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心弦的《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1月
08
2019
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30次瀏覽
葉娟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助理研究員)

國樂著名作曲家蘇文慶創作的合奏曲《臺灣追想曲》(1997)、《風獅爺傳奇》(2009)與柳琴協奏曲《雨後庭院》(2000)……等,無論在正式音樂會或音樂比賽場合,總是經常上演,優美的旋律讓人深植心田。他自1976年來,創作大量的國樂合奏、協奏及室內樂曲,亦有為數不少的管弦樂作品;除此之外,他亦活躍於指揮舞臺,演出足跡遍布40多國,2009至2011年受聘為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及指揮。此次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蘇文慶作品音樂會,呈現的大多是他近年創作大型國樂曲中的代表之作。

上半場節目,由合奏曲《富貴花開》(2018)世界首演作品揭開序幕。此曲為北市國委託,為2019年即將到來的四十周年團慶而作。樂曲以中國五聲音階曲調為基調,以打擊樂器烘托出喜慶的氣氛,以層次豐富的聲部線條描繪牡丹花朵鮮艷而多彩、花團錦簇的面貌。

第二、第三首安排了中阮協奏曲《綻放》(2013)及柳琴協奏曲《恣意放歌》 (2016),由北市國阮咸及柳琴首席馬欣妤和馬翠妤姐妹擔綱主奏。蘇文慶的夫人鄭翠蘋女士為柳琴演奏家,1993年創立台北柳琴室內樂團,因此蘇君經常為柳琴及彈撥樂團寫作樂曲。《綻放》以中西音樂風格交替併呈,前段為琴曲古樸韻味,中間一段則引用西班牙作曲家的吉他演奏曲調及技法。《恣意放歌》則強調表現柳琴高難度的演奏技巧,主奏者游刃有餘地遊走於快速音群間,表現精湛。

中場前的排笛協奏曲《竹笛飛歌》(2010),邀請到排笛演奏家張中立擔任獨奏。樂曲一開始營造出神秘空靈又柔美的意境、笛音清透繚繞,中段的獨奏華彩樂段,則轉以氣音、重音、滑音的表現方式呈現各種音樂表情,充滿張力的演奏令人驚豔。

下半場第一首,由樂團首席陳慧君主奏二胡協奏曲《行雲流水》(2017)。陳君的二胡演奏音色厚實、運換弓有力而清晰,並與樂團合作無間。壓軸的兩首作品,則為國樂團與大型合唱團共同演出。《臺灣情詩組曲》(2016/2017)以臺語文學家林宗源的詩作《古都情網》(1992)、《濁水溪》(1976)為本進行譜曲,演前導聆撥放了作者朗誦詩作的錄音,作曲家將詩的意涵、語韻和律動轉化為樂音,旋律優美動人心弦。《衣裡明珠》(1988-1991)原為音樂劇場,今以音樂會形式摘演第一樂章〈雲暗暗 水迷漫〉,男中音李增銘具戲劇性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合唱團與國樂團比重相當,音樂典雅而莊嚴、氣勢恢弘而具震撼力。

從樂團聲部的座位配置亦可觀察作曲/指揮家想要呈現的音場特色或習慣。當天擦弦組由左至右、由高音至低音排列,彈撥組的揚琴和古箏坐於指揮正前方,柳琴、琵琶、阮咸集中於右側裡區塊;中排為吹管組,後排為打擊組(排鼓置中、定音鼓置左)。揚琴和古箏置於前排,讓拂音、按放滑音等重要音韻表現聲響能較容易傳送出來,並與右側彈撥組形成帶狀區塊,讓樂曲中大量的彈撥主奏樂段更具整體的穿透力。作曲家亦擅用打擊樂器增添樂曲的動感,在主、副聲部的搭配和選擇上,亦能掌握音量平衡,兼顧點狀與線狀聲響、清脆與渾厚音色相互加乘下的配器特性,使音響層次鮮明而富效果。

綜觀整場音樂會,不論是在樂曲的挑選、鋪排,指揮與獨奏/唱家的邀請,都十分用心,全場滿座的觀眾亦報以熱烈的掌聲,相當成功。期盼未來臺北市立國樂團持續規劃演出臺灣作曲家的作品,不僅讓國人聽見世界,也讓世界聽見臺灣的聲音。

《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演出|指揮/蘇文慶、中阮/馬欣妤、柳琴/馬翠妤、排笛/張中立、胡琴/陳慧君、男中音/李增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合唱團
時間|2018/12/23 14:30
地點|臺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