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之間《超級奶爸》
6月
25
2014
超級奶爸(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1次瀏覽
鍾逸瑩 (上班族)

從未看過果陀的戲,而印象中果陀戲裡的演員通常會有一兩個是有名、常聽見的大師級的人物(若不是大師級人物,也是在電視節目常可見其蹤影有一定知名度的藝人),所以「果陀」這名號,似乎成為了一種品牌,保證消費者值回票價。

這次一方面是陪友人前往看戲,另一方面幾位大師的名字早已久仰,卻從未親眼看過現場演出,所以也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情前往。

進入劇場看到舞臺的設置,感到很好奇,舞臺上放下了橘色手繪的布幕像是在舞臺上又做了一個舞臺一樣。讓人不禁聯想到後設戲劇中的戲中戲。舞臺的設計色彩採用粉色系為主,給人明亮、輕快、活潑的感受,搭配整個戲劇的演出,帶給人一種卡通式的詼諧、幽默感。

而伴隨著劇情的需要,以及配合喜劇的節奏,場景不斷的轉換,每次燈亮之後都帶給我一陣驚喜,「怎會這麼快速的換完?」、「怎麼會沒有聲音?」、「這場是怎麼換的?」,對於舞臺像魔術方塊、組合積木般的精巧設計的激賞,早已大過我對演員的評價,謝幕時的設計才一掃我像在看偵探小說一般的迷霧,送給我恍然大悟的結局。

此劇美中不足之處,反而在演員戲劇節奏、情緒的掌握,以及台詞給予我的違和感。

先從女兒說起,女兒在此劇中的戲分不少,但讓我頻頻皺眉的也是女兒的部分,女兒在戲的前半不斷地對自己的父親抱怨、甚至謾罵,但台詞的內容卻成熟的讓我感覺不到女兒只不過是個國中生,這部分在邏輯上,使我感覺突兀;再則,女兒在責罵父親時的情緒過於高漲而單一,沒有什麼層次,似乎僅僅是為了罵而罵,卻不知女兒罵父親背後的是怎麼的矛盾而複雜。並且演員不斷重複的甩頭及雙手交叉抱胸的動作,也使我生膩,給觀者一種觀看的壓力,而這壓力只有看與之對手的爸爸演出時才稍稍獲得紓解。好在女兒後半展現悲傷的戲份很有渲染力,適度表現了女兒堅強背後的脆弱,以及對於父親的不捨,令人很受感動。

顧寶明飾演的爸爸應是我在此劇中演出最讓我感到舒服的角色,照著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且明快,讓人舒服的喜劇節奏沒有一絲突兀,是一種不張揚卻又能適時讓觀眾莞爾一笑的表演方式。

姚坤君的演出順暢也無大錯,與學長說明自己離婚的過程,台上的回憶與台下跟學長交談的現實兩者之間的伸縮轉換很自然也逗人發笑,唯在劇中有幾次不知是跟不上節奏或其它因素(例如情緒太滿)導致有些台詞咬螺絲,(特別是回憶結婚時,吳世寶將自己養的貓丟棄那場)影響了那幾場戲前進的情緒,讓人看得上氣不接下氣,勉強追上的感覺,相當可惜。

納豆、凱爾、兒子在劇中所佔的戲分雖不多,但表現恰如其分,常丟出適時的笑點很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是稱職的綠葉。

我想這是齣在講扮演的戲,劇中父親為了照顧一雙兒女,扮演成包斯文就近照顧卻扮演不好身為父親、丈夫的角色,劇中的演員在演戲,我們在我們的人生中也在扮演著我們的角色,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恰如其分的扮演好「我」這個角色;導演似乎想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來講一件嚴肅的事,但可惜的是,劇中悲喜之間的轉換並不是太好,正在認真但還沒認真完時,就丟出了笑點,或許是怕太過沉悶,以笑點來轉移帶過,但該說的話沒說完,那觀者如何能體會導演的用心呢?心裡只留下了那一陣不知為何而笑的笑聲。

整場戲看完不覺得差,但離開劇場時內心卻沒有太多回響,而同行的友人因為劇中的台詞、笑點而印象深刻,喜愛這部戲。為此還是替台灣的劇場感到欣喜,詼諧幽默的喜劇,還是能吸引單純喜愛舞台劇的觀眾,我想是件好事,因此看完了這齣歡笑與悲傷交加的戲,我內心也是歡笑與悲傷交加,完後,仍不知該悲或喜……。

《超級奶爸》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4/06/07 19:30
地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