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倒轉的完美與不完美《小寶歷險記》
4月
01
2023
小寶歷險記(九歌兒童劇團提供/攝影蔡耀徵)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8次瀏覽

文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過往台灣兒童劇很容易出現的故事情節是:主人翁離家,經歷了一些冒險,完成任務或夢想後回返,主人翁心智因此獲得成長。許多劇本又太過一廂情願,把成長想得遊戲化,好像過了幾關打怪完成,智慧勇氣立刻就能補血能量值大增。當一齣戲以「歷險記」為名者,尤好此道。

不難看出這樣的情節設計,深受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的思維影響;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兒童劇編劇人才匱乏與創意貧困的窘境,所以找到一個保守安全的,常見的故事模式套用,久而久之就成了兒童劇內涵深度僵化不前的主因之一。 

九歌兒童劇團身為國內目前最資深的兒童劇團之一,每一次的演出不僅是自身的資歷累積,其實更肩負著一種示範指標作用,讓我們看見兒童劇的承先啟後可以走往哪裡去。這固然會是壓力,可是一旦將壓力包袱丟棄,既能守成又見創新勇氣,那份對兒童劇創作不減的熱情,將成為祝福九歌兒童劇團繼續長青不輟的驅動力。 

那麼我們來觀察《小寶歷險記》這部作品,究竟是因襲窠臼,抑或創造新局?首先就故事來說,選擇了大眾耳熟能詳的安徒生童話《醜小鴨》改編,倘若只是把原著再搬演一遍,便失去了改編再創的獨特意義。幸好編導黃翠華別出心裁運用「故事倒帶」方式,賦予醜小鴨(小寶)不同的情節發展。一開始我們看見三位說書的演員邊說邊演的《小寶歷險記》仍是貼近《醜小鴨》的原著,不過到了小寶離家遭遇寒冬被冰凍成「鴨冰棒」(這是一個新鮮幽默的點子),獲救之後,又不容於老婆婆家的貓,被貓陷害誤拿打火機燒了老婆婆珍愛的照片,也差點把自己燒死。此時三位演員又跳出角色,討論小孩不該逃家造成這樣的結局太悲慘不完美,所以要倒帶退回小寶掉入急流那場戲重來。 

這一回重演的故事結局,是小寶如願變成天鵝,只見此劇唯一的男演員賈祥國套上女性舞者的羽毛頭飾和芭蕾裙,豁出去滑稽搞笑的形象,具有出其不意的反差效果。當他跳著《天鵝湖》舞蹈,以為這樣變天鵝就能得到手足與其他動物的欣賞認同,結果不然;換言之,小寶的蛻變實未完成,他的醜怪模樣還是被牢牢標記著,無法撕去。 

這一段滑稽搞笑又帶點辛酸無奈的演繹,不禁讓人聯想到1995年曾獲葛萊美獎最佳女歌手的安妮・藍妮克絲(Annie Lennox)翻唱的歌曲〈No More "I Love You's"〉,MV中一開始即是一群身材健壯的男舞者,頂著誇張妖豔的濃妝,穿上女性舞者的芭蕾舞衣,在一間像酒館的空間中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座位席上的人們一臉冷漠輕蔑看著。歌詞裡原本是動詞表意的我愛你(I love you)別具深義的加了複數s化成名詞「我愛你這事」(I love you's),傷心的人覺得被「我愛你」的語言遺棄了,再也沒有我愛你這事,語詞的意思也轉變到語言之外,而其他戀人們則在議論怪物(The lover speaks about the monsters)。

摘舉這一段歌詞與MV內容呈現,可以看見雙性特質(bisexuality)流動,亦暗諷著性別政治正確保守的社會,對這樣跨性別的身分樣態,常會視如妖異怪物存在鄙夷;也就是說即使披上天鵝外衣,也未必使人認同美麗。《小寶歷險記》的橋段與此歌曲文本竟在此產生若干互文連結,延伸的意涵使人深省性別平權猶有未待之處。我們也可以說歌詞中提及被議論的怪物,更是人心黑暗恐懼的象徵,而非外在之物。若我們也回到安徒生原著再思索比對,安徒生選擇讓醜小鴨蛻變成真正的天鵝,當他臨水照鏡,看見與認同自己的新貌,自卑與恐懼都崩解了,以讓人讚美嘆息的完美身影飛翔之際,那就是安徒生寬容悲憫之心的成全。 

《小寶歷險記》這齣戲裡的第一回倒帶重演,雖不算失敗卻仍不完美,編導似乎有意識地要讓兒童觀眾直面現實人生便是如此炎涼殘酷。等到第二回的倒帶重演,讓小寶自我覺察自己的缺陷不完美,先接納再改變,因此他決定學會游泳,甚至以泳技救了哥哥,贏得哥哥的心,獲得哥哥的致歉,兄友弟恭再也不被哥哥欺負嘲笑,小寶的命運就此翻轉。此圓滿的新結局,最終還是展現了寬容與悲憫的高貴人性,也寄託著創作者們對兒童的愛,純粹好似天鵝羽毛之淨白。 

有些迂迴,有些顛簸,這般經歷與體驗過才得到的愛、幸福和圓滿,因為是自覺行動得來,一切更形珍貴。兒童劇能夠對一主題透過這樣多層次心理的探索,確實可增加內容的豐厚程度,小寶包括兩回倒帶重試的情節,彷彿也是向命運提問,在決定與選擇瞬間,意志與行動便是回應了命運的安排究竟是天定,抑或自己可以主宰。有意思的是這三場情節,小寶掉入激流遇見的老烏龜,對他的命運轉變具有關鍵啟發作用,但並非同一隻,而是三種模樣――取材自不同鍋子、鏟子、臉盆等物件組成的偶――這彷彿意味著生命轉折的相遇、啟蒙引導者常常是會變形易容現身,無所不在,也無處不隱,有心才會發現。 

然而,小寶初次離家到了奇幻森林,那一場戲的舞台氛圍與情節營造,除了花會被小寶的外表嚇到驚慌而逃有幻想成分,其餘處理都顯得有些草率不完美,毫無奇幻可言,刻意稱之奇幻森林可再斟酌。還有,戲名的「歷險記」實在也是不完美的陳腔濫調,期待可以倒帶重想。 

《小寶歷險記》

演出|九歌兒童劇團
時間|2023/3/26 14: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