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本色自然《猜猜我有多愛你》
4月
09
2018
猜猜我有多愛你(劉人豪 攝,台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8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荷蘭的大地劇團(Theater Terra)參與2018台南藝術節帶來的演出《猜猜我有多愛你》,改編自暢銷逾二十年的同名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文/山姆.麥克布雷尼Sam McBratney ,圖/安妮塔.婕朗Anita Jeram),讀過這本繪本的人一定都會被這個故事真摯溫暖極富童趣的情意感動。依隨文字的溫馨,以及清淡舒雅的水彩圖像,這齣戲的風格亦建立於此,又應用偶戲的力量,嘗試跳脫文本未及的妙趣。

戲一開始如韋瓦第(Vivaldi)《四季》般輕盈悠揚的古典樂風,似一陣春風拂滿劇場。舞台上所見﹕右邊一棵大樹,左邊是一個矮籬笆,大樹腳下延伸至籬笆間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後方的位置象徵池塘,僅以幾叢草區隔。整體舞台視覺清新簡淨,布景裝置物件不多,雖多留白,卻是一個有生機會呼吸的空間,不像國內許多兒童劇總像打翻調色盤,老愛把花花綠綠五顏六色全兜在舞台上,以為這樣繽紛孩子才喜歡。兒童固然喜歡鮮亮的色彩,可是既然是藝術創作,理應明瞭色彩是傳送信息,表達情感的基礎視覺語言,審美主體對色彩的心理反應,攸關於情感、思想和行為模式,色彩的作用因此形塑審美主體美感的素養品味,從色彩的應用就可看出國外和國內大部分兒童劇的差異,美感高下立即判別。

《猜猜我有多愛你》巧妙地以四季循環為故事結構,乍看是時間的順序,實則隱喻了生命的成長,尤其是主人翁小兔子的成長,而成長必然帶來一些改變,不管身體或心智,但在小兔子所處的時空裡,我們清楚感受到大兔子(爸爸)對小兔子純粹不求回報的愛,則是永恆不變的。這齣戲當然也以小兔子的視角出發,表現出牠對四季變化的好奇探索,表現出牠對大兔子濃烈的愛。小兔子採用執頭偶,一開始在演員操作下活蹦亂跳出場,動作寫實逼真之餘,也真切表現了牠的淘氣。接著大兔子出場,為迎接早晨,帶小兔子做了一段體操,大兔子扭扭腰動動屁股,乃至出現瑜珈眼鏡蛇式的姿勢,小兔子都會比大兔子的動作更誇張,做更多次,很自然的表現出純真童心。大兔子要去找食物,叮嚀小兔子不要離開超越籬笆,小兔子在籬笆前又是跳躍,又是鑽擠,想溜遠去玩的慾望行徑,表現得靈活討喜可愛。又如夏天時,大兔子慵懶的在草地上曬太陽,小兔子剛開始也學大兔子睡覺的樣子,才一會就覺得無聊,起身捉弄大兔子。仔細觀看,整齣戲中,兔子縱使已擬人化,但是動作本來的物性,還是符合兔子原來的習性動作,身體肌肉牽引跳躍,動耳朵等細節姿態毫不馬虎,可見大地劇團偶戲表演訓練的質素,表演時沒有因為擬人就失去了生物本貌。

提到生物本貌,我們不妨也觀察操偶的演員,他們表演時,也不像國內一堆兒童劇演員老是愛尖著嗓,扯喉嚨式的說話,也不用刻意裝嗲裝可愛,就是自然的發音,聽起來當然舒服怡悅。從表演的自然,再回到宇宙運行的自然,這齣戲中的四季演變表現手法也是相當沖淡素雅的,春天時,有一些花從草地冒出,以及蝴蝶、蜜蜂、燕子飛出﹔夏天時,燈光調得更亮,草地上有蘑菇冒出,夜裡有螢火蟲閃爍﹔秋天時,樹葉一一飄落﹔冬天時,一大匹白布從樹幹後方抽散出,再加上由天而降的雪花,象徵大地已經白雪皚皚。簡單幾個意象營造,四季風情立體標誌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四季變換轉場,燈光也沒刻意全暗,反而讓觀眾看見演員拿著代表的生物走出,或看演員將蘑菇等東西擺定位,然後演員透過詩歌吟唱轉場過渡,一切展演皆在舒緩有致的韻律中,田園安恬祥和的一切景象,像被一條涓涓小河承載著,流淌進觀者心裡。

我也一定要提尾聲,時序已過了一年又來到春季。看過白天有鴨子在池塘游水,續又有鴨子帶一群小鴨,還有松鼠抱小松鼠乍現的驚喜過後,月亮投影浮現,藍光下,大兔子和小兔子坐在樹枝上,互相依偎著,小兔子搶著先說﹕「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大兔子慈愛的為讓小兔子感覺贏了,刻意等牠睡著了再說出:「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伴著依舊優美的管絃樂聲,戲在這結束,畫面安靜而優雅,溫柔而優美。宗白華《美學散步》一書亟力主張的藝術境界必須主於美,他說﹕「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猜猜我有多愛你》這齣戲給予我們啟發浸潤的藝術境界,反證於台灣許多兒童劇之所以被詬病,就是忽視深刻藝術境界的追尋,沒有覺醒偏重形於外的熱鬧歡愉無法體現真正的美。總言之,不華麗矯飾,任本色自然張揚的兒童劇,這齣戲是很好的範例,但願我們的觀眾與兒童劇場工作者會從中反省領受,給孩子真正有美與感動的藝術,也是一種愛。

《猜猜我有多愛你》

演出|荷蘭大地劇團
時間|2018/04/07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