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自戀——《致疫情時代:三個短篇》
8月
18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7次瀏覽

盧映慈(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致疫情時代:三個短篇》雖名為疫情,其實仍在探討人的孤獨,疫情只是避無可避的時空。但三位導演並未將「疫情」與「孤獨」誰是主、誰是副的比重拿捏妥當,劇情顯得與疫情無關、硬要標籤化、元素破碎,甚或陷入「創作者自戀」的問題。

當天的觀戲順序是《保持距離》、《站起來》、《在黑洞中起舞》,時間是三十、六十、四十分鐘,對比售票網站寫的八十分鐘,多出將近一小時。我猜三個導演排演時添加不少新元素,元素單看有其優點,但太多元素綜合在短劇中,就像集結美、義、中、日、韓的餐廳,可能有幾道料理好吃,但沒有特色,流於肥皂劇。(我認為能有娛樂效果很棒,但這三齣劇仍偏嚴肅,到底想達成什麼效果顯得定位不清)


《保持距離》

以男子的獨白為主軸,串連疫情隔離、政治網軍、東南亞關係,以及童年創傷。我認為對半小時的短劇而言,最重要的是「好好說完一個故事」,或是「給觀眾一個反思的空間」,但這齣劇兩者都沒做到。

若只處理一個元素,我認為這齣劇可以成為很好的小品,但元素混雜只帶來厭煩、多餘、無病呻吟。而「只呈現混亂卻不給解套/反思」,讓這齣劇的存在變得可有可無。若沒有觀點,你何必將大眾的生活重複搬演在舞台上呢?白白浪費演員跟恰到好處的音樂、燈光,空有技術而無內容。


《站起來》

以一個脫口秀演員的「哏」為核心,凸顯所謂的「秀」其實常常是惡意、空虛、荒謬的。這是三齣短劇之中,我認為表演核心最為明確的一齣。

但要呈現荒謬,我認為節奏上可以更好,笑點重複太多次會顯得拖沓而失去荒謬感。比如開場時對充氣娃娃的性交動作重複五次、變聲麥克風模仿對話超過五句,這使得前面「不那麼荒謬」,以至於後面的轉折也「不那麼痛苦」,減弱對比。

結尾的獨白則是個敗筆。前面的「哏」已經將女性、身體、原住民元素掏出,而且經過將近一小時的嬉笑怒罵,能量早已罄盡才是。洗澡時的安靜已經是很好的收尾,竟然又添加長段獨白,不但削弱前後對比的力道,也凸顯創作者急於展現自己,以及「用獨白才能代表反思」的貧乏。


《在黑洞中起舞》

立志成為攝影師的女孩,在被隔離之後開始反思本質與存在。雖然道具、節奏、演員表現可圈可點,但還是一齣無法說服觀眾的戲。

首先,我認為創作者混淆「藝術照」與「新聞照」。因此想成為新聞攝影師的設定、學長的出現,不只多餘,也讓角色走向死胡同,自溺在「看似高尚」的哲學反思裡,殊不知從頭到尾的邏輯都是謬誤。

再來,哲學式獨白在劇場中常見,但這齣劇開頭是寫實敘事,在毫無堆疊的情況下切換到意識層次,觀眾無法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只能旁觀。再加上台詞邏輯的謬誤,看著在死胡同中掙扎的角色,只感受到創作者借演員之口抒發己見的自戀。

疫情與人的孤獨的確是劇場好題目,但寫實與獨白如何抓好切換的節奏、如何掌握意識流的邏輯而非自溺;以及「疫情」到底是時空背景還是主軸,我認為這三齣戲都沒有想好、也沒有做好。

走出劇場,我只想點碗宵夜配動畫,撫慰我被創作者說教一整晚的疲累。

《致疫情時代:三個短篇》

演出|演摩莎劇團
時間|2022/07/22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致疫情時代:三個短篇》猶如創作者吐出未經消化的傷感所形成的食繭,亦像是疏離和自憐的切片。它的質地則正如任何消化不全的東西一樣,即零散與破碎的產物。(洪郁媗)
7月
30
2022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