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不安的躁動生命:《他和她的秘密》、《錯・季》戲劇的教習思辨
12月
12
2024
他和她的秘密(烏犬劇場提供/攝影蔡羽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56次瀏覽

文 簡韋樵(2023年度專案評論人)

迷失於生命黑洞的挫頓

《他和她的秘密》由新北市衛生局與烏犬劇團合作推動的「青字計畫」而來,至今所發展的製作已經在非傳統劇場空間巡演了四年。劇情聚焦於一名高中一年級學生江曉婷,她生長於單親家庭,性格孤僻且缺乏完整關愛。因與前男友交往失敗,對方憤而在社群媒體上惡意散播謠言,使得曉婷成為校園與網路霸凌的眾矢之的。爾後受到輔導老師協助的她,在一次輔導過程中坦承自己曾在校外與網友聚會時不慎接觸毒品。只是,這次坦白卻引發一連串風波:包含輔導老師基於職業規範通報學校,以及父親則在未深入了解情況的情形下加以嚴厲斥責,使曉婷逐漸失去對他人的信任,並懷有失去生存意志的念頭。

與一般落入口號式窠臼或囤積式教育模式的校園反毒劇不同,《他和她的秘密》以論壇劇場的形式切入,由彭子玲以丑客(Joker)或協調者的身份向觀眾提出問題,並通過情境短劇的預演,逐步探索青春期孩子因抑鬱而走向偏差行為的根本原因。其中,丑客在引導過程提出「哪一個角色應該說什麼或做什麼,才能改變江曉婷的結果?」的叩問,除了鼓勵觀眾從旁思考,更進一步邀請底下的青少年成為觀演者(spect-actor),並上台取代劇中某角色,進行即興表演與其他角色互動,嘗試想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不過,在如此即時且動態的交流過程中,觀演者若缺乏表演經驗,在取代角色與回應演員的臨場調整時,容易因緊張與不自在而受限。尤其當取代的角色涉及特定職業或技能時,在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更難有效應對演員帶來的情境變化。例如,當劇中霸凌者運用新的手段施壓,或主角遭遇「私密照片」洩露的威脅等突發情境時,這些意外變數往往超出觀演者的心理準備與應變能力,導致原本設想的解決方案未能如預期實現,進一步地複雜化當前情境。如此一來,觀演者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不僅難以有效發揮解決難題的潛力,還可能因無法平衡角色需求與個人應對能力,而陷入全盤接受或被動回應的狀態,削弱論壇劇場的現實性與啟發效能。


他和她的秘密(烏犬劇場提供/攝影陳恩綺)

誠然,《他和她的秘密》並未簡化為僅談毒品危害與預防的表面操作,而是聚焦於個體的負面思緒與情感經歷,並進一步揭示青年世代結構性的矛盾與困境。通過引領參與者重新審視自身處境與心理健康,該劇拆解當代青少年安全感低落、自我質疑的典型情境,從現實問題在網路世界的蔓延,到因此引發的情緒困擾與人際焦慮,為重要議題騰出情感共鳴與理性思辨的公共場域。

作為想像和情感的逆旅

另一檔與青少年相關的戲劇製作,是由差事劇團自2016年起執行的「逆風計畫」。該計畫獲教育部、矯正署及台灣好文化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的支持,由鍾喬與李秀珣等民眾劇場工作者深入少年矯正教育機構,開展戲劇工作坊。自2018年起,差事劇團進駐彰化勵志中學,為接受感化教育的學生在懲戒與壓抑的環境中,提供互動式藝術教育與情感表達的渠道。至今已製作並演出《迷途羔羊》(2018)、《囡》(2019)、《那個她,那個我》(2020)及《赤子之心》(2022)。此次作品《錯・季》則延續一貫理念,於層層戒護區內的禮堂中上演。透過李秀珣和其他老師以「對話性創作」為核心的指引與陪伴,青少年群體循著戲劇遊戲、身體覺察與文字書寫的層層深入,逐步展開內省與沉澱,挖掘生命苦痛的深層經歷,最終得以重新探見完整的自己,重構自身的主體性。


錯・季(差事劇團提供/攝影魏妤珊、莊耀斌)

《錯・季》以「孤島」象徵這群「逆風少女」的內心世界,隨著劇中「夏日、秋風、嚴冬和春收」的季節遞嬗,逐步呈現她們的心路轉變歷程。在這群少女的想望中,海水如同溫暖的羊水,靜謐地包裹著她們,提供安全與依附。只是,這樣的幻想在現實中屢遭打擊: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原生家庭完整關懷的失去、人際關係的疏離與傷害,甚至在網友的瞎起鬨下自尊心作祟接觸毒品,使自己落入危險的處境中而無法脫困。這些創傷讓她們的安全感日益匱乏,逐漸貶抑自我價值與評價。偌大的海洋不再是一種庇護,而化為一片令她們徬徨、孤寂,陷入漫無目標的漂泊境地。

在劇中,當表演者們陸續摘下「面具」,開始勇於直面自己的真實狀態,不再為迎合他人的目光而佯裝,也不再壓抑那些無法在家人面前流露的脆弱情感。最終,她們得以在舞台上釋放長期被禁錮的情緒,並通過戲劇的述說、最後的「詩點心」(將食譜融入自身詩句創作)與自畫像的成果展現中,重新找回內心的平衡,獲得受損主體復原的實踐。


錯・季(差事劇團提供/攝影魏妤珊、莊耀斌)

然而,鍾喬經常以「三道門」來形容逆風少年、少女展現他們從迷失到重建人生的奮鬥歷程,所需穿越的生命關卡:第一道門象徵他們因過去的錯誤選擇和偏差行為,踏入法律的紅線;第二道門則是矯正教育階段,他們在此接受教輔支持,逐步反思自我、調整心態;而第三道門則代表成功融入現實社會,並完成自我蛻變。往往第三道的跨越是最為艱難,且有些學生常常被退回到第二道門正是因為無法贏得接納,而遭到無止盡挫折與失敗,構成再次犯罪。在當前現實條件的種種限制下,戲劇的力量主要展現在集體短暫創作所帶來的心靈救贖。藉由溫情的場合,戲劇能鼓勵受壓迫者將壓抑已久的心境發聲,帶來療癒的效應。當這股力量僅停留在情感的抒發階段,是否還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複雜的社會結構及在第三道門後的延續行動,進而促進社會碰撞與變革的可能性?

剝除青年社會不良的銘印

總的來說,在教育劇的範疇中,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這類另類教育形式的劇場,不僅喚醒人們對壓迫情境的反省,並建立啟蒙性的關係,更在展演過程中使邊陲與危脆生命的語言重新浮現於公共視野,湧現其深刻的社會價值與對話意義。當我們不斷探索劇場作為改變現實窘境的可能渠道,藉由場景的重演、彼此故事的相遇,以情感呼喚台下觀眾對演出者或戲劇核心人物的共鳴與同情之際,作品是否真正直擊社會病徵的核心,並在文化行動的部署中,找到足以激發質疑、促進批判思維,以及轉變社會慣習與認知的潛能?這不僅涉及個體經驗的再現,更是將其置於更廣泛社會框架中的關鍵問題。

《錯・季》

演出|勵志中學、差事劇團
時間|2024/11/29 14:30
地點|勵志中學(彰化縣田中鎮山腳路五段360巷170號)

《他和她的秘密》

演出|烏犬劇場
時間|2024/07/26 14:00
地點|新北市汐止少年福利服務中心(新北市汐止區中興路250號3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