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心弦的《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1月
08
2019
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83次瀏覽
葉娟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助理研究員)

國樂著名作曲家蘇文慶創作的合奏曲《臺灣追想曲》(1997)、《風獅爺傳奇》(2009)與柳琴協奏曲《雨後庭院》(2000)……等,無論在正式音樂會或音樂比賽場合,總是經常上演,優美的旋律讓人深植心田。他自1976年來,創作大量的國樂合奏、協奏及室內樂曲,亦有為數不少的管弦樂作品;除此之外,他亦活躍於指揮舞臺,演出足跡遍布40多國,2009至2011年受聘為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及指揮。此次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蘇文慶作品音樂會,呈現的大多是他近年創作大型國樂曲中的代表之作。

上半場節目,由合奏曲《富貴花開》(2018)世界首演作品揭開序幕。此曲為北市國委託,為2019年即將到來的四十周年團慶而作。樂曲以中國五聲音階曲調為基調,以打擊樂器烘托出喜慶的氣氛,以層次豐富的聲部線條描繪牡丹花朵鮮艷而多彩、花團錦簇的面貌。

第二、第三首安排了中阮協奏曲《綻放》(2013)及柳琴協奏曲《恣意放歌》 (2016),由北市國阮咸及柳琴首席馬欣妤和馬翠妤姐妹擔綱主奏。蘇文慶的夫人鄭翠蘋女士為柳琴演奏家,1993年創立台北柳琴室內樂團,因此蘇君經常為柳琴及彈撥樂團寫作樂曲。《綻放》以中西音樂風格交替併呈,前段為琴曲古樸韻味,中間一段則引用西班牙作曲家的吉他演奏曲調及技法。《恣意放歌》則強調表現柳琴高難度的演奏技巧,主奏者游刃有餘地遊走於快速音群間,表現精湛。

中場前的排笛協奏曲《竹笛飛歌》(2010),邀請到排笛演奏家張中立擔任獨奏。樂曲一開始營造出神秘空靈又柔美的意境、笛音清透繚繞,中段的獨奏華彩樂段,則轉以氣音、重音、滑音的表現方式呈現各種音樂表情,充滿張力的演奏令人驚豔。

下半場第一首,由樂團首席陳慧君主奏二胡協奏曲《行雲流水》(2017)。陳君的二胡演奏音色厚實、運換弓有力而清晰,並與樂團合作無間。壓軸的兩首作品,則為國樂團與大型合唱團共同演出。《臺灣情詩組曲》(2016/2017)以臺語文學家林宗源的詩作《古都情網》(1992)、《濁水溪》(1976)為本進行譜曲,演前導聆撥放了作者朗誦詩作的錄音,作曲家將詩的意涵、語韻和律動轉化為樂音,旋律優美動人心弦。《衣裡明珠》(1988-1991)原為音樂劇場,今以音樂會形式摘演第一樂章〈雲暗暗 水迷漫〉,男中音李增銘具戲劇性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合唱團與國樂團比重相當,音樂典雅而莊嚴、氣勢恢弘而具震撼力。

從樂團聲部的座位配置亦可觀察作曲/指揮家想要呈現的音場特色或習慣。當天擦弦組由左至右、由高音至低音排列,彈撥組的揚琴和古箏坐於指揮正前方,柳琴、琵琶、阮咸集中於右側裡區塊;中排為吹管組,後排為打擊組(排鼓置中、定音鼓置左)。揚琴和古箏置於前排,讓拂音、按放滑音等重要音韻表現聲響能較容易傳送出來,並與右側彈撥組形成帶狀區塊,讓樂曲中大量的彈撥主奏樂段更具整體的穿透力。作曲家亦擅用打擊樂器增添樂曲的動感,在主、副聲部的搭配和選擇上,亦能掌握音量平衡,兼顧點狀與線狀聲響、清脆與渾厚音色相互加乘下的配器特性,使音響層次鮮明而富效果。

綜觀整場音樂會,不論是在樂曲的挑選、鋪排,指揮與獨奏/唱家的邀請,都十分用心,全場滿座的觀眾亦報以熱烈的掌聲,相當成功。期盼未來臺北市立國樂團持續規劃演出臺灣作曲家的作品,不僅讓國人聽見世界,也讓世界聽見臺灣的聲音。

《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演出|指揮/蘇文慶、中阮/馬欣妤、柳琴/馬翠妤、排笛/張中立、胡琴/陳慧君、男中音/李增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合唱團
時間|2018/12/23 14:30
地點|臺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