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音樂被置放在如此和諧、安穩的情境中,不需多餘的言語註記,其本身的自律之美已足夠使觀者心領神會,此時不論是何種樂器、時代、風格皆不重要,因為都無法破壞當下那愉悅的美感經驗發生。
臺北市立國樂團自2007年鍾耀光擔任團長以來,便以包容創新、多元融合的理念舉辦無數場的跨界音樂會。此場音樂會,邀請到享譽國際的手風琴音樂家Richard Galliano,以及駕馭中西音樂自如的著名指揮家陳澄雄,還有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小提琴首席姜智譯,共同呈現音樂的國際性與多元性。Richard Galliano這位法國出身的手風琴家,將自己徹底融入不同的音樂內涵之中,並嘗試尋找音樂更多元的可能性,其所錄製的手風琴專輯叫好又叫座,屢次獲得國際音樂獎項的肯定。
一曲《飛天》揭開今晚序幕,段落間的起承轉合相當流暢,承接過渡樂段的樂器,恰如其分地掌握音色變化與樂句之間的拋接、呼應關係,色彩與之倏地轉換,聽覺上營造的空間感強烈。
《俚謠與村舞》呈現輕鬆,歡快的愉悅氣息。旋律以五聲音階為架構,不時穿插的增四度、增七和絃、三和絃,為該作品增添意料之外的趣味,加上對位技術的融合以及適切的配器,每一樂器的音色、特性也得到很好的發揮。
《雙簧管與小提琴雙協奏曲BWV1060》編曲家陳明志為了營造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厚重感,樂隊部分取消了笛及嗩吶聲部,主要以木琴、笙、彈撥與弦樂為伴奏要角。整體音樂聽來相當細膩、和諧。重點在胡琴聲部克服了先天樂器律制上的音準、音色差異,與擔任小提琴協奏的北市交首席姜智譯精妙地融合在一起,無論樂感、律動與準確性皆發揮得相得益彰。透過Galliano嫻熟精練的技巧,綿延不斷的對位線條奏出如歌的旋律,細膩、乾淨地傳達隱含內斂的情感,不慍不火、不急不徐,豐沛音樂性極具魅力。
探戈大師皮亞佐拉( Piazzolla)的《手風琴協奏曲》被認為是其協奏曲顛峰之作,其中使用的班多鈕手風琴〈Bandoneon〉因其音色及節奏特性而逐漸成為探戈音樂的重要樂器。而Galliano最令人驚艷之處在於,無論與各種曲風搭配,都能讓手風琴的特質展露無遺,並且擁有高度渲染力,使其合作對象也能理所當然、恣意地共構美妙樂章。曲畢觀眾掌聲如雷,群體激昂,Galliano也大方地獻上皮亞佐拉Oblivion, Libertango兩首安可曲目。在他個人的演奏版本中與原版有些許不同,不變的是那經典的永恆印象,卻多了幽默、率真的自我本色。
此次由北市國委託創作、首演的《憶》,也發揮了劉長遠架構邏輯清晰,感性意象動人的風格魅力。樂曲分為《溫馨的回憶》、《激情的回憶》兩樂章,而樂思也以模擬這兩個方向進行。在溫馨的樂章中,四拍子節奏引領出自然的律動,歌謠般的旋律穿梭於不同樂器之間,洋溢簡單質樸的美好;第二樂章直接拉開對比,擊樂烘托歡快的速度,層層堆疊出激動的快感,胡琴精準、整齊劃一的快速音群再次使人印象深刻。最後coda再現,滿足感官上的期待,爽快落幕。
該場音樂會以國樂為主體,連結不同樂種,包含民族、古典、現代等風格,儘管看來相當多元混雜,然而在嫻熟的技術、無礙的情感傳達與交流、以及邏輯地鋪陳安排之中,我們仍舊能直觀地感受音樂所散發的純粹美感,如同稽康的自然主義所主張,音樂必定具有和諧的形式美,而沒有表現的對象,不表現具體的內容;音樂應以平和的精神為根本,形式和諧、精神平和,才是真、善、美的音樂。而這也是我們在面對跨界時,能夠把持的基本態度,使我們在萬花筒般綺麗的世界中,能夠抽離出來靜心欣賞,以不致迷失在那目眩光暈中。
《Richard Galliano與北市國──手風琴的魅力》
演出|臺北市立國樂團
時間|2012/10/0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