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心聲,就唱出來動人《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10月
30
2019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唱歌集音樂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88次瀏覽
葉盈孜(社會人士)

深耕高雄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在成軍十載的今年陸續推出多檔新作品,成績斐然。《大家都想做音樂劇》首演於八月,十月演出的2.0版係加入導演林羣翊的改版製作,本劇定調為原創小品音樂劇,選擇氛圍悠然閒適的餐酒館空間演出,也許觀者理所當然認為將迎接的是一場不須思考、輕鬆詼諧,可放空欣賞的喜劇,然而實際演出確實輕鬆詼諧,卻在引人發噱的同時發人深省,許多橋段鋪陳中暗藏驚喜,之於入門觀眾,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現音樂劇魅力;之於資深觀眾,則拋出劇場酸甜苦辣引起共鳴,落幕後,頗有七十分鐘轉瞬即逝,意猶未盡之感。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以美女製作人君姐(詹喆君飾)、才子音樂家Brian(蔡恩霖飾)及新鮮人助理阿炫(張清彥飾),圍繞一齣音樂劇的製作,探討形而上至創作理念差異、形而下至字幕機取捨、理想至高雄的百老匯一條街,現實至入不敷出的票房壓力,演員自然流暢的演出呈現與穩定發揮的演唱功力,舞台魅力十足。此外,初次挑音樂製作大樑的張清彥,可圈可點的全新詞曲創作,或強烈明快節奏、或抒情溫柔旋律,起承轉合之間緊密貼合劇情推展,巧妙帶動觀者情緒,然而許是場地限制或音場配置,演出過程偶有回音,略影響聽覺體驗,但整體仍是瑕不掩瑜。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妥善運用空間營造的親密感,設計與觀眾互動對話的情境,如製作人和音樂家於使用原創音樂或流行音樂的衝突中,君姐表示大部分觀眾其實不懂音樂時,Brian以迥異的風格對觀眾唱情歌,藉觀眾反應延伸劇情;或君姐堅持要字幕機,而Brian持反對意見時,詢問觀眾意見,筆者欣賞的場次中,身旁觀眾表示不需要字幕機,便由君姐演出一段氣勢萬鈞的指導(指責?)戲碼,安排頗具即興趣味性,也重述觀眾在劇場的定位,可以是沉默的觀者,更可以是參與者,甚至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誠如筆者前述,對新人觀眾而言,《大》劇不只是音樂劇,更是一齣幽默的入門教材,比如阿炫以《茶花女》為例,意圖提供建議予君姐及Brian,何謂時下音樂劇的熱門套路,卻被兩位前輩教育一番歌劇與音樂劇之大不同,包括歌劇每一句話都是用唱的,而一句話要唱三十秒等,令觀眾捧腹同時也頗為受教。在插科打諢表象之下,唱歌集音樂劇場演繹的不只是喜劇,亦是常年劇場生態觀察與劇團經營心境,時刻提醒莫忘初衷,卻必須與大環境妥協,在藝術與商業的權衡拉鋸之間,唱出臺灣劇場工作者心中那方美麗與哀愁;卻又飽含熱情,期待或許有朝一日,人們不僅是為了美食小吃,更是為一票難求的精采節目紛至沓來。

夢想僅是用說的都如此迷人,更何況用唱的?在揭幕之前,表演者或許曾失落掙扎,觀眾或許荷包山窮水盡(《大》劇中阿炫精彩演繹此環節);但揭幕之後,表演者和觀眾相聚一刻,皆是源於對表演藝術的熱愛,《大》劇溫暖的傾訴,真摯而深刻的傳達了這份獨屬於劇場的感動。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演出|唱歌集音樂劇場
時間|2019/10/12 20:0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ANANA音樂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戲的主題設定,讓曲目不乏巧思,也讓觀演關係和氣氛都十分輕鬆,但全戲的問題恐怕也來自於這樣的主題設定……缺乏敘事層次仍是主要問題。這敘事的問題是劇本的,也是詞本的。(吳政翰)
10月
30
2019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