其在從爬蟲類轉換成鳥禽類的那段,編舞者沒有給予太多的複雜動作,用最簡單的肢體呈現,讓觀眾清楚明瞭編舞者所想要表達的動物是什麼。在音樂與空間上,現場演奏的方式搭配舞者的呼吸、動作、張力,整個舞台設計,更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整個舞作的真實感與震撼感提升了很多。這齣舞作,利用簡單明瞭的爬蟲類以及鳥禽類動作,再轉化成人,呈現出人的出生過程、人與人之間的生存競爭以及人性的醜陋,編舞者似乎想挖出人的內心,同時也讓觀眾可不斷的反思。當陷入在同一個深淵裡,每個人都是想努力地往上爬的那個人。

《深淵Abyss》

演出|稻草人現代舞蹈團
時間|2017/12/o2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編舞者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編排手法,來闡述說明著人類從禽獸轉化為人的一連串轉化過程中「枷鎖」是一直存在著。所有生命皆銬上枷鎖,所有生命都要受到各種相互依靠、爭奪、利用、犧牲。(董彥伶)
1月
04
2018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