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素豐富國樂色彩《綻放》
1月
14
2017
綻放(新竹市立青年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81次瀏覽
陳姵霖(表演藝術人士)

近年來,國樂在台灣受到外來音樂影響,不斷地有不同形式的展演方式,結合新銳與傳統演出風格,在轉變的過程中也不斷充實發展。

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在指揮家蘇文慶的指揮下,演奏出多元能量的國樂曲目,從演出節目的雅俗共賞,可見選曲,曲目的用心,演奏融合東西、古典與現代國樂,由氣勢浩瀚,極快的演奏速度:劉長遠《茉莉花開》揭開序幕,優美旋律之後帶點中西交替的音樂風格的蘇文慶《綻放》,繼之是二胡協奏、王丹紅的《弦意嶺南》,此曲充滿濃濃的傳統柔美韻味;聽起來異國風情姜瑩的《絲綢之路》;運用西藏風格素材富有旋律感、富節奏性曲風的揚琴協奏《雅魯藏布江邊》I.情歌;演唱淒美愛情故事的關峽《霸王別姬》,藉虞姬深情唱段;最後壓軸演出流露出樸實自然的樂曲風格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每一首曲子,每首音樂作品充滿著細膩多彩的音樂語彙,令人耳目一新,難以忘懷。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曲目是姜瑩的《絲綢之路》,音樂的骨幹充滿濃厚的民族風格,曲風多變,需要有極度高的演奏能量才能駕馭。樂團的二胡聲音,旋律拉得非常優美,低音大提琴的陪襯音量控制得宜,中阮聲部演奏全曲的主軸,使音樂不斷向前邁進,手鼓與排鼓增強音樂的節奏性與曲風,手鼓演奏者拍子非常穩定,與嗩吶有者對話聲的感覺,最後在一大群的音堆中一層一層不斷堆疊,推到音樂的高潮快速結束,具有聽覺震撼與過癮。

另一首曲目,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也難以忘懷,作曲家鮮明的音樂形象描繪出曲中之思想情感,音樂開始以行板速度進行,悠揚的曲調描述美麗的島嶼,風聲呼嘯夾雜在優美旋律中此起彼落,心情隨隨著音樂蕩漾。笛子聲音很柔美,琵琶聲音細膩,笙和二胡的的聲音如歌似的演出,在聽奏中,腦海裡浮現很多美好畫面。美中不足的地方,排鼓和定音鼓聲太大聲,聽不太清楚主旋律中阮和大阮聲。樂曲銜接第二段快板速度出現,此段描述風獅爺與大自然的災害,對抗著音樂聲響大多以鏗鏘的節奏,氣勢澎湃;擊鼓者打點非常的穩,帶領樂團速度非常穩健,嗩吶聲高亢嘹亮加深了音樂的情緒。曲末,以慢板呈現,美麗動聽的曲調再度展現在旋律中,笛子為主軸,聲音控制得宜。特別一提的是,結尾用傳統木魚和金屬打擊樂器和二胡的聲音把音樂拉到非常寧靜的地帶,聽起來很安詳很美好,到最尾段竟又是鏗鏘有力的結束,令人驚艷,很特別的結尾結束。

二胡協奏《弦意嶺南》,二胡主奏滑音與裝飾音和顫音,技巧高超令人驚艷,和樂團協演,傳統音樂的韻味拉得非常到位。

看完演出,值得我們審思的是,跨領域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接受一直融合與突變的產生。在不同的曲風形式與領域之間,再創造、轉變更多可能性,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嘗試、碰撞,相互理解、幫助取得平衡,滿足每個人。當代國樂曲在音質、音域、音色都有所變革,在此場音樂中,包括濃厚民族音樂色彩外,音樂的新素材、內容與形式,實驗的、多元的、異國的,多元文化與元素的概念,反映現代的觀眾口味多變、自主意識形態的提升,也間接改變了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創作和演出形式。

《綻放》

演出|蘇文慶與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
時間|2016/12/24 19:30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這次選出的創作者多為臺師大或北藝大的(前)作曲生,但作品呈現形式皆不落學院俗套,特別是將不同的媒介與電子音樂相結合——包含現場操作、穿戴裝置甚至是魔術秀等,光是形式就令人耳目一新。
11月
27
2025
她不只唱中有戲,她那渾身充滿戲感的歌劇演員自信,漫溢竄流在她整首的演唱中,再搭配她高超的演唱技巧,自由地將聲音轉換、遊走在演唱與說白間,聲音色彩隨著段段歌詞內容的不同,展現豐富多變的音色與詮釋,令人拍案叫絕!
11月
24
2025
《鼕》與《泥巴》故事的發端卻不在家族緣結或往昔舊事,而是企圖將人物遭遇和事件擴張成某種具共時性、更容易被共感的概念或情感。最後再藉由「勞動」的演示,回歸母題。
11月
17
2025
在導聆人蔡永凱,充滿教師風範的敘述,口條清晰又易懂的解說中,觀眾們能夠輕鬆進入十九世紀音樂的氛圍中。接著女高音林芳瑜更是充分呼應主題地,演唱了近代到現代的英文藝術歌曲。
11月
04
2025
再次返觀《無界的疆域》的命題,或許桑布伊做的不是界的「消弭」,而是界的「擴張」。用一種毫無保留的擁抱,將所有可觀照的他者儘可能地吸納於自身。當界被拉伸、被延展至非我的邊際之外,便成就了「無界」。
10月
24
2025
本場音樂會不僅有黃好吟親自擔任主奏,並從她與林東河曾經教導的學生中,邀請六位傑出青年演奏家分別演繹作品,深具傳承與發揚的意義。
10月
23
2025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