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之見與寂寞之愛《Solo Date》
2月
07
2017
Solo Date(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3次瀏覽
楊婉儀(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台南人劇團《Solo Date》劇情鋪陳,表面上似乎是關於一個尋找失去摯愛的男人的故事,但觀賞的過程中,卻讓筆者感到似乎那男人所尋找的不僅是他者,也同時是他自身。

透過影像拼接的故事,在時空交錯間讓觀者體會情感的來龍去脈,也呈顯出時間並非線性的延展,而往往是在回憶隨時介入現實的交錯中,人才真切的體驗到時間與其自身的關係。就好像情人無預期的死亡,讓男人深刻地體驗了屬於他倆的時光,在透過回憶將過往的片段招喚至當下的行動中,男人體驗了他與情人過往的生活與情感,其強度與深度甚至遠遠多過於他們倆真正在一起的時刻。似乎情人的死亡成為一個反轉的關鍵點,將過去與現在疊合;而處於現在卻尋找過去的男人,在回憶情人的同時重新「看見」自己。這樣的「觀看」並不同於肉眼往外所見的風景,而是看向自身內部的提問。而此劇所精心布置的「閉上眼睛才看得到」的觀落陰,是否也暗示著男人所欲「觀」的情人,及其脫離現世而將去往的他方,亦是男人對於自身陌異的探問?

情人的死亡這一偶然性所引發的劇烈情感,使得男人與情人、現在與過去、現實與他方彷若相互映照的镜像般彼此疊合相互影響。男人始終被困在這彼此映照相互擾亂的情境裡,就如同劇中的他被透明的框架所侷限一般。即便他得以透過網路與外界產生聯繫,但這些來來去去的虛擬情境,卻宛若幽靈一般飄忽,彷若他起心動念的獨白。他究竟交往了誰?在這些看似來往無礙的虛擬網絡中,始終存在的卻只有他一人,尋找情人的強烈渴望,弔詭地越發凸顯了他的寂寞。這封閉在自身中的男人,有著一雙看向他人的眼睛,帶著對於情人的想像,塑造自己所慾望的對方。就彷彿在戀愛當中,人們所愛的往往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所想像出來的理想對象。人們與自己想像的對象言語,而感到對方無法理解自身;而對方也總是聽不到自己想要聽的話,就如同他也在渴望被理解的做挫折中,獨自寂寞。

《Solo Date》演出了一個當代的愛的主題,呈顯在愛情中的人與人,往往如同兩個封閉的單子,共同生活卻各自寂寞。每個困在框架中的單子都如同劇中被困在框架中的男人,活在自身和他人所製造的想像中,拼湊著各自想望的真實。隨著劇情顯現的每個影像,各自述說著男人內心的渴望,在他不斷消逝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件被遺落。而他所能捕捉的回憶殘片所拼湊而出的,僅只是他所能接受的真實,以及他所慾望抓住的事件殘影。男人所愛的,究竟是自己還是他人?這個不會有答案的提問,彷若男人對於情人無盡的懸念,將感受緊縛於觀眾的內心。

《Solo Date》以一條追尋已然逝去的摯愛之線索,牽引出當代人的寂寞。以欲望看清愛的動機,呈顯出只有盲目才得以看見的愛。

《Solo Date》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7/1/14 14:30
地點|台南新營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摯愛的消逝,讓我們見到愛的珍貴,我們與人工智慧的最大差別,可能就是那份專屬於人類擁有的愛人能力,也因為有這個「愛」,人類才能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劉祐誠)
1月
13
2017
戲之所以好看觸動人心,說到底,也是因為這戲最終探討的,還是人性最根本的核心問題,愛與被愛、分離、想要而不得的心情,科技藝術看似冰冷無情,然而能觸動人心的作品,依舊處理的是人性。 (張懿文)
10月
06
2016
短暫的一小時演出時間,多媒體科技的靈活巧思、情感本質的潺潺流轉是頗具厚度的,卻往往在被打動的片刻一閃即逝;彷若許多問題從盒子裡被揭開、跑出,卻未更深入地挖掘議題。甚至情節的推演過程,過度地歸咎於「愛」而遺失掉其他情感,導致敘事過於淺薄。(吳岳霖)
10月
03
2016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