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的兩面 ——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雙舞作《偽善者/重生進化》
11月
22
2023
偽善者(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Todd MacDonald)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8次瀏覽

文 孫玉軒(自由工作者)

後疫情時代世界正努力恢復運轉,侯非胥.謝克特繼《政治媽媽》、《SUN》、《無盡的終章》再度帶來他個人獨有的原始狂野肢體語彙,在調性截然不同的兩個作品《偽善者/重生進化》裡展現同樣迷人的舞台魅力,重擊人性底層。

人類透過言說與行為來構築人類世界的存在,並於其中與他人產生交流往來,建立關係網。《偽善者》從言說開始,舞者拿起麥克風宣告重新回到真實世界的興奮,和觀眾建立規則,進行互動。觀眾被舞者驅動腳步,走進侯非胥設定好的世界,參與以舞蹈形式發起的行動。

歡快激昂的康康舞曲在爆破中嘎然而止,爾後,燈漸亮,光從舞者身體的間隙透出來,舞者站成一列,以極慢的速度回頭、轉身,直接從體感上創造反差,連結精神上歡愉過後的空虛,人會試圖尋求更高強度的刺激,當慾望膨脹到超過人類能夠承受的維度時,理智已經失控,無法制約人類的道德,肉身變成屍首,白骨披上鮮血的外衣。

侯非胥以一貫狂野與鬆放兼具的暴力美學凝視人性,以美麗凸顯暴力。如芭蕾舞劇的手勢,與延伸外展的舞姿圍成半圓,像古典芭蕾中常見的群舞隊形,高貴、有禮,充滿社交展示的意味,同時也有對虛偽假面的諷刺。中間原是強調男女主角展示雙人托舉的重要位置,卻變成駭人的犯罪現場,一手心向上托著、另一手心向下抓握,即使沒有實體的物件,我們也都知道手上的東西槍,是一把長槍,是文明的產物,還有繩索與銳器,人心的慾望緊緊攀附在上面。外圈的人們帶著疏離的笑容彷若無視眼前緩緩倒下的受害著,人性裡的良善近乎泯滅。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重生進化》如實呈現了人類從混亂失序的疫情中修復自我的過程。恐懼、不安,呆坐許久,喉嚨發出的聲音不足以表達內心的破碎。在充滿雜訊的此刻,聽見心跳,聽見呼吸,皮膚傳來他人的體溫,漫漫無盡的黑夜裡,當極惡走向凋亡,人性進行了一場新陳代謝,溫暖與柔軟的部分悄悄生長,如冬日破雪而出的新綠。舞者拿著木棍假借吉他,從人聲轉入人造的聲音,其餘舞者或蹲或坐或半躺,真摯的情感呈著音符滑進耳朵,我們可以感受到做為同一物種的共振。

末段,舞者走入觀眾席,隨機擁抱觀眾,筆者恰好坐在走道邊,和迎面而來的舞者對上眼,舞者張開他長長的雙臂,我順勢起身,原只是禮貌性地輕輕環住對方,當背後傳來舞者真切力量的時候,再多的詞彙都無法精準描述這一個擁抱的真實和熾熱。隨著舞者在走道上移動,像是拉開了一張無形的網,溫柔地撫慰了後疫情時代仍然隱約存在的揣揣不安。人將行動做為手段互相殘殺,也能藉由行動互相治癒。

身體是靈魂的影子,言說與行動揭示了對真理的沉思。善惡看似硬幣的兩面,相互背馳,但人類所生活的世界,更像是硬幣拋起時旋轉產生的殘影,善行裡會有算計,敵意也可能源自於善意,憎愛交錯,新生混著腐朽,言說做為開端,行動收尾,言與行的人造產物,被觀看、被傾聽、被記憶,慾望和信念轉譯成人為符號之間的邏輯關係,形成人類可辨識的精神活動,傷與甜,身體都會記得,只是人類總是善忘。

《偽善者/重生進化》

演出|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 (Hofesh Shechter Company)
時間|2023/10/28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