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世界的暢快與斷裂《百舌—俠盜崛起》
1月
03
2018
百舌—俠盜崛起(玩劇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6次瀏覽

演出:玩劇工廠

時間:2017/11/26 14: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文 羅瑄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生)

帶著一點台灣日本殖民的故事背景,融入廖添丁民間傳說,混入科幻元素,搭配通俗歌曲,台日混血,拌入動漫元素的《百舌—俠盜崛起》,去年首次在台師大的知音劇場演出,這次演出場地來到松菸多功能展演廳,一個中型Live House空間,不管是挑高、觀眾席深度、左右鏡框開展度都比原版放大許多,為了適應這個相對較大的演出場地,製作群很用心在投影上下功夫,並且擴大群戲的場面,演員在場上不斷穿梭個層次的景片,上上下下一如這齣戲宣傳的主訴求:武打音樂劇,企圖製造出動漫世界武打絢爛、眼花繚亂的熱鬧,並穿插一點愛情元素,同時插科打混,從幕前到幕後行銷宣傳,看得出製作團隊在各環節上的用心,但總有些缺憾,主要來自於戲劇本身結構的紊亂。

必須非常吃力,才能聽清楚演員的台詞,反而是日籍演員的中文聽的是最清楚的,在尚未解決音響回音干擾情況下,要保持快速的戲劇節奏,咬字清楚,考驗演員基本功,還有編劇文字的能力,過多不必要的時下玩笑,有時候反而變成干擾。再者,由於這是一個架空時空的故事,觀眾更需要靠著清楚的台詞進入這個想像的世界。一開場的說書人其實已經多少發揮其功能,但是節奏過於鬆散,以及之後說書人唱的歌詞與推進劇情沒有太大幫助,於是筆者幾乎是很吃力第一場接著一場,努力拼湊才稍微了解舞台上人物之間的關係。

下半場百舌與紫鵑的戀愛場景則是看得出導演想要諧擬少年漫畫中熱血的青春愛戀,但是過於刻意的舞台走位,為擁抱而擁抱,為牽手而牽手,少了一點令人小鹿亂撞的怦然心動感,畢竟,浪漫是需要鋪陳的,女主角一進場跌倒並「疊」在男主角身上,接著跨坐彼此,充滿性暗示的台位是否必要以及破壞角色關係建立,這是導演需要思考的。而滿場飛的演員對應起故事軸線的紊亂,讓人失去關係的焦點,主角與反派(烏秋)之間尚不明確的對立關係,讓最後一場光劍武打少了水到渠成的快意。

大體而言,這是一齣誠意滿滿的製作,劇情若能更去蕪存菁,將故事好好說清楚,將雜枝末節的中二笑話留待畫龍點睛之用,而非畫蛇添足,這齣戲會更顯暢快玲瓏!

《百舌—俠盜崛起》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