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乃文(2024駐站評論人)
「做自己」可說人類世【1】主體性變得無可置疑的當代中,最主流的聲音之一。今年兩齣青少年劇場,給南臺灣高中生「十六歲正青春」的劇場成年禮《O》,與矯正教育機構勵志中學「逆風少女」劇場工作坊後的呈現《錯・季》,都不免俗見到青少年在舞台上流淌著「做自己」的飽滿慾望。
從「劇場就是在幫助人尋回自己的場域」這個立場,劇場很合理成為個人教育、心理諮商、公眾參與、議題討論的絕佳工具;同時出於劇場要「被看見」的天然體質,使此社會功能又添加上「在眾目睽睽下,尋回自己」的展演特質。
O(影響.新劇場提供/攝影王穎儀)
雙重功能之間,產生一種新的悖論:尋找自己或做回自己,首先應該在現實有所至愛,因此才要搬到劇場這個異托邦場域來履行、模擬、操演。理論上不管台上演出好壞,它在現實中的不可行或遮蔽性都應該被凸顯出來。
讓我們回到參與者各自的現實脈絡:「影響.新劇場」的「青少年扮戲計畫」,巧妙地轉化府城「做十六歲」的古老民俗成為時髦的新概念——「做小劇場」,給南臺灣對劇場有興趣的高中生,在專業劇場工作者的引領協助下,為期數個月的工作坊,接受台前幕後各種劇場工作的相關訓練,最後通過親力親為、互助合作,在暑假正式登台,成為青少年們在上大學前的「成年禮」、各自人生中無可取代的一段生命記憶。自2015年起的《少年蒙太奇》到今年第十屆的《O》(中間因疫情中斷過),隱喻著一個回到起點的圓。
O(影響.新劇場提供/攝影王穎儀)
像這樣的劇場演出,它的價值不在當下的美學展示,更在於其所創造的社會參與及戲劇教育上。「影響.新劇場」運用他們在「口述歷史劇場」上的實踐經驗,將少年少女們的成長經驗和生命故事,無分大小、主次,編織成去中心化、集錦式的群像敘事。
儘管有點敘事邏輯跳躍和碎片化,但基於戲劇教育的目的,盡量讓成員都有所參與,是可以理解的。而其現身基礎,應該是建立在青少年心理很難被大人聽見或同理的現實之上。然而這種「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法,也可能也會扁平化每個經驗的殊異性,如另一劇評人張宗坤所說:「每一屆共通的蒙太奇手法,卻也讓前述『每一個人都很不一樣』的異質性,被悄悄地轉變為『每一次演出都很特殊』的普遍性」。【2】
青少年找尋自己的慾望在台上盡情綻放,眾聲喧嘩,除了台下各自心有所繫的家長,觀眾獲得了什麼印象?聽見什麼被日常遮蔽的聲音?
錯・季(差事劇團提供/攝影魏妤珊、莊耀斌)
另一個青少年劇場,由差事劇團自2016年起執行的「逆風計畫」,在教育部、矯正署及台灣好文化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的支持下,由民眾劇場工作者深入少年矯正教育機構,推行戲劇工作坊,在層層戒護區內的禮堂中,做低限度的公開呈演,自2018年起《迷途羔羊》到今年的《錯・季》已有五部作品。【3】
「逆風少女」的現實命題迥異於一般青少年,可莫要以為戲劇會重現她們進矯正機構前的生命經驗,展現更異質的青少年視角,相反地,為保護當事人隱私,並努力摘掉外界的不良烙印,舞台上呈顯出更為意象化和寫意性的的敘事框架,暈化外在脈絡,以凸顯敘事者的內在情感轉折。跟大多數的青少年一樣,他們在摸索「自己」的意向和語言同時,又萬分渴望被聆聽被理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因此可見《錯・季》以推送輪車、面具、投影和歌隊等劇場手法,寫意地勾勒敘事框架,演出的少女們戴著聲壓很強的麥克風,向台下勇敢拋灑出的戲劇語言,或者更準確地說,公開現身,以「我」為主,向外陳述,這個動作本身即是這個青少年劇場的重要指標。無論說出什麼,台下有一群專心的聆聽者,此刻正努力瞭解表演者的表達意涵為何。
錯・季(差事劇團提供/攝影魏妤珊、莊耀斌)
這更是一個過程比結果重要的戲劇演出。工作坊主持人李秀珣和其他老師以「對話性創作」為核心的指引與陪伴,讓青少年群透過戲劇遊戲、身體覺察、文字書寫等過程,打開與自己對話,和他人溝通的渠道。社會可能以明辨對錯來作為矯正指標,不斷從外輸入規訓或所謂的正向語言,可是真正的教育來自一個人是否能夠展開自我對話,從而重構自身的主體性。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對青少年來說,這樣的溝通協商的過程,方纔剛剛開始;而可能其中有些中繼點的模樣,是我們多數人早已被遮蔽或遺忘的部分。
注解
1、人類世(Anthropocene)借自地質學名詞,指智人成為霸權主導地球史發展的最新地質年代。
2、張宗坤,〈抗拒整編的青春殘篇——《O》〉,表演藝術評論台,刊登時間:2024/08/23。
3、簡韋橋,〈介入不安的躁動生命:《他和她的秘密》、《錯・季》戲劇的教習思辨〉,表演藝術評論台,刊登時間:2024/12/12。
《錯・季》
演出|勵志中學、差事劇團
時間|2024/11/29 14:30
地點|勵志中學(彰化縣田中鎮山腳路五段360巷170號)
《O》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24/08/11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