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漸成熟,待揚鞭出城《策馬進3城》
6月
30
2016
策馬入3城(雯翔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2次瀏覽
戴君安(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邁入第5年的「嘉義新舞風」在2016年推出了《策馬進3城》,除了循往例邀請三位年輕編舞家編創新作外,還請出了知名音樂家簡上仁,為此次演出開場。今年的舞蹈作品由蘇品文、黃懷德及鄭伊涵挑梁,和往年一樣的是編創各具風格,但有別於以往的是在整體呈現上,更能看出一致性的主題發展,蘊含嘉義的在地風土民情。

簡上仁先為觀眾說明,源自嘉義地區的民謠《一隻鳥仔》的翻唱演變。早先是因一名男子思念情人而唱出《一隻鳥仔哮啁啁》,以表惆悵之意;而後於日據時期發展為《一隻鳥仔哮救救》,內容充滿被殖民者的悲戚情緒;最後改為鼓勵人心的《一隻鳥仔笑呅呅》,以勸人樂觀向上為主旨。就在他自彈自唱之際,一位女舞者緩緩進入舞台,她的雙臂如鳥兒振翅般,不住抖動;但又像被綑綁著翅膀般,無從驅力。她雖然努力振動臂膀,卻仍站在原地,以非移位的各種姿態呈現一隻鳥仔的無奈;但是當曲調轉換為《一隻鳥仔笑呅呅》的勵志歌詞時,雖然仍在原地,她的臂膀大振,看似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蘇品文編創的《Little Pony》(小馬)在燈未亮前,舞台上先響起了一群人的拍手聲,燈漸亮後,只剩一人持續拍著手,其他四人聚集在右下舞台,向上空延展雙手與上身,腳步緩慢的向舞台中央移動。漸漸的,拍手聲越來越輕,之後再換人拍手,其他人也加入,直到只剩一人在延展其上肢與手臂。接著所有人停止拍手,轉而以接近地面的低水平扭轉取代向上延伸的姿態。這是個看似平凡卻極特別的開場,這開場與接續其後的段落形成對比,即暗燈又亮燈後,在一片寂靜中的踏併步、踏跳等,如馬蹄滴答的跑繞整個舞台。

相較於去年的作品《Grenouilles》(青蛙),蘇品文今年的作品雖然一樣的以動物為題,採用以物擬人的轉化手法仍舊顯明,也企圖摒棄炫技的舞蹈表演;但這回更能夠讓舞者的身體流暢的說自己的話,而舞者們也各施其法的自我表述。他們在最後一段前,拿出行動電話,戴著耳機,隨著自己聽到的音樂哼哼唱唱,各自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景象正是時下年輕人的寫照,以小馬指涉年輕人的聯想於焉生成。霎那間,他們停止所有舉動,一起以很慢的動作下沉到地板,踽踽匍匐,再慢慢起身,最後集體大聲大步的踩踏地板離開舞台。

依據節目單上的說明,黃懷德的《3》以山的諧音發想,表達對阿里山及諸羅山(嘉義舊名)的敬畏與想像。舞作中的三位舞者一一出場,首先是一人在光影下,音效是低沉的重音,舞者的身體像是被控制的軀殼,關節如被掐住般,局部抖顫的在原地活動。接著,她移出原本的定點,開始在地板上滑動,在一大翻轉時,另一人進入場內,和第一位舞者一樣,也是以看似僵硬的方式,靈巧的讓四肢變換成奇異的形體。在口技般的聲效中,第三位舞者進入舞台, 和前兩人一樣,以流暢的自我控制展現不流暢的受控狀態。

這三人雖有身體接觸,卻看似互無關聯的一起翻滾、堆疊,他們扭曲的臂膀有時扣在一起,隨即分開,反覆呈現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也像是萬花筒中不斷轉換的幾何造型。舞者們的身體語彙傳達對於山的無限想像,從他們拗折的體相看來,應是懼怕多於喜悅。編排上的破格,包括挑戰美感印象的姿態及肢體流轉的反動,讓畫面顯得更加有趣,雖抽象卻不難想像。《3》可說是簡易其外,奧妙其內的作品。

鄭伊涵的《四人房》也是一首三人之舞,跳脫字面上的「四」所引發的四人舞聯想,三位舞者填滿了觀者的好奇心,形塑四人房中來去匆匆的旅客。燈亮時,只見一張沙發在右舞台,一位舞者站在左上舞台的方格子光影中。他踱出方格子後,在一陣寂靜中,身體逐漸舒展並移動到沙發旁。音樂聲響起,他圍繞著沙發獨舞,空氣中瀰漫著孤獨的氣息。第二位舞者持手電筒進場,像是摸黑進房的情景寫照,但是當手電筒開、關之間的亮、暗交替時,或是手電筒的亮光隨著舞者的轉動而四處掃射時,都刺激著觀者的視覺神經與耐受力。

一轉眼,三位舞者坐在沙發上,再起身以綿延流暢的轉動繞著沙發起、落,這二男一女不斷互換位置,好像旅館中輪流入住的房客。舞台上雖然只有一張長沙發,但似乎概括代表房內的所有陳設,簡而不陋。上舞台後方的黑幕拉起一半,投射其上的影像看來像是窗外的土地,之後再全部拉起,各種屋外的風景陸續放映。最後黑幕再度拉下,第一位男舞者又回到沙發上,另兩位舞者各據舞台一角,他們就像過客在短暫的交會後,再各自走上孤獨的旅程。

今年的嘉義新舞風,展現甚於往年的成熟,包括編舞的手法、舞者的表現及製作上的突破。尤其是走出嘉義縣,跨足到高雄市衛武營,應是最大也是值得嘉許的改變。可惜的是,進3城的志願未竟,只進了2城,實為美中不足之處。寄望明年或未來確實可跨三城(或更多),也期待每年都能看到品質節節高升的嘉義新舞風。

《策馬進3城》

演出|蘇品文、黃懷德、鄭伊涵
時間|2016/06/26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使用民謠做為開場,這樣的序曲定型了這場演出走向,使得觀眾不得不去注意三支舞作與在地的關聯性到底有多強或甚至不足。如何包裝及呈現,包括選擇主題與個別舞作間的關聯對照,都需要再更精緻的設計。(余祐瑋)
6月
30
2016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