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甜蜜的苦澀幻想遊戲 ——《少女心》
4月
01
2022
少女心(余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蓁)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1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舞作《少女心》,在一處名為「明亮的地方」的樓房內舉行,利用其原本作為舞蹈工作室的陳設規劃,如入口交誼桌、道具陳設層、玄關沙發區,以及貼有落地鏡的練舞場地等,讓一連串不同情境的舞蹈片段,逐一於這些空間中開啟。觀眾跟隨工作人員的指引,於建築內移動,進入舞作的佈局。舞蹈與室內環境相互結合、呼應,與其說是表演舞台被帶進尋常場域,不如說是將現場實景直接轉化為演出佈景,因而作品本身特別突顯出一種假裝、扮演的特質,使「少女心」的主題,融入幻想遊戲(Fantasy Play)般的想像性與時空跳脫。同時,空間所致的演出近距離,似乎讓觀眾易於以更加主觀的、選擇性的方式感受作品。


少女心(余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蓁)


輕快甜美,易碎猜疑

心境的詮釋,就在各段場景刻意營造的情節與氛圍裡,流露出波折、層次與對比。表演者女子四人圍聚於桌前展開的序曲,參考愛麗絲午茶派對似的鮮明色彩,借助漂亮可愛的衣裝、餐具、高跟鞋等物件引發的聯想與故事性,呈現女孩們的天真爛漫形象,既傳達輕快與甜美,亦透露易碎和猜疑。樓梯轉折處下,以吊燈、繪畫、植物、地毯等物圍成的一隅,自成一處個人小天地,少女獨自閱讀遐想,猶如玩家家酒的情趣。然而緊鄰的階梯上,一組雙人舞在燈光焦點外,隨經典前衛音樂的唸白詩句,反覆地跌落再爬起。角落的如畫風情,梯間的晦澀陰鬱,兩者的相互對照,就像古典靜物畫裡涵藏的寓意,隱喻生命的豐饒與終歸凋零。

一種近似於裝置藝術的創作,連同服裝造型的設計,伴隨著舞作,營造內在糾結與反抗。舞蹈教室的一側地板,覆蓋以一大片如透明膜般的塑膠布,底下一名穿著蕾絲貼身衣的舞者匍匐,布面形狀因而產生波動,形成如同Annette Messager在其裝置作品Wind Back(Sous vent,2004)中,借用整片紗質布料下的氣體竄動,以及其中隱隱露出的微光物,激發關於蛻變、孕生等思索。一如場中這被包覆的舞者而後站起,以身體緩緩地收束整面布,捧滿於胸前離去,彷彿以包容之力掙脫無以名狀的束縛和禁錮。而在另個段落裡,獨舞者瞬間拉開布幕,使落地鏡突然顯露。鏡面裡,舞動的肢體中有種傀儡似的動作,猶如經由自我揭露展示屈從慣性。


少女心(余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蓁)


釋放遺落的少女心

戲劇性的張力、意象式的內容,就在視覺藝術元素的引用、抽象舞蹈動作的表達,兩者的結合中展現。選用的象徵性物件或道具,貫穿各舞蹈段落,成為少女情懷的痕跡、生命經歷的線索。複數的裙裝、襯衣、服裝配件,吊於衣架,垂直連結成串,懸空掛置於旋轉樓梯般的中央穿透性空間,就像一道訴說珍藏的時間軸,涉及美感、觸覺、記憶甚至年代的交錯。蘋果,從開場餐桌上的擺設,直到尾聲被餘留於場中如同一件紀念物,代表摯愛或影射禁果,莫非是為了提出尋回少女初衷的訴求,在遭遇衝撞、試探、失落、傷痛等情境後。


少女心(余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蓁)

整齣舞作,在舞者們一度離場再返回的一小段開懷、隨性的流行音樂舞蹈中告終。這看似多餘、刻意的一節「表演舞蹈」,或許正宣告一種解套,讓遺落或封存的少女心,得以暫時釋放。曾經,在電影《飼養烏鴉》(Carlos Saura,Raise ravens,1976)中,有這樣的一個插曲。片中,獨裁政權造成的噤聲與壓抑,藉由一種少女觀點來演繹。終日瀰漫著憂傷和沈鬱的家庭生活裡,三姐妹們伴著通俗歌曲,不脫稚氣地模仿成人跳舞的片段,成為劇中充滿寬容又極具感染力的一場戲。到底,正是少數幾個這種性質的片刻,讓發自內在少女的蓬勃朝氣、敏感思緒、怦然心動、波光粼粼,以極其巧妙的方式降臨於生命。而在這裡,作品們將這珍貴的追尋少女心之道,單純地歸功於舞蹈。


少女心(余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蓁)

《少女心》

演出|余余劇場
時間|2022/03/12 14:30
地點|明亮的地方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