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倒轉的完美與不完美《小寶歷險記》
4月
01
2023
小寶歷險記(九歌兒童劇團提供/攝影蔡耀徵)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57次瀏覽

文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過往台灣兒童劇很容易出現的故事情節是:主人翁離家,經歷了一些冒險,完成任務或夢想後回返,主人翁心智因此獲得成長。許多劇本又太過一廂情願,把成長想得遊戲化,好像過了幾關打怪完成,智慧勇氣立刻就能補血能量值大增。當一齣戲以「歷險記」為名者,尤好此道。

不難看出這樣的情節設計,深受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的思維影響;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兒童劇編劇人才匱乏與創意貧困的窘境,所以找到一個保守安全的,常見的故事模式套用,久而久之就成了兒童劇內涵深度僵化不前的主因之一。 

九歌兒童劇團身為國內目前最資深的兒童劇團之一,每一次的演出不僅是自身的資歷累積,其實更肩負著一種示範指標作用,讓我們看見兒童劇的承先啟後可以走往哪裡去。這固然會是壓力,可是一旦將壓力包袱丟棄,既能守成又見創新勇氣,那份對兒童劇創作不減的熱情,將成為祝福九歌兒童劇團繼續長青不輟的驅動力。 

那麼我們來觀察《小寶歷險記》這部作品,究竟是因襲窠臼,抑或創造新局?首先就故事來說,選擇了大眾耳熟能詳的安徒生童話《醜小鴨》改編,倘若只是把原著再搬演一遍,便失去了改編再創的獨特意義。幸好編導黃翠華別出心裁運用「故事倒帶」方式,賦予醜小鴨(小寶)不同的情節發展。一開始我們看見三位說書的演員邊說邊演的《小寶歷險記》仍是貼近《醜小鴨》的原著,不過到了小寶離家遭遇寒冬被冰凍成「鴨冰棒」(這是一個新鮮幽默的點子),獲救之後,又不容於老婆婆家的貓,被貓陷害誤拿打火機燒了老婆婆珍愛的照片,也差點把自己燒死。此時三位演員又跳出角色,討論小孩不該逃家造成這樣的結局太悲慘不完美,所以要倒帶退回小寶掉入急流那場戲重來。 

這一回重演的故事結局,是小寶如願變成天鵝,只見此劇唯一的男演員賈祥國套上女性舞者的羽毛頭飾和芭蕾裙,豁出去滑稽搞笑的形象,具有出其不意的反差效果。當他跳著《天鵝湖》舞蹈,以為這樣變天鵝就能得到手足與其他動物的欣賞認同,結果不然;換言之,小寶的蛻變實未完成,他的醜怪模樣還是被牢牢標記著,無法撕去。 

這一段滑稽搞笑又帶點辛酸無奈的演繹,不禁讓人聯想到1995年曾獲葛萊美獎最佳女歌手的安妮・藍妮克絲(Annie Lennox)翻唱的歌曲〈No More "I Love You's"〉,MV中一開始即是一群身材健壯的男舞者,頂著誇張妖豔的濃妝,穿上女性舞者的芭蕾舞衣,在一間像酒館的空間中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座位席上的人們一臉冷漠輕蔑看著。歌詞裡原本是動詞表意的我愛你(I love you)別具深義的加了複數s化成名詞「我愛你這事」(I love you's),傷心的人覺得被「我愛你」的語言遺棄了,再也沒有我愛你這事,語詞的意思也轉變到語言之外,而其他戀人們則在議論怪物(The lover speaks about the monsters)。

摘舉這一段歌詞與MV內容呈現,可以看見雙性特質(bisexuality)流動,亦暗諷著性別政治正確保守的社會,對這樣跨性別的身分樣態,常會視如妖異怪物存在鄙夷;也就是說即使披上天鵝外衣,也未必使人認同美麗。《小寶歷險記》的橋段與此歌曲文本竟在此產生若干互文連結,延伸的意涵使人深省性別平權猶有未待之處。我們也可以說歌詞中提及被議論的怪物,更是人心黑暗恐懼的象徵,而非外在之物。若我們也回到安徒生原著再思索比對,安徒生選擇讓醜小鴨蛻變成真正的天鵝,當他臨水照鏡,看見與認同自己的新貌,自卑與恐懼都崩解了,以讓人讚美嘆息的完美身影飛翔之際,那就是安徒生寬容悲憫之心的成全。 

《小寶歷險記》這齣戲裡的第一回倒帶重演,雖不算失敗卻仍不完美,編導似乎有意識地要讓兒童觀眾直面現實人生便是如此炎涼殘酷。等到第二回的倒帶重演,讓小寶自我覺察自己的缺陷不完美,先接納再改變,因此他決定學會游泳,甚至以泳技救了哥哥,贏得哥哥的心,獲得哥哥的致歉,兄友弟恭再也不被哥哥欺負嘲笑,小寶的命運就此翻轉。此圓滿的新結局,最終還是展現了寬容與悲憫的高貴人性,也寄託著創作者們對兒童的愛,純粹好似天鵝羽毛之淨白。 

有些迂迴,有些顛簸,這般經歷與體驗過才得到的愛、幸福和圓滿,因為是自覺行動得來,一切更形珍貴。兒童劇能夠對一主題透過這樣多層次心理的探索,確實可增加內容的豐厚程度,小寶包括兩回倒帶重試的情節,彷彿也是向命運提問,在決定與選擇瞬間,意志與行動便是回應了命運的安排究竟是天定,抑或自己可以主宰。有意思的是這三場情節,小寶掉入激流遇見的老烏龜,對他的命運轉變具有關鍵啟發作用,但並非同一隻,而是三種模樣――取材自不同鍋子、鏟子、臉盆等物件組成的偶――這彷彿意味著生命轉折的相遇、啟蒙引導者常常是會變形易容現身,無所不在,也無處不隱,有心才會發現。 

然而,小寶初次離家到了奇幻森林,那一場戲的舞台氛圍與情節營造,除了花會被小寶的外表嚇到驚慌而逃有幻想成分,其餘處理都顯得有些草率不完美,毫無奇幻可言,刻意稱之奇幻森林可再斟酌。還有,戲名的「歷險記」實在也是不完美的陳腔濫調,期待可以倒帶重想。 

《小寶歷險記》

演出|九歌兒童劇團
時間|2023/3/26 14: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