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而感動的灣聲樂團《牽阿母ㄟ手,聽阿母ㄟ歌》
5月
24
2018
牽阿母ㄟ手,聽阿母ㄟ歌(灣聲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3次瀏覽
李顏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所)

「灣聲樂團」,意義即是擷取「台『灣』的『聲』音」兩字,由指揮兼作曲家李哲藝凝聚台灣各地專業演奏家,成立一個為台灣發聲的樂團,該團希望今年能為大家帶來一個別於以往的母親節回憶,便於節日當天策劃了一場溫馨的音樂會,名為《牽阿母ㄟ手,聽阿母ㄟ歌》,為觀眾帶來一系列的歌謠選粹,藉以感謝母親,此種主題形式的音樂會,演出內容較為貼近大眾,使民眾更容易走入音樂廳,因此於現場可看到許多三代同堂的家庭或者夫妻同行,大家齊聚一堂一同歡慶母親節。

音樂會由《母親妳真偉大》一曲揭開序幕,弦樂器表現出渾厚的音色,堆疊成豐富而充滿層次的和聲,樂團雖缺少了管樂和撃樂,但整體聲響的呈現還是令人感覺耳目一新和壯麗,足以體現母親的堅強偉大。本曲結束後,全場的靈魂人物,說書人澎恰恰出場(以下簡稱澎哥),澎哥的機智幽默,激盪出與指揮及觀眾許多搞笑的互動,替文靜莊重的音樂會增添不少笑聲,增添節日輕鬆愉快的氣氛。

除古典音樂外,樂團也於台灣流行音樂中挑選了兩首經典歌曲《魯冰花》及《沈默的母親》,由新生代歌唱家李馥竹演唱。李馥竹年紀雖輕但資歷豐富,能演唱流行、美聲、民歌及舞台劇等各種唱法,李君演唱《魯冰花》時,聲音甜美音域廣闊,而演唱《沈默的母親》時,卻能夠迅速轉變為不同的演唱風格,於副歌段唱出了渾厚有力的堅定,令人感受到子女對於母親的守候,但因本曲是由流行音樂風格改編成純弦樂演奏,與原曲頗具差異,聽覺上稍需適應,於聲樂的加入後,發現此版本也算別有風味。

下半場最為深刻的曲目,則是由澎哥所演唱的「媽媽」一曲,他此生最為遺憾,即是出道以來,母親從未在台下看過他的演出,而因工作繁忙,澎哥也鮮少能和母親一同過節,時至今日已無法再達成心願,因此,他以歌唱宣洩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演唱時數度難過哽咽,那種撕心裂肺的懊悔和不捨,實在令筆者動容,眼匡泛紅,歌曲結尾最後一句高亢的「媽媽」,澎哥甚至控制不住情緒,背對著觀眾拭淚,令筆者心頭一酸,也滿懷著感恩的心,珍惜著此刻與母親一同聽音樂會的時光。

接下來的節目為兩首藝術歌曲,第一首為《阿母的頭髮》,以母親秀髮的四個階段,刻畫其一生歲月中,對家庭的付出和犧牲。另一首為《牽阿母ㄟ手,聽阿母ㄟ歌》,由澎恰恰創作詞句,李哲藝譜曲,歌唱家李馥竹使用美聲唱法詮釋此兩首作品,將觀眾的情緒帶入歌詞之中,不管是遼亢的高音,以及無樂團伴奏下的獨唱句,都展現了很漂亮、乾淨的聲線,引人入勝。

音樂會的尾聲以《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作為壓軸,歡樂輕鬆的曲調渲染了整個音樂廳,觀眾們跟著哼唱、拍手,到樂曲中間時,指揮忽然拿起了麥克風,鼓舞在現場欣賞音樂會的團員媽媽們,上台與兒女互相擁抱祝福,頓時場面一片溫馨,也讓筆者感謝團員們今日的犧牲,音樂會在感動中,劃下圓滿的句點。

灣聲樂團的演出水準很高,更能從很多細節中看出該團的用心。澎哥的說書穿針引線,串連了整個音樂會的主軸,歌唱家李馥竹也為音樂會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筆者看著母親歡快的陶醉在音樂中,達到了心靈上的舒展與滿足,也洗滌了平日的辛勞,想必,這是一份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牽阿母ㄟ手,聽阿母ㄟ歌》

演出|灣聲樂團、澎恰恰、李馥竹
時間|2018/05/13  14:30、19:30
地點|松菸誠品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