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反映現實生活,以不同的手法製造劇場中的幻覺。理所當然,數位媒材也在不斷的嘗試與技術突破中登上了舞台。
《我和我的午茶時光》用了手機、平板電腦及大量投影作為媒材。此外舞台的擺設非常簡單,一塊綠草地墊;地墊上擺了兩張長桌,長桌上有魚缸、地球儀;投影正打上James的Facebook個人頁面,以不同語言版本的Facebook播放著「你好」的招呼。
舞台的呈現讓人很直接的聯想到網路無遠弗屆,幾乎是把整個世界濃縮在雲端當中,如同地球儀仿造地球的外觀被我們所掌握,實際上我們並非掌握著世界,而這樣的錯覺卻存在於螢幕方框中,就好像魚兒在魚缸中游動,對魚兒來說,這樣的框架就是牠的全世界。
James是演出團隊經營的虛擬人物,入場時前台會隨機發送James頁面的QR Code給觀眾。加入好友之後,在演出過程便真的和觀眾在網路聊天室窗上聊起來了。跟不同觀眾聊天內容中,James的開頭連續複製「我想找人聊聊天」貼上好幾個不同的對話框;聊天內容總是問對方「住哪?」、「喜歡咖啡嗎?」等幾乎完全重複的句子,在聊天室當中沒有節奏變化及語氣呈現的文字句子,卻在連續和不同觀眾對傳訊息的過程中形成了重章複沓的效果。彷彿在文字中吶喊著自己的孤寂。「網路聊天」如此看來日常的行為做開頭,卻出現相當強烈的力道。
整體氛圍是寂寥的,場上兩個演員稍有互動卻又不是那麼直接的對看:透過平板、手機的鏡頭、螢幕相望;對話中的「哈哈」、表情符號非常豐富,但是演員的臉上卻沒有太多因為文字而真實的笑容或表情變化。這樣的麻木,反應在我們幾乎所有3C通訊使用者的身上。版面上的文字、內心與面部表情的聯結已然遲緩。(文字與情感連結似乎不是那麼強烈了。)
演員於演出過程沒有任何一句說話,搭配手機跟平板的即時錄放,對同一個物件或人物、畫面作了很多不同視角的呈現。視角非常豐富,但是在後來的變化上稍嫌平淡,以致缺乏新發現的驚喜。
我想,每個時代會有不同的事物來反映我們的孤獨。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框架其實也是我們放棄跳脫而造成的。和遠方的好友用手機或電腦一樣可以以文字通訊思想交流(帶著自己的思想交換),但現在的人非常不自覺的依賴電子產品,輕易獲得的資訊反而停止思考、停止感受(單方面的接收且不過濾)。就如同對桌子對方的人失去認識的深度,而只藉著社交平臺上的表象去理解一個人。即使從表象可以分析對方而略知一二,還是未必能理解到對方的生命過程(對挖掘深度失去興趣或感受力)。網路、雲端、3C平台,作為一種當代普遍的社交方式,在附加功能眾多的本質之中,還是可以選擇以人之間的交流為本而不致陷入方塊與數位產品的制約之中。
《我和我的午茶時光》
演出|狠劇場
時間|2014/10/26 14:3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9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