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世代,反觀人生經歷《我忘記舉手》
10月
07
2024
我才十七歲(聲舞團提供/攝影王翰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2次瀏覽

文 劉詠晟 (現職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專案助理)

傍晚六點雨勢未停,觀眾陸續穿上雨衣,由工作人員引導走進文學步道,抬頭是銀橋【1】,眼前是若隱若現無盡頭水道,追溯歷史脈絡,文學步道與銀橋在日治時期是彰化文化豐盛一帶,今日沒落由彰化縣政府管理,列為歷史建築成為觀光景點。銀橋下昔日景象不再,在這邊演出可說是乘載當年勝景吧。昏暗燈光渲染銀橋,雨滴形狀是作品的附加,而輕快暖場音樂安撫雨勢中的躁動,放眼望去全是身穿雨衣的黃衣人,彷彿特別安排。《我忘記舉手》三個作品是三組舞者(樂齡、青年及青壯年)共同演出,《花甲的我》徵選十位樂齡舞者、《我才17歲》由年紀正值17至18歲的高中生舞者、《徘徊在繁華煩躁中的我》青壯年舞者鄭子謙及編舞者吳思瑋,跳出屬於三個世代的語言,從中探討家庭、社會、兩性、權利⋯⋯等時事議題,更多的是包含自身感受在其中。雖然舉手看來是件容易事,當人們進入不同年齡區段時,是否願意勇敢為自己選擇而舉手,演出場地在彰化八卦山文學步道,曾經繁華的地景,藉由聲舞團《我忘記舉手》扣合演出主題,重溫當年景象,從人們到環境完整體現《我忘記舉手》的演出概念。

《花甲的我》以母親為題講述孩子與母子關係,青壯年舞者鄭子謙一如往常戴起耳機坐在沙發,樂齡舞者擺出婀娜多姿動作,鄭子謙毫不在意與無奈神情,表現叛逆青年與母親嘮叨互動,鄭子謙說著「如果我喜歡男生你們接受嗎?」、「如果我不工作可以嗎?」、「如果你們老了會有人照顧?」議題,更彰顯現實生活母子間的矛盾對話。音樂瞬間轉換成聖桑(Saint Saëns)〈天鵝〉(Le Cygne),樂齡舞者們隨著音樂呈現肢體凋零樣態,強烈感受時間不等人,歲月不饒人殘酷現象;群體中一位樂齡舞者跳起《垂死的天鵝》(The Dying Swan)獨舞 【2】,穿梭在凋零的舞者們之間,突然傳來「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早起,做早餐,洗衣服,擦地板⋯⋯」高亢的聲音將情緒拉至高潮,揹著「茄芷袋」樂齡舞者末段拿出嬰兒棉被、奶瓶與繪本放置地上,與自己拉扯、擁抱、摔落,時而眺望遠方天空,時而看向地板嬰兒用品,像是在宣洩失去孩子的痛苦經歷。《花甲的我》從這群眼角皺紋透露著無數辛勞與奉獻,肌膚上刻印著歲月痕跡的樂齡舞者,跳著自己的故事,最後在歌手曾立馨溫柔嗓音唱著《我的名字》 ,滑過臉頰是淚水還是雨水,已分不清。


徘徊在繁華煩躁中的我(聲舞團提供/攝影王翰僑)

《我才17歲》人工搭造BATTLE舞臺非常震撼,製造出兩區塊的對打擂台,舞臺地板是書寫著反對、捍衛語句,從《花甲的我》轉換到舞臺上正值17至18歲的年輕高中生低頭看手機,觀眾被強迫帶入Z世代科技冷漠。服裝視覺效果更是整首舞作焦點,各個分明的獨特性格,有東洋韓風、西洋嘻哈、迷你短裙也重回流行,清楚可見時下的潮流。在視覺與聽覺交織,開始宣洩被規範的不滿、制度下的不滿、同儕之間的比較、校園霸凌與兩性平等議題,不停挑釁與對峙,在正值青春期的階段,展現高中時期的自我認定,且伴隨著詭異氣氛的背景音樂下,兩邊爭鬥越來越激烈。很特別的是將肢體與口說結合,邊說邊跳讓整首作品成為了當代舞蹈的表現。不受框架內規範,在這群年僅17歲18歲的高中生們身上更可以讀到大環境的變化,不禁浮現出「曾經也年輕過」的這句話,喚醒不同世代對於《我才17歲》議題,回頭看過去與現在做出抉擇時,會勇敢舉手?這個答案唯有自己最清楚。

《徘徊在繁華煩躁中的我》鄭子謙再次出場,邀請觀眾坐上BATTLE舞臺左側,身穿身白衣下半身黑裙的編舞者吳思瑋出場,鄭子謙不斷對著吳思瑋咆哮「老師妳不是在德國,為什麼要回來?」、「為什麼要選擇當老師不是舞蹈家?」吳思瑋眼神尖銳說著「我回來幹嘛」,之後與鄭子謙進行互扛、互抱、互摔,從舞臺右側重重滑落至左側,眼前畫面令人不堪,奮不顧身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不痛嗎?當吳思瑋脫下束縛大裙恨恨丟下,空氣凝結,雨勢更加滂沱,隨著音樂激昂在大雨中與自己內心衝撞拉扯,頭髮、皮膚接觸雨水反彈至空氣中的瞬間,答案出現了,吳思瑋獨舞印證自己從國外回來的使命,為家鄉付出,選擇八卦山的文學步道,重啟生命與歷史的融合,這彷彿在告訴所有人們「不管身在何處不忘初衷」,不管正值年紀,傾聽自己所選,勇敢舉手。最後吳思瑋舉手動作,用篤定語氣對著大家說「我回來舉手」,觸動觀眾也一起舉手,捍衛自己權利,空氣中隱約聽到抽氣聲和看見擦拭淚水的畫面。《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有別以往的演出內容,跨世代、跨文化更跨越到環境與在地歷史古蹟結合,可以說是給予人們在面對生活上如何選擇的勇敢印記吧!


注解

1、「現今位在彰化縣彰化市的八卦山風景區內 ,鐵線橋為戰後所建,於1950年(民國39年)由彰化商業銀行出資所建之鋼筋混凝土圓拱形水泥橋命其名為「銀橋」。其為彰化市居民共同記憶場所,亦為彰化八卦山特有之文化景點,彰化縣政府於2003年(民國92年)6月1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參考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2、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劇,描繪了美麗與悲劇的結合。它探討了生命的脆弱與追求的絕望,透過優雅的舞蹈展現了深刻的情感。

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劇,描繪了美麗與悲劇的結合。它探討了生命的脆弱與追求的絕望,透過優雅的舞蹈展現了深刻的情感
臺灣日治時期的一座吊橋,原址位於彰化神社前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彰化遺跡碑的路途上。現今位在彰化縣彰化 市的八卦山風景區內,跨接於八卦山文學步道中段與森林步道中段。昔日的彰化神社通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彰化遺跡碑(今大佛位置)連接的橋樑。民國92年(西元2003年)6月10日,八卦山銀橋被公告為歷史建築。

《我忘記舉手》

演出|聲舞團
時間|2024/09/22 18:30
地點|彰化八卦山文學步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