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精神的體現與實踐《雪盜境士》台北巡演
6月
19
2018
雪盜境士巡演Revolver場(雪盜境士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1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比起音樂精湛的不得了的音樂家,我更喜歡富含內在精神音樂家。雪盜境士是一位來自日本的搖滾樂音樂家,穿著誇張的襯衫以及西裝外套,並有亮麗的油頭,雪盜境士為今晚的聽眾帶來的是一人獨奏的搖鼓樂。在他的表演中,我看到他對於搖滾精神的體現與實踐。

他以電吉他自彈自唱搭配預錄好的爵士鼓組以及電貝斯伴奏來呈現在自己的表演,而所有的歌曲都是他自己的創作。貌似中年的雪盜境士就這樣開始在女巫店唱起自己的歌。雪盜境士是一位相當熱情的音樂家,他在舞台上的賣力演出並不受到台下觀眾數量的影響,他從第一首歌開始就以熱情的互動以及肢體語言不斷與觀眾互動,直到演出結束都是如此。由於在女巫店,聽眾們都是坐著聽音樂,所以聽眾們與表演者在肢體上的互動並不多。但為了與觀眾打成一片,雪盜境士甚至在最後一首歌時走下舞台,在女巫店裡繞了一圈並與每一位觀眾打招呼。演出開始於一片歡騰熱鬧中,也結束在同樣的氣氛裡。

雪盜境士的音樂是經典的老搖滾,搭配著他的打扮以及舞台動作,讓我想起被成為日本搖滾樂之父的布袋寅泰。對我來說,聽他的音樂好像是進入另外一個時空,向過去致敬。我認為老搖滾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搖滾精神。我在雪盜境士的音樂中看到這樣的精神,他隨著音樂起舞、翻滾、老派的舞臺動作,最後甚至躺在地上彈吉他,從他的音樂中,我看得到是享受,即便觀眾數量少,但是他卻演奏得很開心,全心全意沈醉在音樂裡面的態度,讓我感到相當佩服。不過比起布袋寅泰那種銳氣、處處充滿憤怒動能、激烈的搖滾樂,雪盜境士卻是相較溫和、歡樂、舒適自在又帶些憂鬱。從音樂中我也聽到雪盜境士溫暖的一面。這不禁讓我思考,搖滾樂雖是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認識的音樂風格,但隨著表演者的特質與個性,所呈現出來的搖滾樂卻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搖滾很憤怒、厭世,但也有些人的搖滾樂令人感到溫暖,而這些都是搖滾樂的其中一面。也讓我認識到,即便是同一種風格的音樂,在不同表演者的詮釋下,也會呈現不同的樣貌;音樂雖然相似,但是在這些有故事的人的演奏之下,每首歌都可以各自精彩。

演出結束後,我們隨意的聊著,雪盜境士說到,這次來台灣只是短暫的停留,在完成兩場在Revolver以及女巫店的表演之後,他就要隨即返回日本。在我們的談話中,他似乎有些落寞,或許一方面是因為聽眾的反應,一方面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演奏技術還不夠精湛。但我卻認為,技術是可以持續琢磨而進步的,但能擁有那樣真誠的搖滾樂精神更是難得。或許是語言的障礙、音樂的偏好或是對於表演者的熟悉度,我總覺得,當天的聽眾與雪盜境士之間雖然有互動,但是對於他的音樂並沒有很深的共鳴。也許是聽眾年齡層或是音樂取向的關係,在台灣,我們很少看到像是雪盜境士這樣年齡的搖滾樂手,而普遍來說聽眾也都是年輕人,才因此導致了當天所見到的狀態。

雖然我不知道雪盜境士為了什麼而演奏搖滾樂,但我喜歡他的演奏,我從他的音樂以及跟他的閒談中隱約感覺到雪盜境士正在為了某個目標而努力堅持著。我從在週末夜的演出當中,聽到許多關於雪盜境士的歷練以及故事。他音樂裡面那種不斷帶給聽眾的動能,以及希望呈現最好的自己的那種努力是很令人感動的。對我來說,就算是台下只有非常少的聽眾,還是賣力演出的態度還是令人敬佩。

他的演出讓我反思,所謂的搖滾精神到底是什麼?是賣力演出的敬業精神?是來自社會底層的憤怒之聲?或是一種反抗體制的衝擊力量?還是一種真誠面對自我的生活態度?恐怕這個問題沒有單一的答案。我在雪盜境士身上看到了不同我過去所認為的搖滾樂,那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一個音樂家的所有行動,無論是在舞台上或是舞台下。搖滾樂死了嗎?不,我想它仍然在我們的心中激起一片又一片的漣漪。

《雪盜境士》

演出|雪盜境士
時間|2018/06/08 21:30
地點|女巫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