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絢彩二十・夢想奔馳》
4月
26
2017
絢彩二十・夢想奔馳(拉縴人男聲合唱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5次瀏覽
劉馬利(資深音樂人、媒體人、文字工作者)

友誼長存,是人世間最珍貴的禮物,以樂會友,是上帝賦予人們最獨特的能力,那一晚,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兩個相交二十載的男聲合唱團,睽違十年,再次以音樂溫暖久別重逢的心,以合唱互訴衷情。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的「超級好朋友」德國雷納男聲合唱團,兩團皆以校友團為前身,儘管這兩團在這十年間各有所成長及物換星移,但不變的是在這些男生的心中,各自有一片為音樂及友誼執著的天空,尤其在全世界的合唱團對於男聲皆求才若渴,曲目的質與量皆遠不及混聲合唱團,這兩個純男聲合唱團竟在各自在合唱的領域穩定發展,實屬難得。

然而這兩個男聲團在選曲上各有千秋,拉縴人以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勇於探索新的事物及挑戰,而雷納則從早期宗教音樂到19世紀藝術歌曲,堅守古老的神聖及浪漫的德奧傳統。

拉縴人絕對是靠一群「超級好朋友」撐起來的,這幾位合唱團的中堅份子擁有多年的合唱經驗,並廣結善緣、勇於投入,成功結合有志一同的好友共同參與,所以他們的音色是相當整齊的,而且不斷的持續精進。常任指揮戴怡音在選曲上也很特別,先是三首與海洋相關的曲目與十五週年的曲目前後呼應,再來就是三首分別來自原住民、愛爾蘭、芬蘭的歌曲, 各具特色,其中取材自原住民曲調《噶瑪蘭》委託菲律賓作曲家帕敏圖安(John August Pamintuan, b. 1972) 為拉縴人量身訂做的作品,在頑固低音唱法複音及循環節奏的表現,每善用每一顆短音符及休止符做為樂句前進的助力,在不規則的拍號中,呈現出豐收的喜悅。

如前所述,雷納的曲目較為傳統,同質性較高,更有一定的難度,六首全為無伴奏作品,在音樂的表現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譬如說男高音的音質「個別」都不錯,但並不整齊,很多時候無法與其他的聲音完全交融,低音部的音色略顯單薄,和聲支撐力道稍嫌不足。尤其在萊茵貝爾格(Josef G. Rheinberg, 1839-1901)《匈奴人》(Die Hunnen) 這首有相當難度的作品,有很多同音重覆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助力,而且每一顆音符及文字音節都該有些許不同的色調及明暗漸層,前述的聲部不平衡的情況更明顯。或許在曲目的安排上適度調整或更換,讓每個聲部都能發揮所長,應會有些改善。

或許在音樂會中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及摸索,兩團聯演的曲目大致表現不錯,但可能也是兩團睽違十年後首次合體,似乎默契仍需加強,譬如說林明杰《聖母頌》 (Ave Maria)在速度及力度的變化,總覺得張力不夠,某些高潮起伏稍嫌氣若遊絲。但是到了下半場最後三首歌曲,明顯漸入佳境,尤其安可曲的兩首曲子,將兩團的默契及精、氣、神調合具一致性,尤其是《塔勞村的小安娜》(Ännchen von Tharau) 那種溫暖圓融的和聲及堅定不移的情感,著實感動了全場,兩團的默契此時才真正被喚醒。在古愛爾蘭祝福《願你未來之路平順》(May the road rise to meet you 的歌聲。二十年一個夢,為這場音樂會找到一個深刻而溫馨的句點,衷心祝福兩團的未來之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絢彩二十・夢想奔馳》

演出|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德國雷納雙男聲合唱團
時間|2017/04/11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