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沒那麼喜歡Hofesh——殘酷社會下的《偽善者/重生進化》
10月
31
2023
偽善者(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85次瀏覽

文 簡麟懿(專案評論人)

人類的歷史從來不是一個進化的過程,歷史的本質在於遺忘,因此我們從來無法忽略,同時也避免不了某些事情的發生,如果可以,那遺憾必然是轉換成了另外一種形式蓄勢待發;來自英國的當紅編舞家Hofesh Shechter掌握了如此本質,我們可以從他獨特的肢體編排以及身體能量,看見某一種具可塑性且常規化的舞蹈身法,形塑出一套他人容易複製,但卻難以取而代之的簽名筆觸,而且其落筆的勢頭與Pina Bausch有相似的勁道,藉由「重複」與「拼貼」,Hofesh在作品的詮釋過程中不停地堆疊火藥,隨著一系列既視感、催化與暗示的鋪排,他在最後一瞬間毫不客氣地重磅燃起,這樣的效果,我們不僅於過去的《政治媽媽》、《SUN》與《無盡的終章》中得以略窺一二,同時在所屬舞者的自主編排裡,也能清楚感受到來自Hofesh來自深處的不可撼動與影響力。

但這是形容Hofesh的無遠弗屆,抑或恰巧是人類對「本質」的依賴與共通?不論是哪一點,對筆者而言,Hofesh都是一個睿智且狡猾的天才,就在《偽善者》(以下簡稱為《偽》)演出之前,我們尚且無從得知最一開始的演說與〈康康舞曲〉,是否也是節目安排的一部分,然而就像吃西瓜要加點鹽,當《偽》如羅馬競技場般的盛宴開始後,柔和且優雅的〈康康舞曲〉,彷彿如一道宴席前的開胃菜似的,鬆懈了觀者如坐針氈的預期,同時還打開了其作為《天堂與地獄》序曲【1】的原罪,如七宗罪裡的傲慢一般,不停地嘲笑觀眾席下方的筆者自己。

What a fxxkin’ kidding —— 悲喜交加的滑稽劇(Burlesque)

《偽》並非由舞臺暗場來作為揭幕,其國王的新衣從一開始就是假疫情平定之名,行優雅殘暴之實。甫開場,Hofesh在一如既往的身體語彙之中,不斷地堆疊那奔放不羈的動機與能量,乍看之下雖與過往的作品幾無差異,可其中最令人震撼的畫面便在於舞者與舞者之間,堂而皇之地相互殺戮,這些殺戮的動作如同魅影般不停地重複,且以相同的方式、不相同的方式無以復加地持續進行著,行刑的舞者如抽鴉片的貴族,以庖丁解牛的手法完結對手,而被行刑的舞者則如同癌細胞似的,被消滅之後還會復活,並且學習行刑者的動作來反擊對手。

是的,如同屠龍的勇者最終成為那一條惡龍,整齣荒謬的《偽》後半段,就是不斷重複行禮如儀的戰鬥,Hofesh迷人的舞姿頓時化作一股原始人般的魔力,不停地喚醒參與者體內潛藏的慾望和本能,而這也包含臺下的觀眾;Hofesh與《偽》囊括了臺下所有鼓掌的人一同參與偽善的戲劇,在駭人的機械聲與戰鼓當中,觀眾似乎遺忘了這些悲劇從來沒有被創作者提出過解方,更在最後如迴光返照的樂曲裡為流汗的表演者們鼓掌,我們沉浸在嗜血的快感當中,凝視著舞者走向凝視我方的黑暗深淵裡頭。


偽善者(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Todd MacDonald)

如果說Pina Bausch展露的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愛,那麼Hofesh Shechter表現的可能就是一種舉重若輕的殘忍,在此殘忍之下,為他加油添醋的我們,彷彿是一種堅持信念、憎恨壓迫、崇尚自由,卻由同時脫離現實、沉溺幻想與「動機善良卻行為盲目且有害」的典型人物,如同一名集矛盾於一身,來自西班牙的唐吉軻德;我可能不會那麼喜歡Hofesh Shechter,他讓我自己如此孤獨且侷促不安,卻無以釋懷。

We’ll keep fighting till the end——救贖

基本上《重生進化》(以下簡稱為《重》)與筆者一開始所描述的「某種具可塑性且常規化的舞蹈身法」說法雷同,除了服裝上的變異以外,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身體表現的部分,Hofesh在《重》中看似有意無意地挑戰極限,將能夠快速執行的動作降速到日落般的漸層,質地的剛硬轉化成如棉花般的柔軟包覆,同時也把這樣的挑戰延伸至音樂的編排之中,他讓大部分的音色下降到音響能夠負荷的最低頻,彷彿如節目冊中提到的疫情低迷一樣,在這般的不適下,舞者仍要持續地不斷舞蹈,使瀕死的萎靡不振也一同放入重生的一部分裡頭。

作品核心部分,舞者以長棍借代吉他,與眾人在逆境下載歌載舞,並在柔和的光源下相互親吻、擁抱,甚至不惜走下舞臺,將共感的氛圍感染給臺下期待救贖的觀眾與筆者,直至曲終人散;或許此刻,筆者又重新喜歡上了Hofesh,但不得不說,Hofesh只是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但前一封來自《偽》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依然沒有一個具體而實際的解方,久違的Hofesh來臺,他就像是一劑用力過猛的嗎啡用藥,是藥是毒?但看被注射的患者/我們,是否能夠記取教訓,莫要走到如作品所說的那沒有解方的終局。


註解:

1.《天堂與地獄》為雅克.奧芬巴赫索創作的輕歌劇,作品首演於1858年,並聲稱是歷史上首個古典滑稽歌劇,其中〈康康舞曲〉為其第二場第二幕地獄舞曲的背景音樂。

《偽善者/重生進化》

演出|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 (Hofesh Shechter Company)
時間|2023/10/28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
全部大約三十餘分鐘的演出,已達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思維,不僅妥善使用了整宅公寓的走道,後半段的處理,更是連動了天橋上下的空間,為作品瞬間拉開了所在城市線地的景深
5月
14
2025
在舞作中有許多節奏上的空拍、舞蹈動作的靜止和舞台空間的留白,這種編排手法讓整個作品更富韻味,也為觀眾留下一片想像的空間。
5月
14
2025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