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日常的思想實驗《童話與傳說》
6月
19
2023
童話與傳說(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Elisabeth Carecchio)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42次瀏覽

文 洪郁媗(專案評論人)

演出始於靜謐的黑,隨後冷光柔和地照亮舞台,帶點朦朧燈色的舞台與周遭寂黑的對比仿似將整齣戲化為大型的觀察箱,觀眾不僅是字面意義上的觀者,亦是這場思想實驗的參與者。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構建了一個機器人與人共生的社會,然而,在這已有許多影視作品、小說探究過的世界觀,波默拉沒有選擇將機器人看作某種智慧與力量遠高於人類的人形計算機,或是擁有精緻外型的高階玩具。他所做的是在不過度誇大機器人潛在的力量和保有與真實人類的前提下思索在這特殊條件下的人機互動關係。另外,以青少年的成長作為切入點亦是這場思想實驗的特別之處,那是個世界的形貌尚未成形,充滿著許多未知的好奇和道德界線游移,無論是外界還是自身皆帶點混沌色彩的日子。

在《童話與傳說》中,有著擬真人型的機器人如同大型的機具被安置在不同場面中,昂貴、精心設計的機器人在社會中扮演著各樣的角色,如青少年時期的陪伴、情感投射的對象、家庭空缺的替補,或是娛樂圈中的偶像。透過編劇的巧思在各個段落中安排的訊息,隨即會發現眼前這個人機共處的世界或許並不像是樂觀的未來主義者預期的美好。透過台上各異的日常切片我們意識到在並不平靜,而是如現實般充滿著意識的衝突,有混著粗口的辱罵或激進組織意圖「拯救」岌岌可危的男子氣概和敵視機器人的存在,或是在情竇初開的青少年之間並非無暇,伴隨著早生的情感成長的是算計的果實。藉由機器人的存在,更近一步帶出人性中矛盾的一面,罹癌將不久於人世的母親希望她在家庭中的職務能由機器人完成,這好過知道家務失能的丈夫仍有尋找另個女人取代台她的「功能」的可能;對機器人投注情感的青少年將機器人幾近看作一個具有意識的主體,而非履行職能的機器;從死亡邊緣脫險的少年(實際上,整部劇的角色皆為女性扮演)將機器人偶像看作生命中的奇蹟。與此同時,機器人卻也潛藏著危險,劇中暗示了一名少年坐在輪椅上的原因和機器人有關,也直接呈現了銷毀事故機器人的場景和揭示另一種不歡迎機器人的觀點。

在這個虛構的世界,人們一方面希望機器人足夠真實,可以提供非制式化、私人、親密的陪伴,期許他們不僅止於家中功能性的物件,而是可以對話、傾訴、分享己身深層情感的對象。另一方面,卻又充滿對機器人將逾越那到人與物之間界線的隱憂,機器人所帶有的不確定性、危險皆是抗拒這一人造物與人共存於世的現象。對我來說,最為矛盾卻也是值得思考的是在這世界中,機器人與人足夠相似,擁有安撫情緒和應對的能力,在某些時刻則必須當回純然無生命也無意識的物,這般的割裂看似荒謬,卻也使人在這一世界觀下到底人類對機器人的目的為何,或近一步說,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是何種樣貌,為何需要由機器人填補情感的空缺。

《童話與傳說》意圖呈現的不是對未來危言聳聽的預言,也非對科技發展的讚歌,這個並不完善卻仍有啟發的思想實驗試圖透過將機器人從科幻場景中拉出,轉而放到最無聊、沒有什麼想像力的現實社會。在這與當下環境較為類似的背景中,波默拉藉瑣碎的日常情景隱約地向觀眾拋出問題,儘管這部戲劇並不算是個完整的思想實驗,但它在想像力與現實之間的狹縫,為機器人與人共存同個社會將會如何的假設性問題的給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童話與傳說》

演出|路易霧靄劇團
時間|2023/05/28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童話與傳說》集合了青春期的重要關鍵字,並加入人工智慧做為提問,倒轉青春限定的情境題⋯⋯
6月
06
2023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