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心聲,就唱出來動人《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10月
30
2019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唱歌集音樂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83次瀏覽
葉盈孜(社會人士)

深耕高雄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在成軍十載的今年陸續推出多檔新作品,成績斐然。《大家都想做音樂劇》首演於八月,十月演出的2.0版係加入導演林羣翊的改版製作,本劇定調為原創小品音樂劇,選擇氛圍悠然閒適的餐酒館空間演出,也許觀者理所當然認為將迎接的是一場不須思考、輕鬆詼諧,可放空欣賞的喜劇,然而實際演出確實輕鬆詼諧,卻在引人發噱的同時發人深省,許多橋段鋪陳中暗藏驚喜,之於入門觀眾,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現音樂劇魅力;之於資深觀眾,則拋出劇場酸甜苦辣引起共鳴,落幕後,頗有七十分鐘轉瞬即逝,意猶未盡之感。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以美女製作人君姐(詹喆君飾)、才子音樂家Brian(蔡恩霖飾)及新鮮人助理阿炫(張清彥飾),圍繞一齣音樂劇的製作,探討形而上至創作理念差異、形而下至字幕機取捨、理想至高雄的百老匯一條街,現實至入不敷出的票房壓力,演員自然流暢的演出呈現與穩定發揮的演唱功力,舞台魅力十足。此外,初次挑音樂製作大樑的張清彥,可圈可點的全新詞曲創作,或強烈明快節奏、或抒情溫柔旋律,起承轉合之間緊密貼合劇情推展,巧妙帶動觀者情緒,然而許是場地限制或音場配置,演出過程偶有回音,略影響聽覺體驗,但整體仍是瑕不掩瑜。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妥善運用空間營造的親密感,設計與觀眾互動對話的情境,如製作人和音樂家於使用原創音樂或流行音樂的衝突中,君姐表示大部分觀眾其實不懂音樂時,Brian以迥異的風格對觀眾唱情歌,藉觀眾反應延伸劇情;或君姐堅持要字幕機,而Brian持反對意見時,詢問觀眾意見,筆者欣賞的場次中,身旁觀眾表示不需要字幕機,便由君姐演出一段氣勢萬鈞的指導(指責?)戲碼,安排頗具即興趣味性,也重述觀眾在劇場的定位,可以是沉默的觀者,更可以是參與者,甚至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誠如筆者前述,對新人觀眾而言,《大》劇不只是音樂劇,更是一齣幽默的入門教材,比如阿炫以《茶花女》為例,意圖提供建議予君姐及Brian,何謂時下音樂劇的熱門套路,卻被兩位前輩教育一番歌劇與音樂劇之大不同,包括歌劇每一句話都是用唱的,而一句話要唱三十秒等,令觀眾捧腹同時也頗為受教。在插科打諢表象之下,唱歌集音樂劇場演繹的不只是喜劇,亦是常年劇場生態觀察與劇團經營心境,時刻提醒莫忘初衷,卻必須與大環境妥協,在藝術與商業的權衡拉鋸之間,唱出臺灣劇場工作者心中那方美麗與哀愁;卻又飽含熱情,期待或許有朝一日,人們不僅是為了美食小吃,更是為一票難求的精采節目紛至沓來。

夢想僅是用說的都如此迷人,更何況用唱的?在揭幕之前,表演者或許曾失落掙扎,觀眾或許荷包山窮水盡(《大》劇中阿炫精彩演繹此環節);但揭幕之後,表演者和觀眾相聚一刻,皆是源於對表演藝術的熱愛,《大》劇溫暖的傾訴,真摯而深刻的傳達了這份獨屬於劇場的感動。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演出|唱歌集音樂劇場
時間|2019/10/12 20:0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ANANA音樂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戲的主題設定,讓曲目不乏巧思,也讓觀演關係和氣氛都十分輕鬆,但全戲的問題恐怕也來自於這樣的主題設定……缺乏敘事層次仍是主要問題。這敘事的問題是劇本的,也是詞本的。(吳政翰)
10月
30
2019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