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地歌詠土地《福爾摩沙・咱的歌》
9月
03
2018
福爾摩沙・咱的歌(福爾摩沙合唱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98次瀏覽
陳彥儒(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福爾摩沙合唱團去年在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以《土地的歌》專輯獲得最佳創作獎作詞、最佳詮釋獎演唱以及最佳專輯製作人,今年攜手台北永樂扶輪社合唱團與A4s合唱團,【1】在戲曲中心,以「土地的歌」為名舉辦傳藝金曲獎得獎音樂會。

在扶輪社合唱團暖場後,福爾摩沙合唱團即以《Tshotsholoza》歡快的節奏,帶來相當不同、充滿歡樂與動感的饗宴。儘管大表演廳在音響上的設計明顯對這樣的展演型態不友善,但在收音與陣列喇叭的幫忙下,並未減損聆聽的樂趣與感受。在《Le chant des oyseaux》、《Alleluia》等作品暖身後,福爾摩沙合唱團便以「土地的歌」為旨展開曲目。

音樂會中不難發現,蘇慶俊在指揮與台灣有關題目、題材作品時,如:《台灣魂》、《八家將》,對於歌詞的抑揚頓挫、或音樂的高低起伏,在指揮的動作之外,有更強烈且直接的「身體」表現。似乎,是希望更進一步的推動團員們能更加清晰的咬字、表達音樂情緒。這樣的結果在音樂上無疑是正面的。筆者並不是第一次聆聽合唱團演唱台語或台灣作品,但福爾摩沙合唱團的表現強烈到洗淨了筆者過去的聆聽經驗,也從中感受到蘇慶俊對傳唱台灣歌曲的堅持。

除了透過曲目安排與音樂會,蘇慶俊在曲目間也藉導聆道出帶領合唱團演唱台灣作品的演出經驗。如,曾帶領合唱團進總統府演出,官員對於國外作品與本土作品的兩極反應,對外語曲目反應較熱烈而對台灣作品相較較冷淡;或印譜時,因為被瞥見歌詞而被指不要有意識形態;或多年前帶隊出國比賽,受中國阻攔而不能進入賽場參賽等。也許,讓蘇慶俊如此執著於演唱台灣歌曲的原因,就是以前演出本土作品時,受到的種種排斥反應。這樣的情緒也在節目單上未見的《母親的名叫台灣》一曲推到高潮並解放,讓人不禁想起發生在今年濁岸合唱團因政治因素無法在「維也納世界和平合唱節」演出等事件。

因此,《母親的名叫台灣》演唱結束之後,蘇慶俊對觀眾說道:「有沒有看到我的身體是扭曲的,有人說我好像二二八受難家屬,在指揮這樣的歌的時候身體都不對勁,其實我不是,我只是覺得應該要這樣。」這樣的說明也不令人意外了。

下半場,福爾摩沙合唱團以客家歌曲《鷂婆》、(老鷹)的生動快意、糖ㄅㄅ(蒲公英)的溫暖動人,及排灣族古調《來甦》等作品,一改上半場嚴肅的氛圍,呈現台灣文化多元的一面。只是這樣多元的演出曲目,也有來自族群因素的質疑:「我們唱客家歌當然也有受到質疑,有人問,你們憑的是什麼。我們憑的是誠意。」

這樣的誠意展現在對於詞曲腔調精準的表達,在蘇慶俊的雕琢下,不僅是閩南語歌曲的「氣口」,在聲韻上也更可以感受到指揮蘇慶俊對團員的雕琢。從《Tshotsholoza》的高亢嘹亮、閩南語與客家語歌曲的咬字、或古調《來甦》的純粹,皆可以感受到指揮所謂的誠意,不僅僅只是在咬字,對聲腔韻味也有相當的要求,使得福爾摩沙的演繹不同於其他合唱團,而更能展現出不一樣的風貌與內涵。

在複雜的歷史背景與現實下,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氛圍瀰漫,文化認同的表現成為許多台灣藝術團體、創作者的燙手山芋,深怕過度直接的言語以及複雜的政治解讀會不小心得罪什麼人,或是影響本就艱困的票房。然而,蘇慶俊卻本著真誠,對自己、對土地、對音樂與文化深切思考,最後將之轉成最簡單也最直接的音樂語言。福爾摩沙合唱團在蘇慶俊的帶領下,一本率直與真誠,哼唱出「土地的歌」,提醒我們作品與土地的關係,與其迴避,不如以精緻的藝術表現直接面對。

註釋

1、八月四日場,合作聯演團隊為台北永樂扶輪社合唱團、台北喜悅女聲合唱團 。

《福爾摩沙・咱的歌》

演出|福爾摩沙合唱團  指揮/蘇慶俊  鋼琴/蔡昱珊
時間|2018 / 08 / 0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