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的再實驗、英雄的再定義《壵》
5月
19
2023
壵(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劇照林筱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21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真快樂掌中劇團近年來的作品,從《王爺飯》、《孟婆‧湯》、《一丈青》、《掰》等作品,無論是家族故事、布袋戲美學的實驗、人偶關係等主題,均有所嘗試與創發,並於《指忘》中有統整性的收束。而這些作品也確實為臺灣的布袋戲演出走出新的、且是可以被實踐的路。

本次的《壵》,看似從臺灣戲曲藝術節的主題「英雄‧超時空」的命題作文,而自《喻世明言‧羊角哀捨命全交》取材,透過賢士、義士、烈士討論英雄的意義究竟為何,也同時對布袋戲舞台美學此一議題,亦有延伸性的製作。

《壵》的舞台使用,是以白色布幔營造出雪地與冥河的意象,同時也作為劇中皮影戲映射楚元王與秦始皇的權威身影的布幕,也由於劇中並無彩樓等固定的戲台,因此演師亦會隱身於布幔之中操偶,使演師本身即是戲台。此種操作形式,在《孟婆‧湯》中均曾出現過,且舞台的自由設置,於《一丈青》中透過戲箱的設置亦可得見。但相對於過往演出,《壵》則是傾向在演出偶戲時,將演師「隱藏」,藉以突顯出地母的凝視,進一步令觀看的角度並非只是「觀眾-戲偶」的雙方投射,而是「觀眾-戲偶-女神」三方投射下,英雄在悲壯之後的蒼涼關照。


壵(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劇照王弼正)

演師隱藏於布幔之後,說書人卻現身於觀眾之前。柯加財的聲音極富韻味,無論是在講述故事、或詮釋角色,都讓人沉浸在演出中。且此說書人的身分,也將舞台上的時空進行切割:一為主線的英雄故事,二為從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帶出布袋戲的存在意義。

在日常情境中,柯加財是演員,而飾演地母的劉毓真則為打掃阿姨,打掃阿姨對於表演的疏離、演員扮演的布袋戲演師則有著執著的熱情,兩相對照,與主線演出中,英雄對於成就的執著感、以及地母凝視卻不介入的現象相呼應,也點出布袋戲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一般人對此表演藝術的疏離與淡漠。

至於英雄故事的演出主線,雖取材自〈羊角哀捨命全交〉,且依循原著脈絡進行敷演,卻將荊軻與高漸離刺秦王之事有更多著墨,透過楚元王與秦始皇兩個偶本為一體,表現出帝王的兩面,藉以延伸出兩組英雄敘事的不同背景,以及後續故事的發展,本無可厚非,且兩組人物面對的世態,也確有各自的悲壯情懷。但小說後半,雙方為奪香火而起爭執一事,演出並未對此衝突有更多的詮釋與說明,只以「為爭一時英雄名,少年英雄白骨冷」帶過,反倒顯得英雄器量狹小,全無生時的英豪,只有左伯桃為解羊角哀之危而自刎的悲壯在此提升。

從劇名可見,《壵》是要討論賢士、義士、烈士此三「士」的英雄意涵,但從雙方爭香火的兩敗俱傷,只成就了左伯桃之義;地母的凝視哀憐,似乎在說:生時名聲與死後受饗,都是浮名、終將雲散。既如此,無論是羊角哀與左伯桃、或是高漸離與荊軻,他們一生追求的、以及作品要帶給觀眾的,究竟是什麼?是犧牲的壯烈,還是終歸黃土的虛無?若只是應了地母在蒼茫中的關懷,那世間的英雄將不復存在。

此外,劇名的「三士」字形意象似乎也成了作品製作的束縛。演出前,觀眾席前擺放了四尊戲偶,而演出時,四個角色也都各有戲分,已讓觀者期待四個腳色平分秋色。但在雙方爭鬥時,高漸離與荊軻合為一個大偶,似乎是為符合字形意象,而將高漸離再次從民間的記憶當中隱藏於荊軻之後,但高漸離只能是如此嗎?在三士的意涵之外,高漸離的生命情調或許可以形成三者之間另一種不同的聲音。

整體而言,真快樂掌中劇團對於布袋戲舞台美學的實驗是成功、且可反覆被驗證運用的,接下來不管在人偶關係、或是舞台空間上,究竟還能夠開創出何種演出方式?讓人期待。

《壵》

演出|真快樂掌中劇團
時間|2023/04/15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可以看見《壵》的舞台佈景呈現相當複雜,不僅翻轉了觀眾對於布袋戲固定舞台、視角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們也似乎正在「再現」布袋戲的舞台是如何組裝與搭建——包含柯加財的布袋戲口述、樂隊的演奏與歌聲,以及透過地母的白色服飾及佈景的大白布所創造出的雪景。
5月
03
2023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