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世界的暢快與斷裂《百舌—俠盜崛起》
1月
03
2018
百舌—俠盜崛起(玩劇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5次瀏覽

演出:玩劇工廠

時間:2017/11/26 14: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文 羅瑄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生)

帶著一點台灣日本殖民的故事背景,融入廖添丁民間傳說,混入科幻元素,搭配通俗歌曲,台日混血,拌入動漫元素的《百舌—俠盜崛起》,去年首次在台師大的知音劇場演出,這次演出場地來到松菸多功能展演廳,一個中型Live House空間,不管是挑高、觀眾席深度、左右鏡框開展度都比原版放大許多,為了適應這個相對較大的演出場地,製作群很用心在投影上下功夫,並且擴大群戲的場面,演員在場上不斷穿梭個層次的景片,上上下下一如這齣戲宣傳的主訴求:武打音樂劇,企圖製造出動漫世界武打絢爛、眼花繚亂的熱鬧,並穿插一點愛情元素,同時插科打混,從幕前到幕後行銷宣傳,看得出製作團隊在各環節上的用心,但總有些缺憾,主要來自於戲劇本身結構的紊亂。

必須非常吃力,才能聽清楚演員的台詞,反而是日籍演員的中文聽的是最清楚的,在尚未解決音響回音干擾情況下,要保持快速的戲劇節奏,咬字清楚,考驗演員基本功,還有編劇文字的能力,過多不必要的時下玩笑,有時候反而變成干擾。再者,由於這是一個架空時空的故事,觀眾更需要靠著清楚的台詞進入這個想像的世界。一開場的說書人其實已經多少發揮其功能,但是節奏過於鬆散,以及之後說書人唱的歌詞與推進劇情沒有太大幫助,於是筆者幾乎是很吃力第一場接著一場,努力拼湊才稍微了解舞台上人物之間的關係。

下半場百舌與紫鵑的戀愛場景則是看得出導演想要諧擬少年漫畫中熱血的青春愛戀,但是過於刻意的舞台走位,為擁抱而擁抱,為牽手而牽手,少了一點令人小鹿亂撞的怦然心動感,畢竟,浪漫是需要鋪陳的,女主角一進場跌倒並「疊」在男主角身上,接著跨坐彼此,充滿性暗示的台位是否必要以及破壞角色關係建立,這是導演需要思考的。而滿場飛的演員對應起故事軸線的紊亂,讓人失去關係的焦點,主角與反派(烏秋)之間尚不明確的對立關係,讓最後一場光劍武打少了水到渠成的快意。

大體而言,這是一齣誠意滿滿的製作,劇情若能更去蕪存菁,將故事好好說清楚,將雜枝末節的中二笑話留待畫龍點睛之用,而非畫蛇添足,這齣戲會更顯暢快玲瓏!

《百舌—俠盜崛起》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