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地歌詠土地《福爾摩沙・咱的歌》
9月
03
2018
福爾摩沙・咱的歌(福爾摩沙合唱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7次瀏覽
陳彥儒(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福爾摩沙合唱團去年在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以《土地的歌》專輯獲得最佳創作獎作詞、最佳詮釋獎演唱以及最佳專輯製作人,今年攜手台北永樂扶輪社合唱團與A4s合唱團,【1】在戲曲中心,以「土地的歌」為名舉辦傳藝金曲獎得獎音樂會。

在扶輪社合唱團暖場後,福爾摩沙合唱團即以《Tshotsholoza》歡快的節奏,帶來相當不同、充滿歡樂與動感的饗宴。儘管大表演廳在音響上的設計明顯對這樣的展演型態不友善,但在收音與陣列喇叭的幫忙下,並未減損聆聽的樂趣與感受。在《Le chant des oyseaux》、《Alleluia》等作品暖身後,福爾摩沙合唱團便以「土地的歌」為旨展開曲目。

音樂會中不難發現,蘇慶俊在指揮與台灣有關題目、題材作品時,如:《台灣魂》、《八家將》,對於歌詞的抑揚頓挫、或音樂的高低起伏,在指揮的動作之外,有更強烈且直接的「身體」表現。似乎,是希望更進一步的推動團員們能更加清晰的咬字、表達音樂情緒。這樣的結果在音樂上無疑是正面的。筆者並不是第一次聆聽合唱團演唱台語或台灣作品,但福爾摩沙合唱團的表現強烈到洗淨了筆者過去的聆聽經驗,也從中感受到蘇慶俊對傳唱台灣歌曲的堅持。

除了透過曲目安排與音樂會,蘇慶俊在曲目間也藉導聆道出帶領合唱團演唱台灣作品的演出經驗。如,曾帶領合唱團進總統府演出,官員對於國外作品與本土作品的兩極反應,對外語曲目反應較熱烈而對台灣作品相較較冷淡;或印譜時,因為被瞥見歌詞而被指不要有意識形態;或多年前帶隊出國比賽,受中國阻攔而不能進入賽場參賽等。也許,讓蘇慶俊如此執著於演唱台灣歌曲的原因,就是以前演出本土作品時,受到的種種排斥反應。這樣的情緒也在節目單上未見的《母親的名叫台灣》一曲推到高潮並解放,讓人不禁想起發生在今年濁岸合唱團因政治因素無法在「維也納世界和平合唱節」演出等事件。

因此,《母親的名叫台灣》演唱結束之後,蘇慶俊對觀眾說道:「有沒有看到我的身體是扭曲的,有人說我好像二二八受難家屬,在指揮這樣的歌的時候身體都不對勁,其實我不是,我只是覺得應該要這樣。」這樣的說明也不令人意外了。

下半場,福爾摩沙合唱團以客家歌曲《鷂婆》、(老鷹)的生動快意、糖ㄅㄅ(蒲公英)的溫暖動人,及排灣族古調《來甦》等作品,一改上半場嚴肅的氛圍,呈現台灣文化多元的一面。只是這樣多元的演出曲目,也有來自族群因素的質疑:「我們唱客家歌當然也有受到質疑,有人問,你們憑的是什麼。我們憑的是誠意。」

這樣的誠意展現在對於詞曲腔調精準的表達,在蘇慶俊的雕琢下,不僅是閩南語歌曲的「氣口」,在聲韻上也更可以感受到指揮蘇慶俊對團員的雕琢。從《Tshotsholoza》的高亢嘹亮、閩南語與客家語歌曲的咬字、或古調《來甦》的純粹,皆可以感受到指揮所謂的誠意,不僅僅只是在咬字,對聲腔韻味也有相當的要求,使得福爾摩沙的演繹不同於其他合唱團,而更能展現出不一樣的風貌與內涵。

在複雜的歷史背景與現實下,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氛圍瀰漫,文化認同的表現成為許多台灣藝術團體、創作者的燙手山芋,深怕過度直接的言語以及複雜的政治解讀會不小心得罪什麼人,或是影響本就艱困的票房。然而,蘇慶俊卻本著真誠,對自己、對土地、對音樂與文化深切思考,最後將之轉成最簡單也最直接的音樂語言。福爾摩沙合唱團在蘇慶俊的帶領下,一本率直與真誠,哼唱出「土地的歌」,提醒我們作品與土地的關係,與其迴避,不如以精緻的藝術表現直接面對。

註釋

1、八月四日場,合作聯演團隊為台北永樂扶輪社合唱團、台北喜悅女聲合唱團 。

《福爾摩沙・咱的歌》

演出|福爾摩沙合唱團  指揮/蘇慶俊  鋼琴/蔡昱珊
時間|2018 / 08 / 0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