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不能「貪得無厭」?!《 萊茵黃金》
6月
09
2014
萊茵黃金(河床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8次瀏覽
傅裕惠(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們該如何期待四個台灣小劇場團隊,詮釋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現代歌劇經典?──或許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革命」。長達兩、三個小時的歌劇鉅作,上天下地的敘事細節,在河床劇團編導郭文泰的處理下,依舊是五十分鐘左右的「幻想詩」。不同的是,新編的鋼琴與大提琴合奏樂曲,豐富了過往常見的人聲歌謠,而重複性的極限風格,讓人不禁聯想起美國音樂家菲利浦.葛拉斯 (Philip Glass)與前衛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合作的劇場作品。只是,自始至終,全劇演進的節奏沒有多少改變﹔華格納這則「慾望橫流、陰謀鋪陳」的傳奇神話,在悅耳的清亮歌聲中,倒像是一首搭配了繪本風格的「安眠曲」。

「不痛不癢」是我對任何一齣戲最低限的期待。這次的新編樂作、中美混合的多人卡司與多達三、四個視覺想像的框架舞台,應足以合織一部超越低限期待的驚喜作品,然而,我依然有「不痛不癢」之歎。在華格納「指環」歌劇的命題下,我無法在河床劇團這齣戲的詮釋裡,找到對號入座的方向﹔更何況表演者和符號象徵的移動與行進,完全不在敘事性表演的脈絡裡,刻意對位,只是徒勞。乾脆退而求其次,被動地欣賞和接受表演者與視覺圖像的變化,讓所謂的「潛意識」流動,不作詮釋如何?即使音樂和歌聲不致成為觀賞時解碼的負擔──甚至讓人感到舒坦,若我「斤斤計較」這五十分鐘的篇幅,似乎都不足以鋪陳每個表演者平均出、入的時間、代表的角色和觀點。導演偏好的節奏,沈重又一致,這似乎多少消弭了視覺與聽覺感官感受的「戲劇性」,也讓表演者的表演層次顯得彼此相近(所謂的角色表現,深不見底!)那麼,這一層又一層的意識流動,是對話?是衝擊?還是真的是「革命」?

不過,我必須承認,這齣戲開頭的畫面,仍然讓我驚艷。身裹金箔、象徵黃金的女演員──我得聲明,我對這齣戲的解讀並沒有信心──一頭側躺於舞台前緣框架中的突起碑上,當一股莫名的水流,從她口中汩汩而出,還是讓人能重溫河床劇團作品中靜謐中的一種暴力和殘酷。接著,扮演河妖的三位女演員,一一自左右佈景間隙處走出,面對著觀眾站立,將似是象徵標示地域的舞台框架舉直,我們的視覺想像,似乎被顛覆扭轉。可惜的是,這樣短暫的驚喜──或說是這些視覺的精彩線條,被接下來兀自流動的穩定畫面,在不斷地角色和畫面出入之間,逐一「消解」﹔我想,此處「消解」的申論是,因過往常見的作品印象,而不覺深刻。舞台左側前緣和正中央如畫般的設計框格,即使有稍微出人意表的隱藏裝置──例如效法立體畫作的平面畫框和兩處埋入演員半身的小陷阱等等,都是過去我曾見過的河床視覺筆觸。我若能把「革命」這頂大帽子再戴回這齣作品頭上,是不是這番反而露出了「順.隨.從簡」的馬腳呢?

無論戴這頂帽子「合不合情理法」,我說的動機,都在於我「貪得無厭」。倘使有任何一位看戲的觀眾或讀者能隨遇而安、自在怡性,這齣《萊茵黃金》總也是證明了它的價值了!

《 萊茵黃金》

演出|河床劇團
時間|2014/06/06 19:30
地點|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四連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